论高校仪式教育的宏观价值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29日

(一)文化传承价值:保存民族精神的集体记忆

社会思想木质上必然是一种记忆,它的全部内容仅由集体回忆或记忆构成扩=l仪式是记忆的载体,是展演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的有效载体。绝大多数的仪式都是一定民族、族群和群体历史传承的产物,是一定文化传统的沉淀与表述,它包含着生产、宗教、艺术、政治、信仰、娱乐等多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又因为仪式不仅属于一种“历史的容器”,可以装载变迁的历史内容,同时,它也在历史的变化中改变自己的形式和样态以适应历史的变迁。川因此,仪式作为一种历史记忆对一个特定的民族、国家、社会和传统的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英国君主制在公共仪式中的盛观显得是如此古老,并仿佛与无法追忆的往昔紧密相连,在此方面没有仟何事物能与之匹敌。历史记忆分为集体记忆和个人记忆,基木功能就是进行区分和认同。简单来说就是集体记忆将“我群”与“他群”区分开来,并增强对“我群”的认同。

校园仪式教育也是历史传承的产物,一方面受到时代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具有民族象征的仪式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I高校场域内具有民族象征的仪式教育蕴含着明显的国家的、政治的象征符号,通过此类仪式教育,大学生们也反复重温着一段段中华民族共有的记忆。仪式教育除了储存集体记忆以外,还通过将历史与时代结合的方式,实现历史重构。以端午节纪念活动为例,仪式教育不仅体现历史故事和历史内涵,也体现着爱国主义精神的凝练,以及当下如何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等问题。另一方面也受校园自身特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通过具有大学精神的各类仪式教育来培养大学生对母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校园仪式是大学文化传承的一种重要载体,包含了高校内部共享的文化象征符号和内容,如校旗、校歌、校徽、校史、大学文化中的精神、道德、规范和价值标准等。这些既是一所大学的历史,也在书写着一所大学新的历史。

(二)个体社会化价值:加强思想观念的社会化

社会化是指个体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与社会的交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学习与内化社会文化而胜仟社会所期待、承担的角色,并相应地发展自己个性的过程。训教育作为人类社会最古老的现象之一,从它产生的时候起,就承担着社会化的仟务。既要对受教育者进行关于生存和适应社会生活的社会知识和技能的传播,又要对受教育者进行人格塑造和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相对于从周边社会环境获得社会化来讲,学校教育使社会化的推行趋向于有明确的目的和完备的计划。现在高等教育是新的思想、更高的技能、文化的传播、个人抱负的提高和满足、不同意见的表达以及培养领导能力的重要来源。高等教育比过去仟何时候更加是社会的一部分,而且作为一个结果,更少脱离社会,在将来这很可能越来越正确扩门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在促使大学生个体社会化方面承担着重要责仟,主要体现在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两方面。高校仪式教育的个体社会化价值在这两个方面也都有体现,且仪式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的教育形式,使得大学生的个体社会化过程更加丰富和生动,有利于将社会的政治要求和道德规范内化为大学生自身要求。

仪式教育促进大学生政治观念社会化。大学生对社会生活充满向往,关注国家民族命运,具有强烈的责仟感和使命感,这些情感的培养与激发离不开重复性的仪式操演。大学生参观纪念日、纪念碑、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政治实践活动,都旨在培养政治情感和政治认同。除此之外,革命歌曲、爱国主义影片、历史事件图片展、英雄事迹报告会、重走革命先烈路等也都是给参与者提供一个重温这些故事并将之与现在联系在一起的机会,从而达到政治教育的目的,增强国家意识。仪式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观念社会化。高校仪式教育的集体性质决定了其教育的正面导向性,各种类型的仪式教育都倡导具有普遍性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道德观念,比如仁爱、奉献、正义、诚信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志愿者表彰、母亲节活动、毕业典礼等仪式教育都蕴含着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培养大学生正确区分善恶、美丑与是非的能力。社会对大学生的道德认知和践行水平有着较高的期待,仪式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积极履行社会角色,加强道德修养,培养自由全面发展的道德人格。

(三)社会凝聚价值:促进群际冲突的化解

仪式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群体,是一种具有集体性质的教育活动。在形式上表现为集中的时间,集中的地点,集中开展教育活动,实现教育投入的最大效益。仪式是在集合群体中产生的行为方式,它们必定要激发、维持或重塑群体中的某些心理状态。所以,仪式教育的集体性质在内容上表现为主流价值观念的同一化,以及参与者对这种集体价值观念的共享与认可。并且参与者作为集体的一员,往往会在仪式教育中产生一种归属感和集体意识,将微弱的个体力量提升为强大的集体力量。这种集体的统一性和整合性有助于群际冲突的化解,从而凝聚社会力量。此外,仪式教育通过其反结构性也能化解群际冲突,助力社会凝聚。法国人类学家阿诺尔德·范热内普提出的仪式进程包括三个步骤:分离一闽限一重合。分离即是与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分离;I}限是指过渡到仪式空间里;重合即是最终又回到日常生活的世界里。英国人类学家维克多·特纳发展了这一理论,进一步区分了闽限。他把在仪式空间里对日常生活结构的设定既受到阐明又受到挑战,称为结构与反结构。在第二个阶段,通过含有颠覆社会性和逆反仪式性行为,日常生活结构受到对抗。如在仪式空间中社会关系的颠倒,学生扮演老师,学生扮演家长,后进生扮演优异生等。通过仪式空间中的反结构可以新时消除不平等,重塑社会地位的差异结构,促进校园人际冲突的化解。由于校园仪式活动中存在着反结构性,需要仪式设计者和参与者具有一种“游戏”心态,在这样的游戏场中,参与者可以获得新鲜体验,使生活中无法宣泄的消极情绪得以合理的释放。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