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K公司现金流管理优化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6日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近年来,德隆、安然和美国联合航空等实力与资本雄厚公司破产倒闭事件接连发生,表面原因看似是产品质量水平下降或技术更新速度过慢,而伴随着调查的深入,发现其根本原因是公司自身资金短缺而导致资金链断裂,致使其无法偿还债务或无法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进而导致其破产。对于企业起步阶段,经营下去离不开的是现金;对于企业成长阶段,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是现金;对于企业成熟阶段,保持稳定性和竞争性离不开现金;对于企业衰退阶段,充足的现金可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甚至起死回生;对于企业经济复苏阶段,其现金盈利能力的高低代表着发展空间的大小和利润质量的好坏。现金流在企业不同发展阶段均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其身影也存在于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从原材料的购买、厂房设备的购建到人工成本及各项费用支出,都会使现金流出企业,而经过企业对产品或服务的经营活动或是资产变卖等非经营性活动,又使得现金再次流回于企业本身。长期将此循环进行下去,可以实现企业的资本增值。在近几年经济仍不景气的环境中,企业若想站稳脚跟并寻求突破需要具备良好稳定的现金流来作为保障。因此,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对利润高低进行关注的同时,也逐步提高了对现金流的重视程度。

JK 公司为本文的研究对象,是一家制药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成果良好。但由于在过去经营过程中并没有太多关注过现金流状况,导致近三年现金流的状况不稳定。随着其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现金方面的问题也逐渐突显。为应对市场经营环境的变化, JK 公司势必应对现金流管理进行完善。

1.1.2 研究意义

对现金流进行全面管理,有助于企业对其自身财务的真实状况有实质性把握,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更加有序进行,加强抗风险能力,合理配置资源,稳固资金链,提高自身竞争力,确保市场占有份额,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当下倡导社会经济转型的大环境背景下,企业所能把握的机遇越来越多,面临的挑战也随之而来。国家对宏观层面进行主导管控,加之自由市场发挥出资源配置的功效,企业之间的利益争夺也越发激烈。要想在这种纷繁复杂的市场环境中立稳脚跟,就必须在管理方式上满足时代的需求。在现金为王的现代商业世界中,良好的现金流管理策略就是企业打好胜仗的王牌。没有利润的企业仍有重返市场的余地,而如果一个企业的现金“枯竭”,等待它的只有破产倒闭。因此,企业在增强对经济转变适应性的同时,不忘利用资金资源,加快企业“血液”的流转速度,抓住机遇,通过现金的高收益为企业积累财富。

现金流管理是企业经营决策、投资决策和筹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影响企业经营布局和投、融资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企业各项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构成对于企业下一期的经营安排均会产生直接影响。首先,企业当期的现金净流量和期末的现金余额数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下一期的生产规模、税金缴纳等经营规划。其次,当期期末的自由现金流会影响下一期的投资决策,期末的自由现金流量会影响企业下一期的投资规模及投资计划,同时也会影响企业的筹资需求及筹资方式。最后,企业在开展筹资活动之时必须预先评估和分析现金流及财务状况,合理地确定资金需求数,估计企业所需要筹集的资金数量,当自由现金流数值为正的时候,管理层可以进一步扩大投资规模,当自由行现金流为负数的时候,考虑借助外源渠道来获取生产经营所需现金。未来现金流净现值是企业进行项目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企业在决策的过程中,始终要以现金流转速度最大、现金流量最大和企业收益最大为目标,不断改进、改善其管理决策,因此,企业的现金流管理变得日益重要。

JK 公司近年来曾遭遇过现金流瓶颈期。因此,本文通过对该公司最近几年现金流的分析来为其自身存在的管理问题量身定做优化策略,有助于 JK 公司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将现金流断裂的风险降到最低,实现资金使用效率最大化。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美国经济学家 Baumol(1952)首先提出存货模式,他认为最佳现金持有量与存货的经济批量问题相似,故可用存货的经济批量模型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现金的成本由三部分组成,即:持有成本、转换成本和短缺成本。当采用存货模型来测算最佳现金持有量时,只考虑现金的持有成本和转换成本,而不考虑现金的短缺成本。

Beaver(1966)提出单变量预警模型。利用单一的财务指标变量对企业存在的财务风险进行预测警告的模型被称之为单变量模型;研究称可以有效预测财务失败的比率依次为:债务保障率、资产负债率、资产收益率和资产安全率。

Chandler 和 Deam(1979)的研究表明,在现代分级体制中,资源分配内部化取代了市场价格体系,日渐扩大的规模与高速迅猛发展的经济促使现金数量增加,进而使企业内部资金累积增长,这些新增的资金可以用来进行新的投资;内部资金的增长导致内部资金分配的内部化,企业内部的各独立生产单位以争取到更丰厚投资资金而展开内部竞争,一个公司内部的资源配置体系就这样形成了;部分先导型公司此时着手制定自我完善且自成体系的资金划拨计划。

Denison(1985)研究了销售增长和通货压力对现金短缺的诱导效应。

Edmunds 和 Welsh(1979)分析了现金流状况对企业发展规模的影响。

Fazzari 等人(1988)发表的关于投资是否依赖于现金流的文章验证了投资新古典模型、销售加速器模型和 Tobin 模型,并指出:在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各个企业获取资金的途径和难易程度不尽相同;低股利分配公司与高股利分配公司相比来说,随着现金流量的增加,其投资增加的幅度更大。

Eugene,Fama 和 Jensen(1991)等人开创了有效市场假设理论,主要研究现金流信息对外部市场有效性的影响关系。

Froot,Scharfstein 和 Stein(1993)认为,外部融资渠道的限制促使企业预留一部分现金储备,应对未知项目投资,否则会失去良好投资机遇。

Jensen(1993)认为,公司控制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控制利益,有使用公司自有现金流过度投资的趋势,因为公司总部通过内部资本市场能够获得更多的可支配现金流,可能导致公司总部更严重的过度投资现象;即使没有过多的可支配现金流,内部资本市场对资本的配置也可能由于寻租行为和“劫富济贫”行动而在某些子公司过度投资,在其他子公司则投资过少。

Walter(1993)认为,现金流状况对企业生产经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将能反映现金流状况的基本指标引入到对企业财务评价分析的考核体系中。

Cantor(1995)指出,高负债融资企业,投资比率、销售收入和利润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企业负债维持在较高水平之时,经济环境的异动或是货币政策的调整都会使企业的营运状况受到影响;企业融资规模的加大会导致资本性的支出增加和员工成长率的上升;Cantor 在研究中还发现,越是股利发放率低的企业,投资比率是和现金流量越呈现出高度相关关系。

Lewent 和 Kearney(1999)通过默克公司的案例研究发现,战略性投资行为受现金流量管理影响较为显著;战略性投资(例如项目的研发投入),前期需投入大量的资金,而其收益水平短期内都维持在较低水平;现金流量的波动对于战略性投资行为的影响尤为显著;由于战略性投资(尤其是那些基础性的研发投资)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这些投资在短期内的收益水平往往很低,达不到投资者期望,外部融资难度较大,因此这些战略性投资行为对现金流量的依赖性更强。

Lee(2011)提出了一种新的现金流管理方法,这种方法可将其与利润操纵隔离开来,即维持总利润水平不变情况下考察现金流的管理,如互相转换三大类项目的“三分法”或是择时调整营运资本的方法。

1.2.2 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财务研究学者专家历来重视利润质量,而对于现金流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但随着会计制度与核算方法越来越健全,股东以及投资者们开始对以权责发生制为准绳计算得出利润信息对企业发展反馈的真实度持怀疑态度,因此学者们开始投身于企业现金流相关方面的研究,并且结合企业的报表数据加以运用,给予了投资者以及股东们新的管理启示。

周首华(1996)创立了 F 分数模式,将传统财务预警 Z 计分模型中的指标替换为现金流相关指标,进行了相应研究。

陈志斌和韩飞畴(2002)的研究中指出,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价时,企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应该与现金流指标相结合,主张运用现金附加价值(CVJK)建立综合全面的指标体系。

华伟(2003)认为现金流管理是企业为了达到价值最大化的目标,运用计划、分析、预测、决策、控制和报告等手段全面系统的对所处不同生命周期和具有不同用处的现金流入流出进行的管理活动。

陆庆春(2003)研究现金流量管理的目的、方法与意义所在,对现金流管理的基础理论框架进行了构建,从现金流管理的思维和角度,论述了企业在经营、筹资、投资和现金股利等方面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对公司的财富持续累积提出了深刻实用的建议。

王守海和杜古军(2004)介绍了如何从理论和方法上对现金流进行管理,主张从三个方面入手: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现金流量循环管理和现金流量盈余管理。

王啸(2004)指出近年来,随着我国逐步完善企业信息披露的原则,监管部门也越来越重视现金流及其相关指标,并指出,在利润操纵过程中存在对现金流的操纵,这一怀疑具有合理性。

郭志刚和段九利(2005)从五大方面对现金流管理进行阐述。第一,对理论基础进行研究。第二,对现金流管理战略的选择方法研究。第三,重点分析了现金流管理系统中的三大方面:现金流中的预算、决策方法与风险管理系统。第四,研究现金流量的控制体系,分别从技术方法和组织保障方面入手,对结算收付系统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分析,规范其内部控制的制度在实际中的应用。第五,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及其指标体系的构建。

刘庆华,吴彧(2005)通过理论研究,提出应将现金流量作为一种特殊经济资源来研究企业现金流量财务预警,通过选取经营、投资以及筹资现金流量的财务预警指标,分行业设置临界值,构建相应现金流量预警系统。

张宏(2006)对某公司现金流管理现状剖析后,提出:在制度建立方面,建立健全的现金管理制定和存货管理制度;加强企业赊销与应收账款的管理;通过加强与银行合作关系来提高融资能力。

韩东平,田艳丽和王悦鑫(2006)以 2003 年到 2006 年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建立以现金流指标为主的预警体系,从企业的财务弹性、偿债能力、获现能力和现金结构等方面进行说明完善,该体系能够从现金流角度出发为企业财务困境提供预警。

蔡昌(2007)认为,企业价值的创造,就是对现金流的增进。

陈志斌(2007)基于持续创造价值的目标,提出了现金流立体透视管理模型。

鲍新中(2007)以现金流量作为企业财务预警基础,运用现金流数量指标和效益指标,通过多组上市公司数据对其建立的现金流量财务预警模型的有效性进行了验证,指出现金流量信息具有财务预警功能。

刘改新(2008)以最高效销售收款及企业价值最大化为目的,匹配现金流在销售商品回收账款与采购材料付款业务的金额与时点。

张施(2008)认为,从现金流量表切入进行分析,对经营、筹资和投资三大方面现金流分析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了对企业现金流的动态管理思想。

徐锋和许庆高(2011)提出了现金的盈利性与现金的安全性和持续性一起构成了企业增值的三条路径,现金流的安全性、持续性和企业盈利性应该成为现金流战略设计时遵循的原则。

黄颖(2011)通过对现金流在价值创造中作用的理论分析,提出应从两个方面即战略与战术来加强现金流管理,以此来促进企业内在价值的提升。

周敏(2012)选择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为分析对象,利用财务报表对两家三年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与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的关键财务指标进行比较,用杜邦分析法分析这两家公司的综合业绩。

靳静,陈风芹和宋亚杰(2013)指出只有对企业现金流量进行优化管理,才能确保企业在正常经营及发展中所需要的资金,增强现金的流动性,提高资金的营运效率,使得企业能在稳定的发展中得以壮大实力,扩大经营规模,同时还能够不断提高企业资金的整体利用效率、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进而保证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赵茜(2013)认为,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较好把握现金流的运作,保障其运营的顺畅。

汤伟和鲁小青(2013)指出,供应链金融能在现金流管理效率方面发挥巨大效能,并介绍了应收账款融资和保兑仓融资等原理与流程。

刘静(2013)站在风险成因视角,发现风险管理与现金流管理联系密切,进而从风险规避导向的现金流战略匹配,风险预警导向的现金流指标测度和风险防范导向的现金流内部控制三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基于现金流管理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王强(2014)分析出,企业经营取得积极效果关键在于对现金流进行管理时要将现金流管理工作看作基本财务工作来抓,掌握其运转规律并完善预算制度,对预算的控制力度要加大,为企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帮助,满足其发展需要。

徐霓妮(2014)认为,以保障企业资金安全为前提,建立风险储备金,完善微小企业的现金流管理模式,实施内部控制制度,对授权审批进行严格控制。

赵秀云和鲍群(2014)研究发现,客户集中度越高,供应商更倾向于持有更多现金以履行对客户的承诺并防范客户流失风险;非国有公司由于抗风险能力更弱,其持有现金的预防性和承诺性动机更强;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规模越小的非国有企业,其客户集中度与现金持有水平的正相关关系越强。

尤晟(2014)指出,在借鉴 PDCA(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理论的思想和方法后,以全过程控制为基础,构建企业现金流风险管理体系,针对现金流运行过程可能面对的风险因素实施动态高效地识别、监督、评价与管理。

陈鑫(2014)对现金流管理策略进行了分析,发现现代企业对现金流的认识存在信息技术运用落后,预算不完善等弊端,提出了现金流管理是系统工程,企业需在各方面上对现金流管理予与重视。

刘杰(2014)指出,预算工作是现金流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行长、短期预算管理,注重各个部门在预算工作中的管理与衔接上的统一与协调。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20 世纪中叶,西方国家的企业家与研究人员依据企业经营经验,将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点从利润最大化转向到现金流的管理。1975 年美国巨人公司破产倒闭事件,使人们更加关注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作为美国当时最大的商品零售企业,巨人公司现金流断裂的原因正是公司过度的重视对利润的追求而忽略了对现金流状况的监管。

类似于此类的破产事件相继发生,吸引了各界人士对现金流研究的注意,诸多财务研究人员与机构开始对现金流的重要性进行关注。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成绩与成效也较为显著,但依旧存在局限性,仅仅停留于理论基础部分的研究较多,与实际情况的衔接并不流畅,仅仅关注某一或某些模块的管理,缺乏对整体信息的把握。对此,现金流的管理工作更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的整合,将研究结果有针对性的应用到企业的实际管理当中,真正做到为企业排忧解难,防患于未然。因此,对现金流管理应从两大方面入手:一是理论基础的把握,所有单位的实际现金流管理都离不开基础理论的指引;二是将这一管理体系在某一单位展开具体的应用。根据行业类型、企业历史、企业规模和所处的发展阶段等具体情况,对运用的方式与方法进行微调。

本文拟在借鉴国内外现金流量管理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现金流量管理在 JK 公司的应用进行探索。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论文以专题研究的方式将现金流管理研究理论应用于制药行业的 JK 公司管理实践中。本论文首先介绍了现金、现金流以及现金流管理的有关概念、内容、原则和意义等理论,在此基础上,结合 JK 公司的近三年实际情况和制药行业背景,分析 JK公司现金流管理的现状,包括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存货、应收账款、预付账款、销售、购置的资产与费用方面的管理及控制状况,现金预算编制与执行考核情况、收支管理、现金浮游量的管理等方面的主要做法,剖析了 JK 公司的现金流质量,在此基础上,总结出 JK 公司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改进对策与优化方法,最后得出结论并进行研究的展望。

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与意义所在,对国内外现金流管理研究成果进行了概述,提出了所需研究的内容和研究中使用的方法。

第二章,现金流管理概述。介绍现金流管理的概念、方法、原则、意义及内容。

第三章,JK 公司现金流管理现状与分析。先对 JK 公司进行简介,剖析 JK 公司的现金流程与管理现状,分析了 JK 公司对流速、预算管理及编制,现金收支及浮游量的大致情况,根据其自身及所属行业衡量 JK 公司现金流质量的高低。

第四章,通过以上分析总结出 JK 公司现金流管理存在的资金回流速度慢、预算制度不全面和监管不严等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分析了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第五章,对 JK 公司现金流管理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一些改进、优化的措施与方法。

第六章,结论。对本文进行总结,提出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blob.png

1.3.2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三种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阅读有关制药行业近年来发展状况的报道与记录资料,了解行业政策,总结制药行业的业务流程及现金流特点规律。对国内外大量现金流管理相关文献与专著进行研读,清晰认识并把握现金流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体方法有:一是登录中国知网,下载与现金流管理研究与分析有关的期刊文章及硕博论文,阅读相关文献;二是登录外文数据库,查阅相关外文文献;三是在网上和阅览室搜索制药行业相关资料。对上述搜集的资料进行整合梳理,明确研究问题的方法与途径。

(2)调查(访谈)研究法

为了对 JK 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有更全面的认识和体会,着重对现金流管理方面的工作进行调研。对日常接触现金管理工作的相关人员进行访谈,询问管理流程和具体做法;咨询管理人员,对现金流管理工作的管理思路和措施进行了解;在参与基础的财务工作的同时,关注现金流管理实际情况。

(3)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

本文从两大方面入手对 JK 公司现金流管理的工作进行分析与优化,其一是定性分析法,通过理论进行分析;其二是定量分析法,通过计算相关指标达到揭示问题所在以改善管理状况的目的。

1.4 创新点

本文对 JK 公司现金流管理的概况、存在的问题及其优化措施进行系统探讨,将现金流管理理论与 JK 公司目前实际情况相结合,通过调查归纳分析,总结出了 JK 公司在现金流管理方面存在的几大方面问题,从公司战略角度出发,必须保障现金流体系的平稳健康运行,进而提出解决方案。此外,本文通过借鉴国外经验及国内做法,对JK 公司现金流预警监控体系流程提出了初步的构想,有针对性的遏制和规避了现金流发生危险的可能。

 

第 2 章 现金流管理概述

2.1 现金流管理的相关概念及目标

2.1.1 现金流管理的相关概念

现金的定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现金是指企业的库存现金,广义的现金则包括企业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现金等价物。

现金流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按照收付实现制,通过一定经济活动(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和非经常性项目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差额则是现金净流量。

现金流管理是指以企业的价值创造为导向,将现金流量作为管理的重心,兼顾收益,围绕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构建的管理体系,对当前或未来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在数量和时间安排方面所做的全面预测与计划、执行与控制、信息传递与报告以及分析与评价。

现代企业进行现金流管理的终极目标就是使企业的价值最大化,而现金流管理又受各方面环境的影响:经济环境影响着企业的筹资融资活动,同时也影响着企业进出口业务;法律环境影响企业贷款状况;社会环境影响着行业状况及成本变动等,而企业所处的生命周期,企业自身业务特点都对现金流管理有很大的影响力。

2.1.2 现金流管理的目标

现金流管理的目标是为优化企业现金流工作指引方向,这一目标是一切现金流管理工作的动力源泉,是现金流管理人员的工作指南。它是在维持基本稳定的现金流状况的同时,做到流入流出的数量及比例均衡,从而使企业的价值达到最大化。它所包含的目标不是单独一个,而是诸多个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

(1)现金流管理总体目标

现金流管理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一部分内容,现金流管理的总体目标与财务管理的总体目标应相一致,都是为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保驾护航。这一目标在实际工作中起到了总领的作用,通过现金流管理的优化来实现公司价值的不断增值,这也是企业管理的归宿点。

(2)现金流管理具体目标

安全性目标。安全性在现金流管理中不仅仅是在指现金保管的安全,杜绝现金挪用、随意收支、盗窃与丢失等具体现象的发生,而且要注重动态方面的安全性,确保现金在交易结算过程中的收支安全受到保障,也要重视现金流流程过程中资金链的安全,防止资金链断裂。现金流安全性目标是其他具体目标的基石与保障。

流动性目标。企业中的现金就如身体中的血液,其流动性的好坏与流速的快慢对企业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流动性指的是企业的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在短期内转化成可用资金的变现的能力,主要是用来支付货款和费用以及偿还到期借款。流动性强,就意味着除不可抗力因素出现以外,企业可以保证现金流流转的畅通无阻。效益性目标。现金流管理的效益性主要指效率与收益两大方面。效率指的是现金的利用效率,一个资金雄厚却无法拥有充裕现金流的企业,并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持续发展态势。企业创造利润的同时也要注重现金的使用效率。收益指的是现金流出换回的现金流入的多少,换句话说就是现金的流出相应的产生了多少现金收益,是企业盈利能力的体现。由此可见,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离不开现金流的高效率运转和高质量的收益。

持续性目标。依据企业的可持续经营原则,现金流管理的持续性主要是指现金运转过程的持续,包括现金流量充足性、现金流量在持续流动运转过程中资本的不断累积。

2.2 现金流管理的原则与意义

2.2.1 现金流管理的原则

现金流管理的原则在实际管理中起着规范性的作用,是进行现金流管理工作的准绳,主要包括平衡、系统和灵活三方面。

平衡原则是指对现金流在流动性、效益性和成长性方面的管理达到动态平衡,三者的关系不能忽视或有失偏颇,要保证三者相互依赖,共同发展。

系统性原则指的是现金流管理不是一项独立性工作,对于它的管理是一种流程状管理,深入到资金流转的各个环节中,在现金的使用回收过程中,要将内外协调一致,系统的对现金流进行控制。

灵活性原则指的是各个行业和企业所处生命周期的现金流特征不尽相同,因此在现实现金流管理的过程中也要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资金的用途,站在战略高度灵活管理。

因此,企业在进行现金流管理时,要找到与之相匹配的管理原则。

2.2.2 现金流管理的意义

优化现金流的管理能降低财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利润,只是企业账面上的一组数据,在权责发生制的前提下,高利润并不能代表企业在财务方面的乐观,相比利润而言,现金的多少更能使利润的“泡沫”破灭,以更直观的形式表现出财务状况。对于各行业的企业而言,原材料的购进需要现金,生产及人工等费用的支出离不开现金,债务的到期偿还依靠现金。因此,优化现金流的管理,有利于资金周转速度的加快,使企业的“血液”有更良性的循环。在融资渠道不畅通、经济危机来临或是生产经营不善之时,降低财务风险。

优化现金流管理是企业健康成长的关键。一个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必然面临诸多选择,何时扩大规模,何时紧衣缩食蓄势待发,管理层在抉择之前,首先考虑的便是现金充裕与否。优化其管理,对企业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合理分配,进一步完善资源配置方案,以尽可能小的投入量换取丰厚的回报,从而使企业利用有限资源,得到稳健而快速的发展。

优化现金流管理能够使企业对自身状况有更清晰立体的认识。分析现金流相关评价指标,估量其盈利能力与偿债能力,评价过去管理状况,在不断追求利润的同时,现金流的状况能更立体地揭示出企业利润换来净现金流量的能力。

优化现金流管理有助于现金效用的最大化发挥。企业持有现金主要有三大方面动机:经营动机、投资动机和风险防范动机。诸多现金的沉淀与闲置,只侧重于预防风险而没有注重现金收益质量情况;把重心过多放在经营与投资方面,又会削弱现金预防财务风险的功效。因此,衡量企业自身状况,保持三者之间的平衡关系,优化选择策略,可以让企业有限的现金数额发挥最大效用。

2.3 现金流管理的内容

现金在现金流量表上主要体现为经营活动、筹资活动和投资活动模块,对现金流的管理应对这三大部分中各个流动状态进行管控。现金流管理的内容包括具体环节现金管理和对整个现金流的循环的宏观把握,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具体包括了对现金流流速的管理、预算管理、收支及现金浮游量管理和现金流质量分析。

2.3.1 现金流流速管理

现金流流速是指资金从企业流出到流回到企业内部这一流程的速度。现金流流速管理是对这一流程经历的时间上的把控,是资金使用效率的集中体现,是现金创造价值快慢的标尺。现金流的流速主要与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和预收账款的循环速度相关,也与存货周转速度、销售效率挂钩。现金流流速越快,代表着企业生命力越旺盛,发展势头迅猛。

2.3.2 现金流预算管理

现金流的预算管理指的是对现金流整个流转过程进行科学预算管制,主要涉及预算的编制、预算的实施调控和预算的考核等方面,是企业对各时期与各个关键的时间点的现金流入流出以及净流量的预测管理过程。

首先是编制方面,一般基于以下三种基础:

(1)以资产负债表为编制基础

这种预算的编制适合于长期现金流预算。依照资产负债表,预算编制者结合以往经验对资产负债表中的各项目进行估算,由此来预测出现金剩余或是短缺。这种方法并不是根据现金具体的流入流出量做出预算,而是根据资产负债表上的各项,计算出预测的净资产与目前所有者权益之间的差额而得到预测数。

(2)以收益的现金为编制基础

这种预算的编制对中期的现金流预算更为适用。以息税前的利润为整个现金流预算的起点,调整非付现费用,将利润转化成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再将其他一些支出扣除,例如资本性的支出、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由此估算出未来现金流量大小,是否满足短期发展需要。

(3)以现金流入流出量为预算基础

这种预算的编制适用于中短期和日现金流预算的进行。直观的对各个时点或区间的现金的流入流出额做出预算,从而预算出一定时期现金的需求量与现金流入量,确定是否满足企业未来发展。

上述三种现金流预测基础仅仅是理论性质的基础,企业根据自身情况与需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适用的方法,才能实现准确预算现金流。

在编制现金流预算以后,通过实际比对对现金流预算的结果进行评价,并由此做出调整与改进,为以后的现金流预算工作夯实基础。

2.3.3 现金收支管理

现金收支管理是所有企业必不可少的财务管理中的一大模块,是关于现金收入和支出规章制度及执行状况的考核。现金的收支程序要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相一致,这就对企业内部现金的审批、发放、收回、核查及存放等环节的把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现金收支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面广,细节多的工作。日常现金流出方面主要包括采购部门的材料采购费用、研发部门的研发费用、车间生产和销售部门的支出等,无论是现金的流入还是流出,都可能与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阶层的员工相关,因此各个部门及个人对现金收支管理应给予重视。财务部门作为把关单位,在最后一道关口的把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包括科学规范岗位的设置、合理各岗位的职权授予以及严格设定现金收支办理程序流程等。

2.3.4 现金浮游量管理

现金浮游量是指企业存款账户余额和银行账簿上企业存款账户余额之间的差额,也就是企业和银行之间的未达帐项,这是由于账款回收程序中的时间差距造成的。企业应合理预测现金浮游量,有效利用时间差,提高现金的使用效率。重视利用现金流量表中筹资与支付能力的分析来揭示企业在金融市场上的筹措资金能力以及偿付债务的能力。现金浮游量会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浮游量的产生是由于浮游期的存在,浮游期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四个:

在途时滞,是指付款单据的发出到收款人收到该单据所经历的时间。

存储时滞,是指收到付款单据至将其送交银行所需要的时间。

结算时滞,是指收款单据送交银行送至银行之后,其存入企业账户耗费的时间。

通知时滞,是指资金已存入至企业账户至企业收到通知或意识到资金可供使用所耗费的时间。

2.3.5 现金流质量管理

现金流管理,从结构上看,应从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方面入手,直观体现出企业现金构成的结构和主要来源方向,再从流入流出方面深入,全面剖析现金流结构情况,分析其所处生命周期及现金流结构合理与否。现金流流入结构反映出企业现金总收入的构成,从而可以分析出企业活动的中心分布;现金流流出结构反映的是各个活动中现金流流出金额及所占比例,从而可以推断出企业的战略布局和战术选择。

现金流的质量管理离不开对相关指标的分析,通过对与现金流相关的指标计算与分析,评价企业现金流的偿债能力、盈利质量和现金流的充分性,再通过与所属行业及行业中的龙头企业进行比较,判断现金流状态是否健康,不因持有现金量过多而造成机会成本过高,导致企业现金资源浪费,也不因持有量过少而出现断裂风险。

 

第 3 章 JK 公司现金流管理现状与分析

3.1 公司简介

3.1.1 公司基本概况

JK 制药公司成立于 1974 年,公司位于 L 省 J 开发区,占地面积 10.5 万平方米,公司注册资本 1.8 亿元,现有在岗员工 613 人,其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 81 人,占员工总数的 13.2%。

公司现有肠胃、感冒、淀粉糖维生素和抗生素四大系列品种,其中医保目录产品11 个,独家基本药物 2 个,专利产品 6 个。其中抗生素类是其主打产品,经过三十多年的临床应用,治疗效果显著,深受患者的好评。

公司拥有提取、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四条现代化生产线;拥有设备齐全、技术先进的检测中心和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公司系列药从 1984 年开始投产,目前年生产能力为提取中药材 1000 吨、颗粒剂 2.5 亿袋、片剂 3 亿片以及胶囊剂 2.5 亿粒。公司是全方位通过国家级 GMP 认证和 ISO9001/ISO14001 质量环境体系认证的企业。

近三年,JK 公司的收入与效益实现了同步迅猛增长,其中 2014 年实现销售收入2.05 亿元,产值 2.12 亿元,利润 5,338 万元,利税 351 万元。

在“十二五”期间乃至“十三五”前期,为了充分利用中国药业发展的历史机遇,真正把公司做大做强,2012 年 JK 与 X 市政府签署了战略投资框架协议,把 JK 公司列为国药中心重建项目。一期工程在 2014 年已全面正式开工,总投资 2.5 亿元,总建筑面积 2.95 万 m²,建设期为 3 年,预计到 2018 年,年产值将达 22 亿元,利润 3.5 亿元。

JK 公司一直秉承“品质卓越,信誉至上”的价值观,倡导“创新务实,造福人类”的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强化精细化管理,培养高效团队,生产高品质产品,为建设国内一流制药企业而奋斗。

3.1.2 公司的组织架构图

JK 公司的组织构架如图 3.1 所示。

blob.png

3.1.3 公司近年来的主要经营指标情况

(1)营业收入

公司营业收入于 2011 年首次突破亿元。2013 年,公司投入了大量资金资源,对市场的整合力度也开始加大,使该公司的产品在 2014 年度的销售&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