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谢郑锣鼓的历史渊源与艺术特征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16日


 谢邹锣鼓,2009年被列为安徽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是由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刘集乡谢邹村锣鼓班子创作并流传的一种民间音乐形式。    

通过对谢邹锣鼓全面细致的调查和系统深入的研究,发现田野调查不仅能印证文献中的记载,还能填补有限的文献信息,弥补叙述之不足。   

 一、历史渊源    

由于谢邹锣鼓的发源地在凤台县的谢邹村,自古这里就是淮河码头,水陆交通便捷,南北文化在此交汇,它的历史可追溯到至今150年前的清道光年间,当时的商人谢文宣、谢文艺在外地经商,走南闯北,听到学到许多各地的锣鼓演奏形式,吸取精华,并结合当地的花鼓灯锣鼓,融会贯通,孕育创作出别具一格、风格独特的谢邹锣鼓,兼具南方锣鼓的柔和细腻和北方锣鼓的热烈欢腾,按师承推算,到目前已相传六代。    

1930年谢邹村的一位锣鼓艺人谢崇礼创新发明用汉字谐音把锣鼓谱记录下来,大家发现这种记谱法方便易懂,更利于保存流传,看着谱子不容易打错,可以更加严格的训练锣鼓技术,便逐渐推广开来,从此以后谢邹村的锣鼓队都用这种方法来记录锣鼓谱进行演奏,形成了谢邹锣鼓的一个典型特色。当时的谢邹村相继成立了四个锣鼓班子,大家平时按照锣鼓谱苦练技艺,经常打擂比赛,不断涌现出一批较有影响的民间艺人,有谢崇礼、谢治康、王老头、谢守仁等。    

二、艺术特征      

(一)演奏形式    

谢邹锣鼓是安徽花鼓灯锣鼓演奏形式之一,作为花鼓灯的姊妹艺术,其演奏手法多样、鼓谱丰富、表现细腻、精彩好听,是淮河流域民间打击乐的代表,有“民间交响乐”之称,是研究民间鼓乐的活化石,具有极高的保护传承价值。    

谢邹锣鼓是安徽省唯一用分谱演奏的鼓乐,也就是说,锣鼓、钗的谱子各不一样,各种乐器按谱单练,然后合练。演奏由鼓领奏,从属乐器有一面锣,两幅钗,狗狗锣不限,全曲定谱,合奏时要严格按照分谱演奏,不允许多打或少打,各乐器的艺人苦练技艺,能够做到将鼓谱烂熟于心,对打时多变换造型,常背对背打,展现高超的技艺和打趣的场景。整个演奏抑扬顿挫,变化有序,铿锵有力,旋律优美。演奏情绪高涨,节奏整齐统一,从锣鼓声中能使人听出歌的韵味,产生出美妙的联想。    

一般用于民间的传统节庆、婚丧嫁娶、烧香还愿等民俗活动中。在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有时作为演出开场演奏,为了吸引观众,让听到锣鼓的人奔走相告;有时用在踩街中,就是在街上边走边打锣鼓,将成套的锣鼓点子反复打,起到节庆助兴的作用;有时用作锣鼓对擂,两个锣鼓班子相遇时,看谁打得响,打得稳,吸引的观众多,谁就是赢家。     

 (二)曲牌锣鼓   

 谢邹锣鼓的另一主要特色是它的锣鼓谱都是曲牌锣鼓,是花鼓灯曲牌锣鼓的典型代表。    谢邹锣鼓常用乐器有花鼓、大锣、大钱、小钱、小锣(又称脆锣或小狗锣,是花鼓灯中的特色乐器)。声部齐全,音色丰富,包含了相对音高、次音高、中音、次中音、低音这五个层次。锣鼓队由7-9人组成,其中花鼓、大锣、大钱、小锣为四大件。传统花鼓灯锣鼓分为两种,一种是为花鼓灯舞蹈伴奏的灯场锣鼓,另一种是曲牌锣鼓,俗称番子锣鼓。其中曲牌锣鼓可独立存在,单独演奏,具有一定规律,分层次发展变化成若干段落,并且形成固定程式的锣鼓套路,以谢邹村的锣鼓班子最负盛名。   

 由于流传变异或是鼓手的个人喜好,相同的番子鼓谱在不断的再创造中也在不断的变化,但基本结构还是一样的。    

三、结语    

谢邹锣鼓作为安徽花鼓灯锣鼓凤台流派的典型代表,其演奏手法多样、鼓谱丰富、风格独特,但目前正处于生活常态的边缘,失去了强大的生态支撑,乐种的存活十分艰难,如何在当下更好的传与承,希望引起学界的更多关注与思考。.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