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时代”儿童学校教育图像化之洁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7日

21世纪,消费主义主导下的世界充斥着横行的“线条”和“色彩”,仿真技术和传媒技术对视觉艺术的推波助澜促使人类社会进人到视图统治的视听时代。人类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图像所包围,置身于海德格尔所谓的“世界图像”之中 。林林总总的图像充斥着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刺激着大众的视觉感官和思维神经,对文字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图像的跨地域、跨文化的瞬时传播导致的后果是:大量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人造图像削弱了我们生存环境的自然地域属性和文化传统属性,使得我们对世界的感知具有一种拼凑和杂揉的马赛克特征。

如此一来,人们便通过各种图像和藉此产生的表层化、碎片化、模糊化的浅直方式来理解和把握世界。更甚之处,教育场域中的视觉技术和图像技术正迅速地泛滥化、庸俗化,消解着文字所表征的语象在传统教育内容和手段上的主导势力,遏制了儿童思维的发散性、联想性和创造性,致使儿童思维向平面化和浅直化发展。在儿童教育愿景与现实渐行渐远的当下,对图像增值时代儿童学校教育进行洁问和反思,无疑裨益尤甚。本文拟从“文图之争”的历史宿归与现实态势人手,对作为图像化泛滥重灾区的儿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种种误区进行批谬,以期在正确认识儿童思维发展的基础上找到儿童学校教育在语象与图像之间的“阿基米德点”,促使儿童学校教育能够顺应“读图时代”,进而实现良性发展。

一、悄然到漫卷:“读图时代”的历史宿归作为教育教学手段之一,图像之于教育,可谓源远流长。而图像何以在当下骤成“图像世界”,“读图时代”的儿童教育又如何应对技术媒介催化的图像化发展趋势,对于这些问题的回应应首先在文与图的历史互动关系的基础上考察图像化的历史演进。今日图像之复归①,先有悄然来临之感,后有漫天袭来之势。其从悄然到漫卷、从式微到勃兴之轨迹,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合理性。    

从人类教育的发展源流加以稽考,发韧于远古时期,通过口授身传授之以生产生活经验便是图像发展的初始形态。原始人类的认识发展水平和生活经验囿于时空之限,对自然万物的认识处于模糊和蒙昧状态。但人类谋求生存的强烈愿望和“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的“法自然”之生存智慧,使得人类通过脑力记忆和实物记事相结合的方式来传递信息和经验,再经由结绳记事、串珠记事和符契记事到原始文字画「31的演进过程,让图式符号日益彰显其“言说”的功能,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赋予其信息传递和意义建构的价值,渐衍为文字的雏形。人类通过生产劳动渐人“前读图时代”。    

随着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与日俱增,象形文字逐渐向表意文字过渡,文字从单纯的形象描摹上升为抽象化的多重意义建构,蕴含着更为丰富和抽象的意义表征。在阶级产生后,统治阶级通过对文字的学习、掌握和垄断来实现服务于统治的精英教育和贵族教育,这使得文字承载着对现实社会秩序和道德伦理规范进行认同和守护的实然功能。统治阶级通过“立文”与“说文”,迫使被统治阶级“读文”与“听文”(此为听从之意),由是被奉为十桌的文字经典让人类进人到了“读文时代”。    

近代工业文明的惠泽与人文价值的曲折诉求,使得教育成为社会培养大批技术性人才的场域。教育大开方便之门,推行知识的普及化和教育对象的平民化。文化的下移、文字的简化、印刷的便捷以及交际的畅达使文字书籍这只“堂前燕”飞人寻常百姓家。文字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终确立了其中心地位,人类也由此进人全民“读文时代”。    

渐至今日之信息社会,消费观膨胀,大数据爆炸,海量信息铺天盖地,消费取向大行其道,由此产生了信息需求与信息选择之间的尖锐矛盾。一方面,人们需要对繁杂冗余的大数据进行搜索与筛涤,取其所需,应其所务;另一方面,人们生活节奏逐频,职场竟争渐剧,生活压力日增,无暇应对文字内含的海量信息的无限增值。消费主义旗号下的叭决餐式”的图像消费应运而生,契合着人们对信息简洁性、明了性、直观性和形象性的迫切需求。而日新月异的多媒体仿真技术和影像传媒技术又为图像消费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与无限可能。消费大众化、泛娱乐化与媒体数字化,通过“视觉盛宴”的呈现解构着文字的嫡传话语霸权,引领全民进人到了“读图时代”。    

如上所述,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分离聚合大致经历了“图文一体”“图文分野”“图文合壁”再到“图文之争”四个基本历程。该历程也反映了人类文化史上“文字”与“图像”之间的权力争夺与较量。具体而言,“图文之争”的实质是图文对各自通过不同手段在人脑中建构起来的“象”的争夺。文字通过外显的符号形式,在人们的心中呈现出一幅与其所指相关联的画面,从而达到呈现事物表象形态的口的,该文字符号与其所唤起的“象”构成的共同体即为语象,也即文字通过自身符号与表象之间稳定的对应关系而呈现出的心理画面。

因此,“语象可以说是文字构成的图象”,它依靠语词的指物和描述功能,通过与表象的直接对位来实现。而图像则是通过自身异于文字符号的线条、块面和颜色组成的物理画面。语象的产生依赖于严密的逻辑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偏重符号在人脑中引发的映像、意象和相关联的物象与表象;而图像存在于人们的视觉感官之中,其表现形式是物理画面,刺激着人们的形象思维和直觉思维。二者均能产生“象”,这使得图文之争的焦点汇聚在成“象”手段和表现方式的显著差异以及各自依赖的不同思维类型上。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