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论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7月19日

如何协调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始终要面对的基础性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单纯的经济至上主义一味地强调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作用,无法保证发展的可持续性;单纯的生态中心主义只注重环境保护而忽视经济发展对生态的支撑作用,难以有效消灭贫穷进而实现社会公正。从世界发展趋势以及中国的现实国情来看,二者均无法满足生态文明的要求以及人民群众的期待。如何实现对经济至上主义以及生态中心主义的科学扬弃,创造性地走出一条统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绿色发展新路,是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函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准确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的基础上,习近平明确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水青山”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自然资本、生态效益等生态范畴的总称;“金山银山”是指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财富,是货币资本、经济价值等经济范畴的总称。“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即是说要做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不能因为保护环境而不敢迈出发展的步伐,也不能因为发展而破坏环境,强调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统一。“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突出了生态环境保护的优先位置,强调坚决摒弃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的短视做法和损害甚至破坏生态环境的盲目发展模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则突显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生态环境优势能够转化为经济优势。习近平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深刻阐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不仅从学理层面否定了环境与发展非此即彼的错误观念,而且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是生产力的基本内容。由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其著述中并未确切地指明生产力究竟包括几个要素,因此,我国学术界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围绕生产力的构成要素问题形成了“二要素说”与“三要素说”的激烈争论。二者的主要分歧在于“劳动对象”即人类把自己的劳动加在其上的一切物质资料是否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其中,物质资料既包括没有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界现存物,如矿藏、森林等,也包括经过加工的原材料,如棉花、钢铁等。恩格斯曾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指出:“这样,我们就有了两个生产要素—自然和人,而后者还包括他的肉体活动和精神活动。恩格斯在这里提到的“自然”和“人”两个生产要素实际上是指生产力要素包括物(自然)的要素和人的要素,但他没有对这两个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尤其是哲学上的概括。此后,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了“劳动的自然生产力”的概念,即劳动在无机界中发现的生产力。他认为,自然界本身如土地、水等蕴藏着有助于物质财富生产的能力,“劳动的这种自然生产力,或者也可以说,这种自然产生的劳动生产率所起的作用与自然和劳动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完全一样”,是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见,马克思恩格斯在研究生产力的基本范畴时,并未把自然界排除在外。实际上,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都源于自然,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的或者间接的,生产力的构成要素也必然包括自然要素。此外,生产力具有历史性,其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生产力要素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从某种程度上说,生产力要素的范围与我们在人类历史过程中所处阶段以及对社会历史特征的认识深度有一定关系。    

习近平继承了马克思关于“自然界本身的生产力”思想,把自然生态纳入生产力的范畴,确立了环境在生产力构成中的基础地位。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形成了保护生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的新理念。这是他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突破与创新。    

长期以来,人们在理论层面一直将生产力视为“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能力”,把生产力理解为单向度的征服,而没有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把生态环境作为生产力的构成,加之现实生产力实践的偏颇,因而对自然界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性”。这种对生产力理论认识的偏差所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们在现实层面更多的只是关注生产力的经济价值而忽视其人本价值和生态价值,对生产力的研究落脚于如何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获取更多的物质财富,而忽视了生产力的“保护”维度。事实上,人类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应当包含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人们对劳动对象的征服改造,不仅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限度,还要做到能动和受动的统一、改造和保护的统一、索取和再造的统一。诚然,上述情况的出现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密不可分。彼时的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迫切要求最大程度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因此,“为了多产粮食不得不毁林开荒、毁草开荒、填湖造地”。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自然生态环境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作用愈发明显,单纯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在此意义上,人类的生产力体系中不仅应当包含人类利用自然满足自身需要的能力,还应该包括人类保护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共同发展的能力。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为生产力概念注入新的内涵。为此,习近平提出了“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卿。这将传统的生产力研究视域从“解放和发展”维度进一步拓展到“保护”维度,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在习近平看来,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保护生产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生产力,强调对生产力的保护并不意味着放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适应、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适应,依然面临不断调整的问题,这决定了我们仍然有必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打破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机制枷锁。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以牺牲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生产力的时代已经结束。习近平认为,“只有找准方向,创造条件,才能推动绿水青山持续不断地向金山银山转化”所谓“找准方向,创造条件”,就是指要发展既满足人类社会发展需求又兼顾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生产力。传统的生产力发展由于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占有,从而加剧了人与自然的冲突和对立。要走出传统生产力发展模式的困境,就需要新的评价尺度,而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评价生产力发展的重要维度。作为一种新形态的生产力,绿色生产力以“生态化”为典型标志,旨在通过发展绿色科技将人类生产过程纳入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过程,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绿色生产力实现了生产力发展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持续转化提供了可靠保证。正因为如此,党的十九大把“增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写入《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重要论断,已经成为新时代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引领中国走绿色发展之路的价值基石。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