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思维革命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5日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的思维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产生到现在已经一百六十余年,在这跨越了两个世纪之交的漫长岁月里,人类历史经历多次世界性的变迁,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都是以往任何时期不可比拟的,其间出现的哲学流派也是前所未有的。这些新涌现的哲学派别都在或长或短的时间里风靡一时,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都一个又一个地由繁荣走向衰落,或为别的哲学派别所取代。惟独马克思主义哲学仍然保持着强大的生命力,至今还站在时代的前沿,占据理论思维的高峰,成为当代不可超越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引起的革命性变革,至今仍然保持着完全的意义。即使是反对或敌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流派,也不得不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必须认真对待的劲敌,而无法无视其存在,甚至还不得不在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锋和碰撞中吸取它的某些精髓。我们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具有的独特思维品质使其保持了强大的生命力,成功地应对了各种各样的攻击、洁难与挑战。

一、批判性和革命性的辩证统一    

如果按照黑格尔的说法,将哲学视为“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开创的一种崭新思维方式。作为新型思维方式的创立者,马克思在对从前的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一切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清算和决裂中真正实现了哲学思维方式以及哲学本身的根本性变革。古希腊自然哲学家们讨论的问题集中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具体的、个别的事物的认识,而要在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去找寻统一性。从柏拉图的“理念世界”,经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到康德的“三大批判”,直至黑格尔的“精神思辨”,在西方哲学史上以“形而上学”为内核的本体论“第一哲学”在古典哲学中演绎出无冕之王的无尚辉煌。在人类思想史时空交错的发展过程中,无数智者耗尽毕生心血或感性或理性、或批判或赞美、或肯定或否定用理性的思维构筑起实体化、逻辑化、体系化和终极化的形而上学哲学殿堂。在恩格斯看来,这种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在相当广泛的、各依对象的性质而大小不同的领域中是正当的,甚至是必要的”,同时也不无遗憾地指出它从根本上局限了哲学的发展。

事实上,颇有一些哲学大儒,比如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也都以某种方式对传统哲学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发起过挑战,并且“曾经有过胜利的和富有内容的复辟”,但遗憾的是一批哲学家虽然雄心十足地希冀“走出形而上学”,却又心有余力不足地始终无法摆脱它的纠缠和束缚,只能心有戚戚地囿于“形而上学”的困扰之中。正是洞悉了旧哲学的种种发展困境与无耐,马克思旗帜鲜明地打出了“走出形而上学”的旗帜,并极力主张彻底摧毁形而上学的神圣殿堂,开创克服和超越传统的理论范式和思维方式束缚的崭新哲学。    

第一,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冲破思辨思维的一切屏障,彻底摧毁旧形而上学本体论哲学体系。近代以来,伴随哲学认识论的发展方向,人的主体性空前高涨。作为改造世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然是将人的主体性置于首位,关于这一点在被恩妻利学版)2018年第19卷格斯誉为是“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第一个文件”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讲得很清楚。不仅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肯定人的主体性同时,还强调世界的物质性,并把这二者辩证地结合起来。这就意味着马克思在肯定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自然界对人的优先地位时还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实践性,将现存的一切置于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来理解。这同黑格尔从“绝对精神”经过“自我意识”的一系列“对象化”异化、扬弃过程或是逻辑演绎过程,最后又回到“绝对精神”—这样一种从抽象思维到思维抽象的唯心主义思辨哲学思维方式和哲学方法是截然相反的,马克思建立唯物主义辩证法很好地克服了黑格尔的整个学说包含的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即“绝对精神”“自我意识的对象化”在经过一系列的对象化之后又复归到“绝对精神”这种哲学圆圈式的逻辑循环,这种抽象思辨的辩证法实际上是将客观事物及其过程看成是“绝对精神”的无限演绎,而不是理解为人的感性实践活动中的结果。实际上“黑格尔的观点自觉或不自觉地大量渗入到了各种科学,也渗透了通俗读物和旧报……为容纳各种既不相同的实践党派观点留下广阔的场所”。

马克思正是用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剥离了黑格尔哲学体系的唯心论外壳,同时,还克服了黑格尔哲学所“包含着自身无法克服的尖锐对立和矛盾”,最后,拯救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使辩证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并以此方法作为自己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以对实践的科学理解作为出发点来探讨其他一切哲学问题,因为马克思深信“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自己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马克思正是从现实的人及其劳动实践活动的历史生成及演变出发,从而冲破思辨思维的一切屏障,进而彻底摧毁旧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哲学体系。    

第二,创立唯物史观撼动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体系的根基,彻底粉碎唯心主义的那种思想模式。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神圣家族》的初步探索,到《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和《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基本形成,马克思创立唯物史观经历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深化过程。针对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所宣扬的“思想不仅统治着当下的现实生活,也支配着整个人类历史”,马克思不仅批评了黑格尔的错误,“黑格尔的历史哲学是整个德国历史编纂学最终的、达到自己“最纯粹的表现”的产物。在德国历史编纂学看来,问题完全不在于现实的利益,甚至不在于政治的利益,而在于纯粹的思想”。

更针对黑格尔和青年黑格尔主义者的错误逻辑,以及因为思想统治着世界,通过批判旧思想、旧观念的活动来改造旧世界,并进一步指出错误的根源,那就是用单纯精神上的批判不可能消灭意识、思想和观念的一切形式和产物,要最终消灭它们,唯有推翻产生它们的现实社会关系。为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专辟一节来口诛笔伐《黑格尔辩证法和整个哲学的批判》,深刻剖析了黑格尔的“双重错误”,即他把自己的“抽象思维确立为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尺度,预先用抽象思维的尺度裁割了感性显示及其历史”川,正是这样,抽象思维从而异化了现实历史、也异化了人的本质力量。如此“汇集了思辨的一切幻象”的双重错误使得黑格尔辩证法本应具有的批判性和革命性精神被传统形而上学的思维与理论范式严重地扼杀了。在后来的《哲学的贫困》和《神圣家族》中马克思不断重复讨论黑格尔“思辨结构的秘密”,以此彻底清算黑格尔以及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史观错误。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对青年黑格尔派唯心史观的错误,对费尔巴哈不彻底的人本主义批判,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扬弃异化劳动、揭示人的真正本质、论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找到唯物史观体系的基础即生产劳动,并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论证资本主义必亡和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性,马克思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提出、制定和论述了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初步诞生。可以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创立是对整个德国古典哲学所作的“清算”和决裂,既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陷,又全面地批判了唯心主义,撼动了整个传统形而上学哲学体系的根基,彻底击碎唯心主义的思想模式。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