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20日

一、研究意义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这是一个亘古未变的规律。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发展,中国农业连续多年增收,农民温饱问题己经解决,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三农”问题又有了新的表现:农村土地撂荒现象日益严重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正在减弱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依然较低。’这些问题己经影响到我国的农业现代化建设。要解决这些问题,转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建立集约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就成为一种必然选择。这不是人们的主观选择,而是农业发展的客观趋势,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采用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这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关键。而农业企业,不失为现代农业经营方式中的一种理想选择。这一问题,己经引起了不少学者的探讨和研究。但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他们的研究过于零散,要么是关于某个概念的介绍,要么是关于某些特征的阐述,至多也只是农业企业中的个案研究,而没有将所有类型的农业企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研究,这样的研究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其研究成果也必然是片面的,不能解决农业企业所存在的共性问题。本文首先阐明在我国发展农业企业的必然性,使更多的人明白在我国发展农业企业,转变农业经营方式,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本文通过对现有关于发展农业企业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归纳和梳理,将各种类型的农业企业看作一个统一整体,探寻其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借鉴国外发展农业的成功经验,根据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现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性建议,这是本文研究的最大意义所在。

二、研究依据

现实依据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不仅成功解决了我国数亿人的温饱问题,而且极大地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日趋完善,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模式己经越来越不能适应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它受到资金不足、技术落后、农民素质低等因素的影响,已经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羁绊,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的转变和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1) 农户的小规模经营难以适应大市场的发展要求。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日益成熟和加入WTO,国内市场己经完全开放,与世界市场紧密相连,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国外大量廉价、高质量农产品进入我国市场,使得分散经营、科技含量低,以传统手工劳作为基础的中国农产品无论在质量上还是价格上都无法与其竞争。这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广泛存在于我国农村,要解决这一问题,理想的出路就是转变农业经营方式,大力发展农业企业。

 (2) 农户专业化水平较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当今市场上农产品的竞争己经不仅仅是价格的竞争,而更多的是质量、功能、科技含量以及深加工、标准化程度等方面的竞争。由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农民缺乏获得相关农业信息服务的渠道,常常因为市场信息闭塞,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由于缺乏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机构,农业科学技术研发和推广体系不健全,导致农民的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生产出来的产品不仅成本高,而且科技含量低,基本没有竞争优势,经济效益差。

 (3) 分散的家庭经营方式严重阻碍先进生产工具和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对农业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先进农业生产工具的推广和普及需要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和充足的农用资金。然而我国目前这种分散的小规模农业经营方式使得大规模作业的先进机器无法推广和使用而且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依然比较贫穷,农用资金的使用常常是捉襟见肘,还没有实力购买先进生产工具,难以实现大幅度的技术改进。此外,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和农业科学技能水平较低,再加上很多农村地区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农业科技信息服务部门,导致农民对先进农业机械和前沿农业科学技术认识不足,影响先进农业机械和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

 (4) “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重。如今,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农村“谁来种地”问题日益严重。2012年底,我国大约有2.63亿农村人口脱离农业,占到当年农村总适龄劳动人口的48.76%虽然目前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还有约2.7亿,但以老年人和妇女儿童居多。’而且农民纯收入中来自耕地的收入只占26.6% ( 2107元)。此外,农民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仅经济效益低,而且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面对我国农村信息闭塞、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农业经营分散、农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且种地“接班人”问题令人担忧的现状,可能的出路就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及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发展农业企业,走农业产业化经轰路。

政策依据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前面己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开始显现,“三农问题”又有了新的表现,如日益严重的国家粮食安全问题、仍然比较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分散的土地经营现状、落后地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等等,这些都制约着我国农业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农业企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我国未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力量。农业企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基于此,党和政府在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农业发展规律,依据我国国情,锐意改革,适时调整农业政策,为我国农业经营方式的转变创造条件,为农业现代化的实现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

200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明确要求发展现代农业、培育新型农民,培育以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农业龙头企业为代表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规模经营主体”,这就为我国农业走产业化的大规模经营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扶持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企业发展”’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2提出,“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3这就为我国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建立农村土地经营权交易市场提供了政策依据2014中央一号文件“鼓励发展混合所有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推进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和龙头企业转型升级”,“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这就更进一步确认了农村土地经营权,这样不但有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也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

总之,在我国发展农业企业,既符合农业发展规律,也符合我国的农业现状既有利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民的就业问题,也有利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实现农业现代化。本文在借鉴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农业企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并针对我国农业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性建议。

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研究文献综述

虽然国内学者对农业企业的研究起步较晚,大致始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但研究成果却颇为丰富。下面就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企业的概念、分类、基本特征、发展意义等方面的文献进行评述。

 (1) 关于农业企业的内涵。《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将农业企业定义为“从事农、林、牧、采集等生产经营活动的企业。”《中国农业百科全书》上界定的农业企业是“以经营农业为主或为农业生产服务实行独立核算的生产经营单位。”比较两个定义,显然第二个更准确。

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企业内涵的研究成果较多,但是关于什么是农业企业,众说风云,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明确的界定。大致有以下几种:郭振宇在《安徽省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养途径研究》中将农业企业定义为“从事农、林、牧、副、渔业生产经营活动,具有较高商品率,实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具有法人资格的盈利性经济组织”何一在《贵州农业企业品牌建设研究》中将农业企业定义为“在一定的地点使用一定的生产材料,采用现代农业经营制度,从事商业性农业生产以及农产品加工与销售的经济组织”’姜岩在《南京市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将农业企业定义为“使用一定劳动资料,以现代农业式的经营方式为主进行现代专业分工合作,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从事商品性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产品直接相关的经济组织,它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间接相关的企业、农业中介等”刘现武在《我国农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中将农业企业定义为“集合利用生产要素从事经营活动,并在利润动机和承担风险条件下,为社会提供动植物产品和相关服务的经济组织”

综上可以看出,虽然学者们对农业企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仍有共同点:第一,都以农业相关要素为经营对象第二,都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以盈利为目的,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现代企业。但也可以看出,这些定义存在一个最大的不足,即这些定义将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象都只局限在了农、林、牧、副、渔领域,这样就缺乏完整性,农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对象还应该包括农业生产相关的服务企业,比如农业信息的提供等。

 (2) 关于农业企业的分类。学术界对农业企业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按所有制划分,可以分为国有农业企业、集体所有制农业企业、股份合作制农业企业、联合农业企业、私营农业企业、中外合资农业企业、中外合作农业企业等。(郭振宇)按经营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农作物种植企业、林业企业、畜牧业企业、渔业企业以及与之紧密相关联的生产加工企业按农业企业要素密集程度划分,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农业企业、资金密集型农业企业、技术密集型农业企业。“(刘现武)可以看出,国内学者对农业企业的分类己经比较成熟,不过,笔者认为农业企业还可以按照功用来划分,比如可以分为初级农产品生产企业、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运输与销售企业、农业科技信息服务企业等。

(3) 关于农业企业的特征。农业企业除了具有现代企业的普遍特征之外,还有其独有的特点。国内学者关于农业企业特征的研究相对较多,具有代表性的有:

贵州财经大学的何一认为农业企业有四个显著特征:一是较大的自然风险性二是农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低三是农业企业间规模和劳动生产率差异较大四是农产品雷同生产现象比较普遍。”

安徽农业大学的徐春迎在《农业企业标准化研究》中认为农业企业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是广大农业企业地处农村,市场营销意识和竞争观念淡薄。

祝兰芳研究认为农业企业的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农业企业具有较强的自然资源、自然条件依赖性二是农业企业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分散性

和季节性三是农业企业以动植物产品的生产、服务和经营为对象。

吴凤超在《我国农业企业全产业链战略研究》中从产业链的角度研究,认为农业企业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农业企业生产过程趋向于生态整合,重视可持续发展二是农业企业的经营范围逐渐向二、三产业转移三是农业企业的管理趋向于标准化。

此外,徐小英在《西部地区农业企业化模式研究))中认为农业企业还具有把农民转为职业农业工人的特征。

 (4) 关于农业企业的作用。综合目前学术界关于发展农业企业意义的研究成果,经过梳理归纳,大致有以下几点:第一,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着中枢作用(何一)第二,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创新(姜岩)第三农业企业可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有效配置农村资源(刘现武)第四,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保护自然环境(祝兰芳)第三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解决农户小规模经营和大市场之间的矛盾(李建中、方明)第五发展农业企业可以避免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盲目性,减少流通环节,提升农产品质量(李国祥)。此外,还有学者认为发展农业企业有利于增强农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的意义。

在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我国学者关于农业企业的研究方兴未艾,成果多,领域广。从概念、特征到经营体系和管理方式,从农业企业的发展机遇到问题与挑战。但纵观其研究成果,不难发现一些问题:一是科研成果中系统的专著很少,以论文居多二是研究成果雷同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研究成果多为概括性的介绍,不够深刻。总之,现代农业企业在我国产生较晚,学界的研究则更晚,还处在起步阶段,有待加强。

国外研究文献综述

如今很多西方国家都已经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农业企业高度发达。但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不一样,与农业相关各要素的优劣程度也不一样,致使各国学者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毋庸置疑:有较大的借鉴意义。

 (1) 关于农业企业的概念。国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发展农业企业仍然“农业企业”一词由英文单词Agribusiness直译而来,它由Agriculture和Business合并而成。1955年10月,“农业企业”  (Agribusiness)第一次在哈佛大学教授戴维斯(John M " Davis )的论文中出现。3后来,戴维斯(John M·Davis)和同事戈尔德伯格(Ray A·Gold berg)联合出版了《农业企业的概念》一书,从此,“农业企业”一词广为人知并被广泛应用。他们在该书中将农业企业定义为“农产品的制造与分配,农场生产营运以及农产品加工、储藏与运销各项作业的综合。”   

 (2) 关于农业企业经营者的素质。国外研究农业企业经营者素质的学者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当首推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T·W·Schultz)a他在《改造传统农业》一书中认为,当农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土地、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对农业的影响就会变得极其有限,而农民的知识储备、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则显得非常关键。他认为农民素质的高低对农业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应该加大农业中的人力资本投入,加强农村教育建设,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还比较低,这一观点对我国提高农民素质,发展农业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日本东京大学教授早见雄次郎在他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教授、发展经济学家拉坦(Vernon W - Ruttan)合著的《农业发展:国际前景》一书中认为影响各国农业生产率高低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即资源条件、工业物质技术投入和资本。2但在农业发达国家,人力资本和农业技术投入才是农业企业增加收入的源泉。这一观点强调现代农业发展中农民素质和农业科技的重要性。

(3) 关于农业企业的发展历程。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企业与我国目前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不可同日而语。从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他们大致经历了传统农户一合作化农业一农业企业一农业一体化经营的发展历程。农业企业己经成为现代农业的基础。Cook认为,关于农业企业的研究大致始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场经济学,起初主要是关于农业企业管理方面的研究,后来研究重心渐渐由关注农产品生产成本效率转向农业企业内部结构的研究。

Readon·T·Barret认为农业企业的发展过程有三个特征:

第一,农业企业之外的农产品加工、分配和农户投入供应的增长

第二,农业加工企业和农户之间关系的制度和组织变化

第三,农业相关部门的相应变化。

就国外关于农业企业的研究,能找到的资料虽然比较少,但其研究的深度明显超过国内学者。他们的研究己经超越了概念的界定,而是上升到了农业企业影响因素的研究,他们更强调农业企业发展中农民素质的重要性,更强调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农业生产经营一体化。这些都是我国学界关于农业企业发展研究中的短板所在,因此,对我国关于农业企业发展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四、研究方法

比较分析法

比较分析法就是指对人与人、物与物之间的相似性或相异程度通过比较进行研究与判断的方法。农业企业作为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在世界各农业发达国家产生己久,但在中国还是一种新事物。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农业企业进行比较,取长补短,促进我国农业企业更健康地发展。

矛盾分析法

矛盾分析法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要求看问题既要一分为二又要全面把握。农业企业在我国是一个新事物,我们对农业企业进行研究时,既要看到它与传统一家一户分散的小规模经营相比所体现出来的优势,也要看到它是在家庭联产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产生的,它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符合我国癫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既要看到在我国发展农业企业的优势,也要看到在现有环境下发展农业企业的各种困难,进而分析原因,提出应对之策。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指通过搜集、鉴别、整理相关文献,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研究,形成对事物科学认识的方法。本文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关于农业企业发展方面的文献,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相关数据,找出问题,并提出应对之策。

五、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与现有研究成果相比,本文最大的创新之处就在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往的研究者基本都是以农业企业中具体的一类作为研究对象,有的单独以家庭农场为研究对象,有的单独以农民合作社为研究对象,还有的只以大农场为研究对象。就某一类农业企业来说,这样的研究必然很具体,很到位,但却达不到把各类农业企业合起来作为一个统一整体来研究所能取得的效果。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各种农业企业虽然各具特色,但仍然有其共性,只有将其作为统一的整体研究,才能找到寓于特色中的共性,才便于指导制定普遍适应各类农业企业的政策。本文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进行研究的,这也是本文最大的特色所在。

本文的不足之处有两点。一是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本文的研究缺乏实地调查,说服力不强,这是本文研究的最大不足。所涉及的数据不够全面二是由于本人的研究能力和理论水平有限,分析问题不够深刻,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比较单一,不够全面。我将在以后的生活中继续努力学习和研究这些问题,争取在“中国农业企业发展问题”研究方面能有所作为。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