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矛盾性的积极影响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高度自我矛盾性为人们所厌恶、回避,对个体存在负面的影响,以往的研究较多。高度的自我矛盾等于个体完全没有形成明确的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认识非常模糊,高度冲突,这些症状往往反映了自我认识发展不成熟,或人格分裂等心理疾患。从这个角度看,以往的研究更多关注个体回避自我矛盾性是完全合理的。

    但是自我矛盾性并非没有其积极作用。本研究的理论假设之一认为在个体拥有相对明确、稳定的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少量的自我矛盾性能够带来积极的作用。

   (1)个体内层面    

在个体内层面上,自我矛盾性对一个人的自我认识和社会知觉均可能带来影响。首先,个体意识到自我矛盾的存在本身构成了对个体自我的挑战,这种挑战常常成为个体进一步自我整合的动力。发现自己的自我认识暂时无法解释自己的某些行为,或他人的反馈与自己的自我认识存在差异,人们会在一致性动机的推动下改变自己的行为、完善自己的自我认识。在这一点上自我差异理论以及调节定向理论的思路非常类似:人们在面对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应该自我的差异时,会在行为上表现出区别.缺少自我矛盾性,可能使个体丧失自我改变、自我提高的动力,陷入能力和心态的“停滞”状态。因此,少量的自我矛盾性往往可能是自我成长的源头和动力。

    其次,自我矛盾的存在使得个体将自己目前相对稳定的自我认识视为处在变化过程中、正在逐渐变得更稳定,而不是觉得自我己经十分完满、自洽,未来不会再发生巨大变化,陷入“历史己经终结”的错觉。自我的诸多功能之中,心理时间穿越〔mental time ttavel)是很重要的一个功能(EpStude & Peetz, 2012)。人们因为有了自我,才能够将自己的过去、现在与未来联合成一个整体(EpStein,  1973),而很少担心“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是不是同一个人”,即哲学中的“式修斯之舟”问题。但是人们心目中“过去的我”和“未来的我”,与人们对“当下的我”的认识一样,均是自我图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是认知建构的产物,经常存在严重的认知偏差。一个突出的例子是,在记忆中,自己过去的成就往往浓墨重彩,而自己的失误、责任往往轻描淡写((Swatm Jt, 2012)。对于未来的估计人们往往显得过分乐观(Buehlet, Gtiffin,&Peetz,2010; Epley & Dunning, 2006; WeinStein, 1980),在为自己做计划时高估自己的效率(Buehlet etal., 2010),低估自己的预算(Peetz & Buehlet, 2009).即便自己能力有限,人们也对自己抱有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感觉自己在未来可能获得成功,如虽然没有认真学习,但也觉得能顺利通过考试}g}&Dunning, 1999)0  

  最近,研究者进一步发现一项与之相关的效应,即人们在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时,经常产生一种“历史终结错觉”,感到自己的自我虽然在过往的人生中体验了许多变化,但到今天为止自我己经相对稳定,以后不再会发生很大变化了(Quoidba(h, Gilbett, & WilSon, 2013)。通过六个研究19000多名被试,研究者发现身处各个年龄段的被试均觉得在过去十年中,自己的人格、爱好、价值观、喜爱的乐手等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当估计自己未来十年的情况时,人们大多觉得可能与现在差不多.

   历史终结错觉的产生原因可能与人们的自我概念有紧密联系。依据自我验证理论、自我强化理论,拥有一个结构高度清晰,看上去极其合理,能够解释自我相关的一切信息的“自我”可能是出现“历史终结错觉”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生活是丰富和富于变化的,自我可能体验到的感受往往很难被穷尽,但另一方面,一个高度整合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压制与自我不一致的信息,选择性加工与自我相符的信息,甚至影响人们社交对象的选择,以至于呈现给个体一幅“一切都符合自己的认识”的自我图景(Swatm Jt & BuhtmeStet, 2012a; Swann Jt 8tTead, 1981).这一过程抑制了个体对丰富的自我体验的感受:使用自我这一“信息处理系统”筛选出来的信息对自己的未来进行判断,人们很容易感到未来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因为凡是暗示自我可能会发生变化的信息最初己经被选择性忽视了。自我概念越清晰,人们越会进行自我验证,建构一个主观上一切都符合自我的世界图景,抵制、无视相反的信息(Swatm Jt, 1987;Swatm Jt, Pelham, & (hideStet, 1988),进而感到“自我的大厦己经建成,未来只剩小修小补而己”,自己的“历史已经终结”。历史终结错觉的负面作用:人们可能会低估自己未来可能发生的变化,导致决策失误;主观感到缺少变化,丧失活力、老气横秋,感到“峥嵘岁月己经结束,剩下的只是波澜不惊的日子”。

   “历史终结”的感受在人类历史上并不鲜见,凡是当人们感到自己掌握了绝对真理,按照这一理论形成了一套对历史的解释后,往往会感到“历史己经终结”,未来只需要在现在的基础上平稳发展即可。典型的代表如19世纪末开尔文勋爵的“物理学的大厦己经落成,所剩只是一些修饰工作”的论断,以及《历史的终结与最后之人》(Fukuyama, 1992)等著作.    虽然历史终结错觉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知觉偏差,但自我矛盾性高的个体,感受到自我概念对自己的解释与理解远未达到完备(包括自我与主观体验/自我觉知的冲突;以及自我与他人的反馈、行为的冲突—以自我验证理论中常举的案例为例:如果觉得他人对自己不好,而自己确实也觉得自己真的应被如此对待,显然人们既不会寻求咨询,也不会改变),相对而言这一效应偏弱。对于自我矛盾性高的个体,自我概念并未变得过于清晰、有逻辑,因而个体会感到自我还有进一步丰富、改变的可能。

   第三,在相对稳定一致的自我认识基础上,意识到少量的自我矛盾信息的存在可以使个体的判断更审慎,不倾向于采用,’1卜黑即白”的认知模式。自我关联的信息常常是人们理解世界的基础,高度矛盾的自我常会使人们感到世界丧失了确定性((Swatm Jt, Stein-SetouSSi, et al.,1992),按照这一思路,拥有高度自我一致的自我的个体眼中的世界则会显得极为清晰明确,因而可能导致绝对化、简单化的认知方式。这一模式在文化层面上也有体现,比如Uhlmann分析认为美国意识形态的高度自我确定性导致了美国在所有发达国家中政治、社会规范最为保守,在许多问题上带有绝对主义的认知模式(Uhlmann, 2012),并且,Uhlmann认为这正是美国人心理孤立主义以及“美国例外论”的源泉(Uhlmann, 2012; Uhlmann, Poehlman, & Batgh, 2009)a对于自我一致性带来的绝对化认知模式,呈现少量的自我矛盾信息可能能够降低人们的绝对化倾向,甚至可以改变人们对某个事物的看法。

   最后,意识到自我矛盾的存在,允许个体不受固定自我看法的束缚,探索丰富的自我体验,往往可能是创造力、艺术体验的源泉。

   (2)个体间层面

   在人际层面上,个体的自我矛盾性会影响到个体给他人留下的印象。从对人知觉的视角看,知觉对象的自我矛盾性反映了对象的一种状态,因而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知觉线索.在清晰的自我概念基础上的中等程度矛盾是丰富的自我经历、体验和自我认识深刻的标志,暗示一个人曾经历过认真、真诚的自我探索,也暗示了人格开放性的存在。与之相反,在许多人看来,一个高度自我一致的人往往要么显得对内心世界不敏感,要么显得缺少阅历、单纯、天真。如果文艺作品中出现一个自我高度整合、人格高度一致的角色,人们会认为这一角色塑造完全失败了(HampSon, 1997, p. 249)。自我矛盾性的作用可以从矛盾性在态度说服领域中的线索作用中得到佐证。比如,有研究发现,同为可信度较高的人,与观点前后一致的人相比,当一个人发表的观点立场之间前后存在矛盾时,人们反而会更愿意相信后者的观点,因为观点的前后矛盾似乎暗示这个人进行了认真的思考,或者得到了更丰富全面的信息扭ei(h & Tonnala,2013)0  

  另外,矛盾性线索的作用也在广告领域中存在。广告中出现对产品正反两方面的介绍,哪怕广告本身内容不变,仅仅在形式上采用“优缺点”的框架(如专设一栏“产品缺点”,但该栏目保持空白),都足以提升人们对产品的信心,或使自己的态度更确定(Bohnet, Einwillet,Etb, & Sieblet, 2003; Tu(ket, Petty, & Btit3ol, 2008)。原因可能在于,人们在元认知的过程中,对于这类呈现正反两方面信息的广告,可能推测认为广告制作者或信息提供者的信息是在充分考虑优缺点两方面之后产生的,这使人产生“观点建立在全面考察的基础之上”的认识,提高了态度的确定性(Tu(ket et al., 2008)0

   总体而言,人们在对人认知过程中,自我矛盾性可能是一种知觉线索,对于自我一致但存在自我矛盾性的个体,人们的评价会优于高度自我一致的个体。

   (3)个体与社会关系的层面  

  个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自我矛盾性有利于人们进行自我改变,因而在社会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更能够适应变化中的环境。个体的自我与所处的人际关系网络与社会大环境有密切的联系。社会环境的变化会使得人们在过去环境中形成的具有内在一致性的自我认识、自我定位变得无法适应环境的要求。此时,具有高度一致性的自我成为了自我改变的障碍。环境发生变化的程度越大、先前的自我一致性程度越高,改变自我、适应环境的难度也会变得越大。在和平时期,社会环境改变的最好的例子是移民带来的文化环境的变化毋enty, 1997; (toSS, 1995)。人们在一个文化中形成的自我认识实际上隐含了大量该文化所特有的态度、价值、意识形态以及其他共享的社会表征,高度自我一致的个体在另一个文化背景下往往会经受更严重的文化冲击。如原生文化的元素内化比较彻底、对先前文化认同承诺较强的个体,很可能会经历更强的文化冲击,本身对本民族文化持有一些反思的个体,则能够更快地适应新的文化环境(S(hwattz, Montgomety, & BtioneS, 2006)。比如,一项以华人移民的质化研究表明移民对原生文化的认同对其在新文化环境中的适应存在较大的影响(Liebet, (hin, Nihita, & Mink, 2001)0

   自我概念中的矛盾性的这一作用可以通过运动技能图式进行类比。当前,运动技能习得的研究中也存在类似的观点,根据技能习得中的动力系统理论(dynami( SyStem theoty),个体的动作技能图式中存在的变异性可能存在积极的作用。人们习得特定的动作技能图式后,若需要取得改变与提高,首先可能出现的是动作表现的一致性下降(DavidS, Button, & Bennett, 2008;Liu, Mayet-I{teSS, & Newell, 2006)。动作技能的变异性并不代表个体技能习得不熟练,而可能是变化的前兆,也是技能提高的初级阶段,因此,适当的动作变异性更有利于高水平运动员适应不同的比赛场地、不同的对手,有利于保持高水平的技能表现田avidS et al., 2008, pp. 48-51)。根据这一理论在自我中的应用,个体的自我系统可能有类似的表现(Valla(het, Nowak,Ftoehli(h,&To(klo代2002)0

   另外,在基本的自我一致的基础上,适当的自我怀疑(ego-Skepti(iSm)对于自我矛盾性的承认与接纳,能够使人免于在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时过分地自我中心‘过分地依赖自己过去的经验(teaty, 2004, pp. 190-192)。面对环境的变化时,人们便能尽早地注意到变化的征兆,更容易下决心进行自我改变,也更容易探索自我中陌生的领域,顺利地进行自我调整,适应新的需求。 (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