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农业传播中受传者的接收能力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1 提高农民收入   

在中国,农民的贫穷问题是“三农”问题的根源,也影响到农业传播的效果和质量。试想一下,口袋穷的叮咚响,农民哪里还会有心思关注并参与到农业传播中呢。所以,要解决农业传播中的“知沟”问题,提高农民收入是基础和前提条件

首先,提高农民的收入,要将重点放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上。发达国家的农业生产水平之所以高于我国,是因为他们的农业产业化水平高。产业化生产,能够使生产更加高效,充分满足消费者需求,并提高生产效益。考虑到我国的农业基础比较薄弱,可在农业产业化的道路上先从模仿开始,向农业产业化较高的国家学习它们的先进经验,再结合我国实情,推动我国的农业产业化。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进行试点,在有条件的区域先实行产业化,积累经验总结教训,用来指导其他地方的农业产业化。

其次,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将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实现有效转移。农村人口占据了我国人口的大多数,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能力的提高,对农业生产人员的需求也在减少,所以在农村中,有着越来越多的剩余劳动力。我国的剩余劳动力分为长年性剩余和季节性剩余,长年性剩余就是长期失业的人,而季节性剩余就是在非农忙时节暂时性失业的人。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市场,使剩余劳动力在最快的时间内了解到市场需求,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力的有效对接,可同时解决用工荒的问题。农民自身也要提高就业能力,掌握除农业生产之外的其他技术,提高就业竞争力。

第三,提高农民收入,要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目前,我国的人口总数虽然数量庞大,但人才依然很缺乏,掌握技术的人才在就业市场中很受欢迎。而农村劳动力由于文化水平不高,知识能力有限,就业很困难。这就需要政府的支持,除了加大力气提高农村的教育水平之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技能,掌握一技之长,赢得更多的就业机会。  

 第四,提高农民收入,还要减轻农民负担。农民的负担来自于多个方面,直接的负担是生活成本,是为了满足基本生活需要所必需承担的,间接的负担包括子女抚养费用、养老负担等。减轻这些负担需要政府大刀阔斧的改革,改善社会大环境,而有一类负担是仅存在于农业领域的,即农业杂税杂费。这些费用额外增加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所以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管体制,制止乱收费的现象。 

2 发展农村基础教育

   农村教育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改变人生命运的重要途径。但是,在我国,城乡之间的教育状况存在较大差距,正是教育水平的差距,导致城乡之间出现“知沟”,这种“知沟”也必然会反映在农业传播之中。解决农业传播中的“知沟”问题,必须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

   首先,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以及其他有关基础教育的法律都明确规定将农村的基础教育纳入到政府财政体系当中,实行全面的支持。这些规定,给农村基础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也将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如果贯彻到位,问题便会迎刃而解。为了让这些政策和法律能够贯彻到位,发挥预期作用,就必须加大监管力度,建立严密的监管体系,保障政策能够彻底落实。其次,要提高农村的师资队伍素质。在招聘教师时,就要慎重选择师源,宁缺毋滥。并且要给予农村教师优厚的薪资待遇,并保障他们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提高退休待遇。吸引大学生到农村任教,对于长期待在农村的教师,要相应提高他们的津贴补给水平,让他们有足够的热情和动力继续为农村教育事业努力奋斗。第三,要千方百计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最根本的还是教育经费。要加大力气增加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投入。还要加强城乡之间的教育交流活动。政府和相关机构、单位要为城乡之间的交流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以便供他们交流。让城市的师生走进农村,感受他们的教学氛围,让农村的师生走进城市,参观他们的硬件教学设施,相互学习、弥补不足。如此可以让城市的孩子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和学习环境,农村教师则可以开阔视野,改进教学方法。

3 开展技能培训   

农业传播中“知沟”问题的出现暴露出农民的能力欠缺。虽然传播者和受传者都是处于不断发展之中,但相比较而言,传播者的学习能力强,相同时间内比受传者获取的知识要多。所以,要缩小“知沟”,受传者就要快马加鞭的追赶传播者。两者能够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是不太可能的,完全消除差异太不切实际,但要将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首先,对农民开展的技能培训属于针对性教育,所以培训内容的选择要分类规整。比如,可以针对养殖户开展养殖技术培训,而对于种植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培训内容越细化,就越有针对性,农民在选择起来就更容易,学习效果也更好。其次,培训人员的选择要慎重。培训人员首先对于培训的内容要熟练掌握,提前进行充足的准备。在培训过程中,要把主旨内容和主要精神向被培训者传达清楚。培训人员可以是专家学者,也可以是劳动模范,凡是能够起到能力提升作用的人都可以也应该作为导师来传授经验、分享技能「5i]。第三,要努力开发本土化培训教材。培训教材的编制和选择要体现出地域特色,要切实满足农民的需求,满足农民的求知欲。比如对一项崭新的技术进行推广的时候,要考虑到这项技术在本地区的使用程度和使用范围。一项技术可能有多种用途和多个开发层面,全部推广不见得会收到良好的成效,但如果有选择性地、接地气地进行推广,反而能够起到足够的启发作用。第四,在培训过程中做好示范。示范是形象具体、有事物参照的规范化教学,培训过程中要加入必要的示范。为了确保有足够的示范空间,各个地方和相关的责任部门要建立相应的示范基地,完善基地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示范基地在培训过程中的作用。最后,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考核,使技能培训有连贯性,实现规范化、程序化。

4 农民自身要转变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受到小农经济的影响,加上封建思想曾根深蒂固。农民曾经深受封建社会的压迫和伤害,长期在奴役下生存,导致如今的农民仍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无法摆脱小农思想。总体上看,农民的思想比较保守,有点闭塞,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从接触到理解到消化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从哲学的角度来看,研究影响问题的解决因素时,可以从内因和外因结合考虑。哲学家普遍认为,内因是影响事物发展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决定性因素,而外因是影响事物发展和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内因起决定作用,外因起关键性作用。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全国上下都在想尽各种办法试图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现状,也在极力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国家的政策和方针措施无疑对于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从哲学角度来看,这是外因,虽然重要,但不起决定作用。起决定作用的是农民本身。农民应该有自我改变意识和自我提升意识,由内而外地改变提升自己,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三农”问题再解决起来就不会如此棘手。

在农业传播过程中,农民作为最主要的受传者,首先应该具有自觉性,发自内心地求知,主动接受新鲜事物。认识到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对于农业的重要性,看到自己与社会中上层人士之间的差距,找出产生差距的原因,并想办法尽力弥补。对于下乡进行农业技术传播和农业科技知识普及的人员,要虚心地请教并用心地学习他们带来的新科技新知识,遇到困难学会求助,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学习的过程并不会很顺遂,毕竟“知沟”的存在为时己久,传播者和受传者之间的差距也不能在短时间内弥补,但若要功夫深,这种鸿沟一定会越来越小。农民、农村和农业的问题不仅仅是整个国家和社会层面的问题,而且是农民自己的问题,自己的问题首先要靠自己解决,这才是最根本最有效的途径。(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