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近代史学家的教育关怀 ——论文平台网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5日


古至今,中国的史学界不乏众多有才能的史学大家。他们学贯古今中外,名声赫赫。有这样一类史学家,他们游走于学术与教育之间,燃烧智慧,承担起历史教育的重任,用通俗活泼的文字将历史从学术的神坛上请下来,体现出史学家特有的对教育的深切关怀。

一、钱穆与《文化与教育》

主张对国史怀有“温情与敬意”的学者大概也是胸怀国家和民族的学者,在专心于学术研究的同时,也会顾及关乎国家发展的教育事业。钱穆先生所著的一本小书《文化与教育》汇集了他关于中国文化与教育诸问题的专论和演讲稿,包含文章二十篇,分为上下两卷。关于国内教育的问题主要是在下卷中谈及。此处仅择其中一篇《改革中等教育议》,以窥一代史家钱穆先生对教育的关怀。  

  钱穆先生作此文章的初心在末尾段有所表露:教育是关乎国家民族振兴的百年大计,应该从长计议,改革修订相关课程,培养师资力量,先建立一两所实验学校,然后推广到其他地区,“或亦稳健之一法”。其中“唯事关国家民族复兴百年大计,心之所蓄,终不敢默”,足可见钱穆先生对国家和民族未来命运的深切忧虑和牵挂。学者为学不在为谋一己之私,而在心系天下,高瞻远瞩,这恐怕也是对当下历史学术发展的一种警醒redlw.com

怎样改革中等教育是这篇文章要解答的问题。首先要改革的是中等教育的学习或教学的内容。原来中等教育的学习内容“偏重书本之积染”,导致青少年学生早早就失去了青春的活力,一副老气横秋的样子,完全没有少年的英瑞之气。怎样给中学生之身心注人新鲜空气和少年应有的活力呢?在教学内容上,青少年的教育应该多锻炼体魄,强身健体,陶冶情操,培养意志,开发智能,将传授知识与技能放在次要位置。简而言之就是将原来中学偏重书本的教学改为加强青年的体魄与精力的锻炼,把知识的传授和学习置于身心锻炼之下redlw.com。    

其次要改革的是中等教育的精神。钱穆先生依然从针贬教育之时弊出发,认为“今国人所缺,正在忠实,而所鹜则为聪明。聪明日增,忠实日减……抑聪明者尚知,忠实者尚行·····一国事业,知者居其一,行者居其百。今日国人大病,不在知之不足,而在行之无实……而今日国家教育,姑以最好评语加之,则一种彻头彻尾之尚知教育也”。虽然要重视实践行动但是也不可忽视知识学习,“然尚知尚行,特教育精神畸轻畸重之间,非谓其截然划然如鸿沟之不可逾越也”。  

  最后是关于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钱穆先生以为,课程“程度之提高,不在于繁其课目,多其钟点,而在乎门类与内容之精选及教法之严格。窃谓今日学校课程,以别择不精,滥杂铺张,而浪费精力者,居三之一。以教法不严,鲁莽灭裂,而涂塞聪明者,又居三之一。若能删其芜秽,择其著华,专力并赴,则课程虽简,而学业自进”。课程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该如何改革?钱穆先生精妙地答道:“今日中学课程之改进,唯有二道:曰精,曰简。庶使学者精力充沛,神智自生。”“精”与“简”该如何把控,是值得现今教育界思考的一个重大问题。钱穆先生的一句话可以作为他教育观念的总结:“倘更不于当前青年教育加意矫挽,国族前途,复何期望?”这也是钱穆先生对教育价值的论述redlw.com

二、吕思勉与《中学历史教学实际问题》

《吕思勉先生编年事辑》中记载了许多吕思勉先生在从教方面的经历。吕思勉先生22岁开始在常州私立溪山两级小学堂教书,后又辗转各处为师。学界所熟知的吕思勉先生所著的第一部通史《白话本国史》(1923年),也是“历年在学校里教授所用预备的一点稿子,连缀起来的”。吕思勉先生所写《中学历史教学实际问题》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问题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见解。 

中学历史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学习历史有何用处以及如何发挥这种功用。吕思勉先生首先否定了大众对历史价值的一种误读:“夫治历史者,非如项羽所谓书足以记名姓,徒能多识往事而已。”为什么历史不只限于传达“往事”?其原因在于“今日愚陋之徒,因有一物不知,亦能读《三国演义》《说唐》《岳传》,能举曹操、诸葛亮、唐太宗、武则天、岳飞、兀术之名氏者,其知识相去又几何?又何烦靡此精力日力,多记陈死人之行事乎?治历史非治文学,非为多识往事,以膺其好奇之心。”既已否定了大众对历史价值的解读,那么历史的价值究竟是什么?“治历史者,将深观往事而知今日情势之所由成。知今日情势之所由成,则可以臆测将来,略定步趋之准则,此凡治史学者皆无异辞者也。”换言之,历史的价值在“垂训”二字。但是即便明白了历史的价值,对于许多治历史者而言仍然不能“得其真际”。历史教师该如何教导学生,才不致使学生“举偏端而可释全体”?吕思勉先生主张将历史学与社会学相结合,“故今日之教授历史,竟不妨以社会学为之经,而历史转若为其纬,引社会学以解释历史,同时即以历史证明社会学之公例,两者如辅车之相依也”。这种开阔的历史教育视野为历史教育拓宽了思路。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辈也应常常对教育心存关怀,心系“国族命运”。(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http://www.redlw.com 咨询客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