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对学生的管理工作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1月13日

辅导员的情绪劳动不仅对个人身心健康有所影响,同时也可能引发辅导员离职率的增加,为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行带来部分不便。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辅导员的情绪劳动进行分析研究,并就其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实行了剖析法,总结得出以下建议。

(一)进行良好的职业定位,对辅导员岗位工作认真分析

由于高校辅导员本身的职业特殊性,因此应聘人员更应提前知晓该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去做以及为什么而做。作为高校辅导员,即便自身职位是属于高强度的情绪劳动工作者,但也必须遵守良好的正确的情绪表现规则。对辅导员工作进行分析时,建议先与辅导员进行正常的沟通交流,了解其工作现状,并着眼于辅导员群体的职业特点,认真记录该岗位的职责、工作权限、工作内容及任职条件,并在其中增加该行业的特殊情绪因素,尤其重视辅导员的个人价值体现,最大限度地减少高校辅导员的工作负荷量,明确工作职责。

(二)招聘选拔时应注重辅导员的个人修养、情绪劳动能力

大多数高校在公开选拔辅导员时,都更重点关注其学历专业等外在条件,极少考虑其情绪劳动能力的高低,这不仅造成高校招聘成本的增加,也对高校工作正常运行、学生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因此,建议高校在选聘辅导员时应着重观察、审核其情绪劳动能力的程度大小,严格考核应聘者是否具备较好的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对辅导员工作是否时刻保持积极态度,更可借助部分心理测试工具或设置部分情境模拟,以此评估其情绪劳动的素质高低,择优选录优秀人才作为高校辅导员。

(三)关注辅导员身心健康,定期进行心理测评

鉴于情绪劳动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影响最大,建议高校应对辅导员的身心健康保持长期关注,定期对其进行心理测评,以此判断心理是否健康,找寻心理压力的根源所在,从而对症下药,针对性地对辅导员开展学生突发事件处理等内容的座谈会,减轻其工作量过大而带来的心理压力,提高辅导员的工作效率及业务能力。同时,辅导员也可依据自身的心理测评结果,适当的进行自我情绪调节,有利于以更好的状态投人工作,并便于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引导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实行弹性工作制

部分高校优秀辅导员缺乏,单个辅导员同时需要管理四五个班级以上,导致其工作量增加,情绪劳动更为明显。建议高校实行弹性工作制,为高校学生选配充足优秀的辅导员,进行合理分配,创建适用于辅导员的高效工作评价机制。评估期间,高校应针对辅导员的特殊工作性质,实行角度多变、种类各样的全方位评估机制,并及时有效地将评估结果反馈给辅导员,让其针对自身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同时高校也应给予辅导员大力的支持和帮助。

(五)进行情绪劳动训练,提高情绪劳动积极性

辅导员的情绪劳动在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中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建议高校适时地对辅导员进行情绪劳动的训练,提高其情绪劳动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也可多开展与辅导员有关的社会活动,缓解其负面情绪,正确引导辅导员在工作中的情绪劳动,多将自身正面的、积极的情绪劳动传递给学生,引领高校学生积极向上、自立自强,造福社会,同时也有利于自身学生工作的正常开展、个人的身心健康。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