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化高效农业下的农业产业链演化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3月11日

                         

问题的提出    

亚当·斯密把分工看作是促进经济增长的“自然法则”,但认为最能够适用分工的是工业。由于农业生产过程与劳动过程具有某种分离性,容易导致分工的中断,分工程度低使农业产业链短且窄,无法像工业一样实现专业化生产,农业劳动生产率也就不能像工业一样得到快速提升,从而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者的收益,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农业具有弱质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农业发展的本质和生命是通过强化分工延伸农业产业链。产业链分工的深度和广度,依赖于技术的进步,农业也是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农业发展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能够突破其生产过程中断对分工的制约,实现按照工业的方式进行生产,这就是学者们正在探索的工程化农业。    

在已有的研究文献中,工程化农业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工程化农业是指以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为手段,以工程体系为依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其核心是农业科技进步;狭义的工程化农业是把农业当作工商企业那样的产业来对待[s7,因此衍生出“工厂化农业”的概念。学者通过对我国工程化农业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由于管理机制创新不足等原因,效益不高成为一个普遍性问题。由此,学者们在工程化农业基础上提出了高效农业的概念,认为高效农业是高效率农业和高效益农业,需要各种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农产品,实现高的经济收益。在这一过程中,工程技术在农业中的运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比如安徽的低碳高效农业、河北的节水高效农业等等。可见,工程农业是高效农业的实现手段,高效农业是工程农业的最终目标,我们由此提出工程化高效农业的概念,即以现代农业科技体系为依托,以农业规模化经营为基础,通过人工改善或控制农业生产要素条件,使农业生产在人工可控制的范围内进行,最终实现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及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显然,工程化农业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实现农业的高效益,是源于技术进步对农业分工的突破,使农业生产各环节发生蜕变,能够形成像工业一样的上下游关联、产品互补、资源共享、功能完善的产业价值链条。那么,工程化高效农业下的农业产业链究竟是如何演化,进而突破传统农业弱质性的呢?本文将通过广西钦州玛氏火龙果产业基地的案例析,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传统农业突破产业链困境、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提供理论支持。    



工程化高效农业下农业产业链的演化机制    

那么,工程化高效农业下的农业产业链演化机制是什么呢?分工是产业形成的条件,技术进步是产业分工的基础。由于技术进步带来的分工深化,最终导致产业经济秩序的形成,产业价值链得以确立。然而,任何产业价值的实现都需要以产品为载体经由市场完成使用价值向价值的转变。因此,我们提取“技术、分工、市场”三个要素,按照“技术一分工一市场”的路径对工程化高效农业下的农业产业链演化机制进行音}J析。    

首先,工程化农业中大量农业生物技术和深加工技术等产品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产业链的纵向延伸是以纵向分解为基础的,纵向分解是指将价值链上的某些环节分离出去,由市场上独立的专业组织来负责该环节的经营。但是,这些环节得以分离的前提是实现技术上独立并形成可分的生产工序。农产品消费品是农业产业链纵向环节的终点,初期的农业产业链往往以初级农产品为最终消费品,市场范围狭窄。扩大市场范围最直接的方式是开拓新市场。因此,通过运用农业生物技术培育新品种,通过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的运用,增加农产品消费品的种类,才能达到开拓新市场实现范围经济的目的。正是这些产品技术的运用,增强了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技术可分性,通过增加技术关联环节促进产业链的纵向分工深化,形成完整的纵向农业产业链。    

其次,工程化农业中大量运用农业工程技术作为辅助,为农业产业链各节点实现跨产业链的横向拓展提供了条件。产业链的横向拓展表现为不同的产业链相互联系并融合共生。纵向产业链条的发展成熟必然带来节点企业数量增加,竞争加剧。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拓展巨大的利润空间。然而,产业之间的融合需要以技术进步为条件,技术革新使得不同的产业链之间具有业务关联性的技术基础,并开发出替代性或关联性的技术工艺或产品,从而提供与其他产业出现技术交叉的机会,为不同产业融合提供了可能。随着农业工程化发展的提速,越来越多的工程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提高了农业产业链各个节点的经营组织的生产效率。以工程技术为桥梁,越来越多的其他产业参与到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的分工当中来,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的横向拓展。    

最后,工程技术广泛运用于农业,促使农业产业链各环节的生产不断走向标准化,为农业产业链模块化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农业产业链的“子产业链”分离过程中,为了保证“子产业链”分离“母体”之后具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和获利空间,“子产业链”内部不断寻求技术突破,形成价值功能模块。在模块化生产网络中,模块的链接需要有显性规则,也就是说,模块需要标准化,对本是极具差异化的农业生产来说,这种标准化需要高度依赖于技术。工程化高效农业下,各个农业价值模块通过农业工程与生物技术的共享与整合,设计吻合各个产业链的界面规则,实现不同产业链之间以价值模块为基础的交叉链接,最终形成网络状的农业产业链,使农业产业摆脱弱质性陷阱,成为高效产业。    

综上所述,工程化高效农业下的农业产业链演化机制可表达为:为了改变传统农业的弱质性,在迁回生产方式下,工程化产品技术推动了农业产业链纵向分工,形成农业产业链的纵向延伸,获取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在工程化技术的辅助下,农业产业链摆脱单一产业链的限制,实现与其他产业链的横向链接,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收益;在工程化技术作用下,产业链节点生产的标准化推动子产业链朝着模块化方向演进,农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形成具有独立价值功能的模块,获取产业融合带来的市场空间与收益(如图s所示)。

3 工程化高效农业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    

通过以上的理论分析和案例解,我们得出结论:工程化高效农业下的农业产业链三个层面的演化都是以高端技术运用为出发点,以获取市场收益为落脚点。首先,工程化农业的产品技术,深化农业产业内部分工,推动农业产业链纵向延伸,使农业生产获得基于产业链的分工合作收益;其次,工程化农业的辅助技术,加强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联系,推动农业产业链的横向拓展,使农业生产获得与其他产业共生的合作收益;最后,工程化农业技术的运用推动了农业产业链节点的模块化,形成网状农业产业链,推动了农业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使农业生产能够获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    

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化高效农业将工程技术引人农业,改变了农业产业分工程度低、生产效益差的弱质性质,技术进步使农业生产也能够获得报酬递增的结果。基于此,我们可以得到以下三点启示:一是高新技术引人农业产业是破解农业分工制约的钥匙。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过程中,要打破技术的行业壁垒,不断将生物工程、工业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引人到农业当中来,增强农业产业生产工艺的技术可分性,以实现农业产业分工的深化,加深农业生产的迁回程度,从而实现农业产业链延伸的目的。二是产业融合发展是提高农业产业生产效益的方向。传统农业仅仅停留在农产品的生产上,农产品消费的弱弹性导致农业生产者增收困难,基于高新技术运用的工程化农业,形成的产业链模块化网状结构,为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提供了基础,产业之间的融合大大拓展了农业产业的获利空间。当前中央政府提倡农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为工程化高效农业指明了方向。三是工程化高效农业下,应该努力激活农村创业。工程化高效农业下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及其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提供了诸多创业机会,这给当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就业困境带来了曙光。因此,地方政府应积极推动政产学研合作,促进工程化高效农业的发展,同时实施鼓励农民创业政策,尤其是利用现代农业技术的机会型创业,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业与收人增长的双重目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