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8月05日

1 气顺势成:“拳之势”生成的驱动之力与方法基拙    

中国武术典籍之中我们可以随处可以窥探,凡言气处必导向“势”,而凡言“势”处则必承气而来。换言之,气为“势”奠定了必要的方法论基础。因此,以气为哲学基础的“势”,必然具有一种飞扬跃动的多变的生命态势。武术“练身”的关键是“活络得气”,主要在“通”。孙禄堂《拳意述真》中“练拳不在形式,只在神气圆满无亏而已。”“从其规矩,顺其自然。外不乘于形式,内不悖于神气。”王宗岳“十三势歌”中“若言体用何为准,意气君来骨肉臣”,具体可划分成“心为元帅,意为号令,气为先锋,力为将士”。宋茂源《茱乃周先生二十四气拳谱序》中也有这样强调“武之主于气,夫人而知之矣,抑知气何自流通飞舞而无滞乎?……善武者,必先会太极于胸中,而后开合流动,始能飞舞神化而不测。”    

中国古人所说的“气”有精神之气和物质之气的分别。在习练武术时通过呼吸的调整,使呼吸和动作配合,这不仅使动作更加轻松自如,而且这种由内及外的训练方式,最终使行拳走势时要严格遵循“州顷内合”的原则与方法。形意拳在劲法训练中强调明劲、暗劲、化劲的进阶过程,这一过程也是浅吸到深吸的掌握过程,化劲之吸是一种“直达”踵吸之吸,是“和缓而深静,似有而无,寂然无声,无出无人,无来无往,呼吸均细,遍体而深。正如横渠宇宙论中“物之时与秩序,依于物象而有;而物象又依于气质息散,即气之流行而有。”牟宗三“清通之神即在气化不滞处见,即在气之聚散之贯通处见,……。因而亦可以说即在气化之不滞处见身体”,拳术演练也正是通过主体之气的赋形,逐步将身体之形对象化展开。正如陈来先生在《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一文中指出:“中国人的宇宙是动态的有机体,宇宙的实体是生命力一气,气是空间连续的物质力量,也是生命力量。只有经过长期的领悟及培育,才能慢慢的达到一定的势能。也正是基于此,才可演化出了四象八卦和五行生克,最终构成一幅严密的有机整体图式。正所谓“以心运气,以气运身、意到气到、气到劲到”,也正是在气的指引与驱动下,拳术演练才能做到徐徐轮舞、轻活圆熟,转关停顿,操纵开合、一一如式,其中之妙,之美才能尽现。所以说,善拳者能做出飞舞神化之势来是后天修养之气所致,武术家唯有修养了深厚的气,才能通过人体动作物态化为具有审美价值的审美风格。

2 意气相合:“拳之势”生成的诗性感知与生命基拙    

我国著名身体哲学专家张再林先生在《以“意”释“气”—中国古代“气”概念之新解》一文中对《管子》学说中的“意”与“气”;《孟子》学说中的“意”与“气”;帛书《五行》篇、《德圣》篇中的“意”与“气”;刘宗周学说中的“意”与“气”进行深人的史料挖掘与整理,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思想中,“意”与“气”往往以相提并论的方式表述,而且在哲学理论的内涵上,二者具有属性上不谋而合的一致性,并最终导致以刘宗周、王夫之为代表的“意”与“气”一体思想的推出。殊不知,中国武术的练化方式正是强调“由外及内”“内外相合”的习艺过程。气与势紧密而不可分,就“势”的来源来说,是与习武者活生生的生命力,也就是说与气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气势”连称,演练过程中,由习武者之生命力所驱遣拳之始终的“气”就是“势”,仿此可以说,“意”也是“势”。    中国武术中有“意气劲形合一”之说,是指在“完成任一动作时,要以意为主导,以意控制心思专一练拳,控制气息随意流注,控制劲力随意气转动。正如拳谚十字诀的“绵而不断意相随,巧中生智灵活用”一样,意不断、则需要“以心行气”“缓以会意”。所以,刚开始习练拳术,不可急于练气,应该先攻步势与身法,待身体通顺后,才可顺气,练意。所以生命之所在,意和气便成为主体诗性感知的生命基础。也正是在此基础之上,习武者才将太极拳打出了刚柔相济,行云流水之势;八卦掌形如游龙,转似鹰盘之势;形意拳迈步如行犁,落脚如生根之势;翻子拳双拳密如雨,脆快一挂鞭之气势;南拳刚烈威猛,灵巧绵密之势。杨澄浦先生在《太极拳说十要》中,作了独到的阐发,他说:“盖人之有经络,如地之有沟恤,气血停滞,转动不灵,牵一发而全身动矣。若不用力而用意,意之所至,气即至焉。如气血流注,日日贯输,周流全身,无时停滞。久久练习,则得真正内劲。nl2。一也就有了拳谚中的“无意不行拳,行拳则有法,有法则有意。”努力做到用意念引导动作的正确性、连贯性和圆活性,做到“以意行气,意气运身”。“为武养气”说也就成为了“恒久之至道,不刊之鸿教”。“意气相合”“意气一体”自然也就成为“拳之势”生成的诗性感知与生命基础。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