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金融支持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12月27日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高速发展,催生了以互联网为基础的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能为发展农业减少人力物力的投入,提高我国农业整体发展水平。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已初具成效,但仍然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因此,研究我国金融支持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有助于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    

一、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基本概述      

()农业物联网内涵及特点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的概念是在无线传感网(Wireless Sensor NeW ork, WSN)的基础上延伸扩展而来的,物联网即实现物物相连的网络,这项技术是奠定在互联网的基础上,为任何物品和物品之间构建起互联的桥梁,进行信息的传输和交换。信息的采集则是通过在物体中植入各种微型芯片,实时实地捕获客观世界的信息,再通过传感设备和局部的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的传送并进行数据分析,从而实现对世界的感知。    

农业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巧妙地运用到农业上,主要体现在远程操控与实时采集两方面。农业物联网可以通过无线信号收发模块传输数据,实现对大棚温湿度的远程控制,如自动开启或者关闭指定设备,调节温湿度等环境因素;还可实时采集光热、温湿度、氮氧浓度等环境参数,及时进行数据分析,为农业综合生态环境自动控制、动植物信息自动监测和智能化管理提供科学依据[fll。根据所种植农作物的温湿度、土壤、生长状况等的数据来判断何时灌溉、何时施肥、何时喷药以及所需份量,保证农作物有一个良好适宜的生长环境,达到降低虫害、增产增效的目的,同时避免传统经验式管理的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破坏。    

农业物联网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一是科学栽植培养农作物,对传感器收集的数据进行剖析可断定土壤适合栽培的作物种类,依靠气候环境传感器实时收集作物成长环境数据。二是精准控制环境因素,搭建多种传感器交织的大网络,及时追踪作物成长的数据信息,根据其请求对栽培基地的温湿度、氮氧浓度、光照强度等进行调控。三是高效率栽培,物联网农业栽培方法摈弃了传统的人工作业模式,整个系统主动化、智能化和长途化,更加高效。四是绿色农业的理念,传统农业难以将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数据完整精确地记录、保存,而物联网农业可经过各种监控传感器和网路体系将一切监控数据保存,便于农商品的追根溯源,完成农业出产的绿色无公害化。      

()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    

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就是通过对技术进行检测和完善,将其普及并应用于农作动植物智能化栽培的活动。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涉及两个主体,即技术推广主体和技术采纳主体。技术推广主体包括政府主导的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体系(从中央到地方分别建立的各级农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站)和市场指导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涉农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和农业科技技术研究中心等主体);技术采纳主体,包括农业龙头企业、务农大户、普通农户等。    

二、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的现状    

目前,我国国家和地方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工作,产业发展已初具规模,沿海以及中西部地区的产业比较集中。但是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仍处于初起步阶段,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模式。2013年,农业部率先在上海、天津、安徽三省市实施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出台相关政策以及划拨财政资金以支持三地分别进行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试验,研究分析适宜我国的农业物联网的推广应用模式,对相关理论进行更新,不断完善技术系统,并在全国范围内分地区、分阶段推广应用。到2016年为止,上海已建设了12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10家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企业和3个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成立了农业物联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农业云”联合实验室。开始彰显“智慧农业”的示范成效;天津农业物联网总投资近1亿元,建成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该平台涵盖多个信息感知、市场价格等领域的数据库,容纳168个各类农业应用系统,实现多个基地传感数据的实时采集和视频接入;安徽省致力于建立大田作物监测点,目前已在23个粮食主产县建成并运行,即将为其余36个主产县监测点进行招标建设,在提升粮食主产县小麦“四情”监测点的同时计划在4个以县为单元的省级农业物联网示范区开展农情遥感监测试点;山东省凭借优越的移动通信产业,搭建起农业物联网省级服务平台,在威海水产主产区和寿光蔬菜主产区建成农业物联网远程监控系统;新疆首个县市级智慧农业物联网综合管理平台项目在乌苏市建成,达到行业标准,同时在王母桃园的建成农业物联网,利用大数据对园内蔬果类种植进行科学指导,同时采集各类农作物种植过程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和上报,有效及时地检测病虫害。农业物联网在这些示范地区都得到了初步已见成效的应用,在农作物栽培过程中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消耗,提高了农产品产出效率和安全质量水平。    

农业物联网技术在大田种植、大棚设施、畜禽养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方面已经显示出重要作用。在大田种植方面,通过物联网技术感知层、网络层以及应用层的综合运用,将农机装备智能化,依托农作动植物生产管理专家决策系统,实现了农作物生产管理的精确量化,亩均农药、化肥施用量大幅度减少,作物产出效益明显提高;在大棚设施方面,通过对光热、水分、氮肥等环境因素的实时监控,准确适度地调整农作动植物生长环境,以创造其生长的最佳环境,设施温室和大棚作物的产出水平有巧%以上的提高;在畜禽养殖方面,通过畜舍和远程终端互联,智能化自动调控养殖环境和饲养条件,平均减少人力投入30%以上,生物疫病水平降低,同时有效提高产出质量[2];通过对农作物生产过程的全面控制,栽培方式智能化,减少了有害物质和虫害,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降低了人力资本的投入。      

()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技术不够成熟    

相比其他领域,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是为农作动植物服务的,由于农作动植物的生命周期及特征、农业生态系统环境的开放性和复杂性,对农业物联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地理环境复杂多样,同质技术不能在所有区域铺展并取得成效,技术应用性不强;技术软件系统与农业物联网的实际应用存在较大差距,部分试点基地虽然建成自动化控制系统,但由于缺乏强大数据库作为支撑,大多凭以经验为主实现自动控制实时调节,未能达到智能化的实际效果   

2.产业链成本高    

农业物联网模式布局以后,产业链将进一步延长,一个周期可能要从技术设备的购入、物联网网络的铺展、农户的生产、收购初级产品一直到销售等环节,农业物联网技术产品、设备成本太高,包括操作设备在内,整个农机自动化系统到农户手里时,至少需要近7万元,昂贵项目投资周期长、规模大而且风险高,管理机制不够健全,责任单位模糊,极易形成贷款风险隐患。    

3.资金供应不足    

相对于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我国的农业物联网技术起步是比较晚的,技术不成熟的因素导致农业物联网技术成本过高,技术设备售价昂贵,高新技术研发投入阶段具备高风险、低收益特征,政府、市场和社会的资金投入甚少,维系整个农业物联网技术推广的资金链严重缺乏。    

4.市场定位不精准    

整个农业物联网技术的推广并没有将提高农业物联网产品的品质作为发展经营理念,更多地是通过宣传、营销农业物联网技术来获取利润,这样就使农户对农业物联网技术的需求一成不变,市场的消费者没有形成对农业物联网产品的价值追求,也就难以挖掘巨大的市场潜力。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