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心理教育在提高住院患者疗效中的应用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12日

心理教育是心理疏导疗法的重要的环节,心理疏导疗法是南京医科大学脑病医院鲁龙光教授于1984年创立,1988年被评为国家科委研究成果。现今心理疏导疗法已经成为比较成熟的本土化心理疗法之一。心理疏导疗法常用的治疗技术有很多,如辨证施治、信息反馈、疗法整合、心理教育、案例示范、知行合一等。但笔者认为,在临床中对个体患者的心理疏导,主要靠医护人员与患者良好的沟通,对患者进行心理教育来实现的。纵观现代医学,在患者治疗中主要分医疗及护理两方面进行,但不管是医生还是护士都不能忽视对住院患者的心理教育,只有保证住院患者的心理情况良好,才能有效的配合疾病的治疗;才能减少疾病以后的复发,从而减少住院率;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完成躯体及心理上的全面康复。临床中对患者的心理教育,大多数时候,是应该结合在躯体疾病治疗的过程中的。如果患者配合可以按心理学进行简单的心理评测,如GDS(老年抑郁量表),WCS(应对方式问卷)等,这样以后就可以进行个别的或集体的心理疏导或做一些放松训练。但在临床中,更多的时候,不可能象心理科一样,有大量的时问进行谈话,评测,或者大多数患者都不认可接受心理科的诊治。所以,临床中对患者的心理疏导主要还是要靠医护人员的努力,掌握一定的心理疏导方法,特别是心理教育这个重要的环节,把心理教育融汇到我们平素和患者的接触过程中去,帮助患者进行心理康复,躯体康复。笔者总结认为,心理教育最好从以几个方面进行。注意沟通,加强患者的依从性。

医生针对患者的不同病症和病情。予以准确、客观、灵活的语言分析,揭示疾病产生的根源和形成过程、疾病的本质和特点。使患者学会战胜疾病的方法,鼓励患者增强同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和信心,加强患者的依从性,充分调动患者治疗的能动性,以积极的心态治疗疾病。笔者认为这是临床工作中除却治疗手段,最为至关重要的一点。中国古代医生有“信则医之”的信条,现在看来确有其现实的道理。现在医疗大环境造成了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甚至是对立。面对医生,患者虽然没有专业知识,但更多的却是质疑。这无形中,给医护造成了很大的治疗困难。现今,有种怪现象,只要是患者出现不适,患者均认为是医生的治疗造成,却忘记了疾病才是罪魁祸首。这种不配合和抵触,最终损失的还是患者的治疗效果。所以,建立合理的医患信任,加强患者的依从性,才是治疗住院患者的首要任务。患者入院后从对疾病的不认识,甚至是恐惧,到了解疾病,加强治疗信心,这需要做很多工作。现在中国医院的诊疗中,很少配备同步的临床心理辅助治疗,这份心理教育工作,暂时只能由医护来完成。医疗体制的不完善,只能靠医护人员高尚的品德,高超的医术,和对患者耐心,爱心,细心的帮助,打破这层坚冰,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在疾病的治疗过程中达到更好的疗效。即便是没有道德修养而蛮横无理之人,也会听从医生的治疗。即便是疾病已经不能治愈,预后不佳,也能使患者获得更多的帮助与关爱。

2加强患者的心理调节,排除焦虑不安情绪    

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疏导主要靠心理教育,心理教育又要靠语言沟通,通过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进行顺势引导,才能取得良好的心理教育结果。当一个普通人患病以后。(她)他将从常态的社会角色中分离出来,进而进入患者的角色。同时.也改变了原来的生理状态和精神状态。首先要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医护人员,对疾病的不确定性的恐惧。这都会造成患者的心理障碍。使其心理活动发生了本质性的改变。患者首先考虑的是疾病将会向何种方向转化.是否能够好转或治愈,预后将如何,医疗费用是否非常昂贵等等相关因素下一创。继而出现恐惧不安、焦虑担心、孤独无助等心理反应。有的则表现为悲观泪丧、心情烦躁、沉默不语、疑虑重重等。各种心理活动表现的程度随着疾病的不同阶段而有所不同。过度的紧张、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都会干扰机体正常的协调运作,出现一系列症状表现,如患者烦躁,易怒,睡眠障碍,腹胀,饮食减少,小便频数,大便秘结等。这种变化如不能很好的纠正,会明显影响患者疾病的预后,甚至是造成疾病的加重。此时若运用心理教育以语言开导,再配以必要的药物治疗,则效果卓著。之所以这样是由于人们都有着尽快恢复健康的美好愿望。如果我们能多做些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相对温馨舒适的环境,站在患者角度,为患者详尽的讲解患者关心的一切问题。一定让患者知晓自己疾病发生的病因、以后的发展、可能的预后,以及由于心理因素的原因,会影响治疗时。大多数患者会通情明理,心情愉快的接受治疗,听从医护人员的心理教育,尊重医护的指导和护理。为取得一个良好的治疗结果,患者会同医护人员一起努力,共同和疾病作斗争。如何使患者,在院期问心理保持良好状态,有利于治疗,这是督促我们医护人员加强和提高心理教育能力的动力源泉。

3做到情感关怀,医者仁心,公平公道    

笔者认为心理教育的关键,就是在于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问的良好沟通,这种沟通,一定是建立在,医护人员对患者的感情关怀基础上的,这就要求我们做为医护人员,对待患者一定要一视同仁,公平公道。不能根据患者的地位、职业、经济基础,外表长相等等的差异,而抱有不同的态度。笔者本人最为反对一小部分医护人员,特别关注患者的工作单位,级别的高低,子女的权势,经济条件的优越与否。笔者认为,只要是一个患者,不管是什么人,对我们来说,都应该保持一个正常的医患关系。对待患者的态度都要和蔼可亲,诊治检查都要耐心细致,都要给与患者必要的尊重。要经常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切实的为患者解决住院期问遇到的困难,哪怕有些和医疗关系并不是很大的,我们也应该尽量帮忙。其实患者在这些小事中才会感受到,医护的对其的关爱,才会增加对医护的信任感和依赖性「引。做为医护一定要烙守医护的职责,不能随便泄漏患者的隐私,更不能拿这些做为我们平素谈论的笑料。再就是无论患者如何,做为医护都不要指责和训斥患者。医者仁心,面对患病的弱势群体,我们一定要有更多的包容和谅解,以稳定患者的情绪。如果医护与患者感情方面沟通的好,其治疗效果是显著的。甚至可达到不药而愈之目的。如果医护在这几方面做的不好,患者在心理上就会产生对其不信任感,即使是对症良药,但也可能收效甚微。所以,心理变化确实会影响到生理变化。甚至可以影响到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以至于影响到疾病最终的治疗效果。医护在为患者治病时,应将心理教育作为治疗疾病的首要辅助手段,则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争取患者的谅解,共同与疾病做斗争    

现代医学虽然已经比较发达,但能完全治愈的疾病却并不是很多。医生能给患者提供的,更多的是缓解症状,减少疾病的发作及减少患者的痛苦,等等心理上的安慰。就像特鲁多医生的铭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现在,医生经常要面对浮躁的患者,“花了钱就必须要好病”的心理。这时候就要求我们,尽量要争取患者的谅解。通过细致的讲解,沟通,树立患者与医生共同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念,使患者能够在治疗效果上有一个合理的,符合实际的预期。不能一味苛求更好的治疗效果,这种不是一种科学的态度,现实中也是不可能达到的。

5认同医生的治疗理念,达到双赢的治疗目的    

合理的解释患者的病情,通俗易懂的解释医学知识,提高患者的认知度,也是医生的必须课。哪些该说,如何说,哪些不必说,如何回避,其实学问都很大。这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但很实用。临床中高年资医生,往往治疗效果好,不是医术更高明,是高年资的医生在患者的心理教育方面更有经验,流程更系统,沟通更流畅。但不管怎样,最好的结果是患者认同医生的理念,认同医生的治疗方法,更好的配合,才能达到史好的治疗效果,达到医患双赢的目的。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