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胶剂理论的扩展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0日

  

魏晋南北朝时期,涌现了大量的医学著作,这一时期相对理论而更加重视实践,剂型也更加专科化。主要医书著作有关于胶剂的记载较前代更多,临床应用也更加广泛。例如在南北朝陶弘景的《名医别录}`}'2'中把阿胶的性味扩展为“微温,无毒”,主治范围及作用为“少腹痛,虚劳赢瘦,阴气不足,脚酸不能久立,养肝气”,产地“生东平郡”,指出制胶原料为“煮牛皮作之”。胶既可作为药物,又可以是一类剂型,例如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载:“又方,大青四两,甘草、胶各二两,豉八合,以水一斗,煮二物,取三升半,去滓。纳豉煮三沸,去滓。乃纳胶,分,作四服,尽又合。《小品方》载:“右二味,以水九升,煮显令熟,取汁,内胶令炸,一服五合。”《集验方》载:“右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蜡合炸,乃内黄连末,顿服之。在上述文献的方剂治疗范围多为内科,妇科疾病,文献中药物胶均谓之“胶”,它既是组方之一的中药,又是剂型胶剂。在《雷公炮炙论》中详细记载了作为药物单独存在的各种胶剂,有阿胶,鹿角胶等,同时介绍了它们的炮制方法,即猪脂灸法。北魏贾思腮的《齐民要术》中详细介绍了制胶工艺“煮胶法”,且对制胶原料言“可以杂用”,可用牛皮、驴皮、猪皮等,但称煮胶以沙牛皮,水牛皮为上。

4唐宋时期、理论应用广泛    

唐宋时期,方书著作较前代更加繁多,关于胶剂的记载也更加广泛。在之前与胶剂相关的记载都是内服制剂,而在《备急千金要方》有载:“大猪蹄一具,净治如食法,以水二升,清浆水一升不渝,釜中煮成胶,以洗手面。”在《外台秘要》中也有类似记载,胶剂治疗妇科疾病,文中都详细地介绍了胶剂作为原材料的炮制方法。在文中胶剂既是药材又是赋形剂,同时也是一种剂型。这一时期胶剂出现了外用的记载。《外台秘要》中还载有:“上六味,先煎地黄汁苏子汁生姜汁……次以蜜并胶末下之,搅令相得,胶消尽,煎即成矣,以器盛之。这是以动物胶为基质的剂型即胶煎剂,现已失传,药厂无生产。

5后世发展    

宋以后,关于胶剂的方书记载,基本上是继承了前代的特点。胶剂单独作为剂型存在记载较少,有关医书都是将胶剂作为中药药物记载,或是加人其他剂型中使用。在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牛皮胶和驴皮胶得以完全分清,记载了牛皮为原料的是黄明胶,驴皮胶为原料则是阿胶,《本草乘雅半揭》也有记载:“阿胶。煮法,必取乌驴皮……设用牛皮,乃黄胶。”[22]《本草求真》中详细介绍了牛皮胶和驴皮胶的区别,云:“……补虚用牛皮胶,去风用驴皮胶。《本草纲目》载:“凡造诸胶,自十月至二三月间用黄牛,水牛、驴皮者为上,猪、马、骡,驼皮者次之…..。   

" 文中详细记载了胶的制作过程,同时对胶剂原材料的质量是有要求的,认为原料是牛皮和驴皮的最好,而猪皮、马皮、骡皮还有驼皮为次之。不同质量的原材料的疗效也是不一样的。清代医书《医宗金鉴》载:“猪肤者,乃革外肤皮也。其体轻,味咸,轻则能散…..。

这是我国古代用猪皮制胶供药用又一例记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定义了,阿胶和黄明胶的原料分别是驴皮和牛皮。    

在近现代胶剂的发展中,《中药成药配制经验介绍》一书中,较早记载了“胶剂”一同,之后的书籍多有沿用和发展。在现代医药发展过程中,各种的著作、辞典、工具书及教科书类均以“胶剂”作为规范名称,不断发展和完善术语“胶剂”一同的概念。常用的胶剂根据原料的不同,多分为皮胶类、角胶类、骨胶类、甲胶类等。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对胶剂的剂型也进行了改良,从原料胶剂发展到糖浆剂、膏滋、口服液、冲剂、酒剂等多种剂型。在临床上,不论剂型胶剂还是胶类中药,都多用来治疗虚劳赢瘦等疾病,且在血液、妇科、产科、呼吸、肿瘤等疾病方面取得良好疗效。

驴皮、牛皮胶之分    

驴皮和牛皮加工成的胶,它们的名称在唐以前是含糊不清的,直至唐代才得以初步分清。南北朝时期牛皮制成的胶称阿胶,如《名医别录》biz〕里载阿胶“煮牛皮作之”。唐时期牛皮胶指的是黄明胶,牛皮熬制的胶黄赤透明古称黄明胶。然黄明胶的原料既有牛皮又有鹿角,在《别录》中载:“白胶煮鹿角作之。”唐代甄权《药性论》中载:“白胶,又名黄明胶。唐代陈藏器的《本草拾遗》载:“今时方家用黄明胶多为牛皮……当以鹿角所作之。唐宋时期,根据原料不同制成的驴皮胶和牛皮胶是胶类的常用药物,然这一时期实行的“牛皮之禁”政策,驴皮制胶的原料基础稳定,同时实践证明驴皮胶疗效最好,在唐代陈藏器《本草拾遗》有载:“凡胶俱疗风,止泻,补虚。驴皮胶主风为最。这种观点得到后世多数学者的认可,所以驴皮胶占据主要地位,牛皮胶也逐渐被驴皮胶所代替,所以用大量驴皮制成阿胶。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牛皮为原料的是黄明胶,驴皮胶为原料则是阿胶。在现《中国药典》中得以确认黄明胶原料为牛皮,阿胶原料为驴皮。

小结    

胶剂的来源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历史悠久,且胶类中药的发展影响着剂型胶剂的发展。最早的古方书《五十二病方》中最早记载了胶剂,为后世胶剂的形成发展奠定了基础。在两汉时期胶剂应用广泛,张仲景第一个把胶(阿胶)加人复方中治疗疾病的医家,《伤寒杂病论》多将胶作为组方药物,投人其他剂型中使用,且疗效确切。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关胶剂的理论不断发展创新,在唐宋时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更加成熟,初步分清胶的种类,临床应用也更加广泛。在后世医学及科技的不断发展中,胶剂品种也随之更加丰富,剂型演变更加多样化,临床应用也更加广泛。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