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校体育的贫困:内涵、表现、成因及精准扶持策略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9日

前我国己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精准扶贫成为帮助农民脱贫、实现小康战略任务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深刻指明了农村脱贫是全面小康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农村学校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下遇到的新问题、新困境己成为制约教育精准扶贫口标实现的障碍,也成为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的瓶颈。加强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贫困范畴力一面的研究,不仅在理论上扩展了传统研究的广度与深度,也有利于在实践中发现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真实问题和本质原因,从而探索出相应的切实可行的解决力一案。

1贫困、教育贫困与农村学校体育贫困

1. 1从经济贫困到能力贫困    

贫困是经济学、社会学研究的传统领域,贫困最早是从经济学角度来定义的,英国经济学家朗特里(Seebohm Rowntree,  1901)开创性地对贫困进行了定义,认为贫困是指“总收入水平不足以获得仅仅维持身体正常功能所需的最低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房租和其他项口等。”川此类贫困属于收入贫困(income poverty)的范畴,即关注于收入、消费等力一面的贫困。随着社会对贫困认识的不断深入,贫困的内涵由单一收入贫困逐渐扩展到多维度的能力贫困、权利贫困等力-面。贫困的外延现己超出经济学领域,正在向教育贫困、文化贫困等领域纵深发展。

1.2教育贫困与农村学校体育贫困    

教育贫困的概念由经济领域的贫困发展而来,属于贫困的下位概念,可以借用“贫困”的概念来考量人们接受教育的情况。当下教育贫困己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点。有学者认为:“教育贫困,是指个体由于家庭贫困而导致(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或者虽然在接受教育,但却处于非正常状况的一种社会现象。”叫农村学校体育贫困属于教育贫困的范畴,是教育贫困在学校体育中的具体表现。有学者认为:“学校体育贫困是指按照当时社会发展的程度,学校对体育教育资源占有量的相对缺乏使学生体育教育权利受到侵害的一种学校体育生存状态。”川以上观点涵盖了贫困的两个力一面:一是贫困的成因:教育资源占有量的不足或缺乏;二是贫困的状态:剥夺或侵害学生受教育的权利。为更好把握学校体育贫困的实质,理解学校体育贫困的内涵,可以从两个向度来分析:一个是贫困的表象特征,即贫困的学校体育(资源贫困);另一个是贫困的隐形特征,即学校体育的贫困(能力贫困)。这两个向度各自侧重的力一面,构成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体。

2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两个向度:资源    

贫困、能力贫困

2. 1资源贫困:贫困的农村学校体育    

贫困的农村学校体育指向表象特征,是教育贫困的外化现象,可称为外显的贫困,主要用来考量农村学校体育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现实问题。主要表现为:物质资源力一面的体育经费短缺、体育场地器材设施投入不足或质量不高等;人力资源力一面的农村学校体育师资数量不足、学历不高、继续教育培训缺失等;文化资源力一面的学校体育制度文化缺失、体育课程资源不足、课余体育文化缺失等川。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学校教育,持续加大对农村学校体育经费投入和体育运动场地建设力度,在教学资源建设力一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持续改善的情况下,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现状依然不容乐观,如学生很少进行体育活动,学生体质体能下降,视力、肥胖、辍学等问题发生率上升川。这类现象的出现说明体育教学资源的缺乏只是教育贫困的一个因素,且绝非关键因素。产生教育贫困的原因是多力一面的,制约农村体育发展的因素也是复杂多变的,只解决资源缺乏问题,难以根治教育贫困症结。只停留在对资源表现的分析上,就难以发现产生贫困的真实动因和深层矛盾,更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可持续的、效果好的解决策略。

2.2能力贫困:农村学校体育的贫困    

农村学校体育的贫困是教育贫困的隐形特征,指向实质特征,可称为内隐的贫困。其主要用来考量影响农村学校体育运行的本质因素,主要体现在教育本质的相对失落、教育系统内部存在的障碍、教育理论的相对贫乏以及教育实践中的偏差等力一面,反映了教育系统偏离自身内部发展规律或背离教育自主发展的生存状态曰。    

正是农村学校体育的贫困导致了贫困的农村学校体育,两者是农村学校体育的两个力一面,前者是导致贫困的关键因素,后者是重要因素。只有两个力一面都得到解决,采取精准扶持的可行力-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学校体育贫困问题。正如骆晓戈教授所说:“中国的贫困山区是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但不是教育的主体,仅仅是被教育的客体。”困因此,要解决农村学校体育贫困问题,不仅要重视物质资源的供给、投入与建设,更要树立学校、乡村教师、农村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地位,赋予学校体育参与主体更多的权利、可支配资源及可行能力,将农村学校体育的扶贫当成一种矫正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的手段。学校体育“权利”“能力”的缺乏和被剥夺,属于能力贫困或权利贫困的范畴。这就需要对“可行能力”贫困正确认识,透析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实质,提出农村学校体育精准扶持的策略,从本质上打破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栓桔。

可行能力贫困:农村学校体育贫困的实质

3. 1农村学校体育的可行能力    

可行能力(capability)由著名经济学家阿玛蒂亚·森(Amartya Sen)提出,是指“人有可能实现的、各种可能的功能性活动的组合。”该概念用来揭示贫困问题的根源、考察贫困人群的真实生存状况。他认为:“贫困在本质上是能力的剥夺,更确切地说是‘可行能力’被剥夺的状态’巾〕。易言之,如果一个人的可行能力被剥夺,就失去了自由选择生存空间的权利,可能会处于一种贫困的境地。他同时指出,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透明性保障和防护性保障是促进人可行能力实现的关键,这五类权利和机会为“工具性自由”,有助于人们获取自由生活的权利和提升生存质量的能力。

3.2农村学校体育可行能力贫困的主要表现及      

成因分析

3.2.1教育资源配置不均等导致资源可支配能力不足体育教育资源在农村学校体育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但不能把资源投入不足作为制约其发展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加大教育物质资源的投入,并没有实质性地解决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率低、教学内容贫乏、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农村教育资源尤其体育教育资源不足造成的,二是由于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平等造成的。而后者是造成教育贫困的根本原因,是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核心因素。    

农村学校体育资源配置不均等主要表现为:①资源投入总量不均,城乡差距大。②资源配置顺序不公,先城市后农村。从不同教育级别的构成来看,义务教育经费支出比例、教育经费支出的城乡差距较大。与此同时,由于受到“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管理体制的影响,有限的资金主要投入到乡镇中心校建设中,致使偏远地区小规模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投入明显减少。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直接导致农村学校资源可支配能力不足,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主要障碍。

3.2.2课程标准城市化倾向导致体育课程开发        

能力缺乏    

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度性影响,以城市为中心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日益突出。“教育改革的话语权、决策权集中在城市,使我们的体育课程政策本身就带有较多的‘城市化’倾向”川。教育政策制定者与课程改革实施者的价值冲突己经成为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发展的重要因素。十几年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农村学校的实施与执行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存在执行难、落实难的境遇。相关调查显示:"120所部分省区农村学校体育教师中,有7 7. 2%的教师无法完全理解《新课标》要求的‘五领域六水平’内容口标。”叫从表面上看,是由于教学资源不足,农村体育教师对课改认识不足、对课程标准理解不够、缺乏创新与改革意识造成的,但从本质上看,“城市化倾向”的课程标准是课程标准制定者对农村学校、教师实施教学权利的剥夺,是对占有课程资源可行能力的剥夺。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