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优秀生的心理异常及干预对策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24日

目前,国内高校学生工作关注的重点大多集中在“三困”学生身,将最多的时间与精力用于学习困难生、经济困难生和心理困难生。按照有需求就要有供给的学生工作原则,这种做法符合高校学生工作本身的规律和要求。然而,这在客观就造成了对优秀生关注较少的现实。所谓优秀生就是那些学习成绩优异,多方面能力又突出的大学生。对于学校学生工作者来说,这些学生多方面优秀,没有必要再多加关注。即使发现这些学生心理、行为、身体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异常情况,也会因为被刻板印象或者晕轮效应左右,想当然地认为这些优秀生可以通过自己坚强的意志和精神、良好的素质,最终自己就能够战胜困难,从而自动恢复到正常状态,所以学生工作在优秀生身已无须再投人。正是由于我们对这些优秀生有意无意地忽视导致这些学生一旦发生问题往往就是深刻的。    

一、优秀生心理异常的表现    

普通学生心理异常通常表现为抑郁、精神分裂、自卑、厌学症等。与其他普通学生心理异常表现形式不同,这些优秀生心理异常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1.学习焦虑症或者考试焦虑症。优秀生的学习焦虑症表现为学习时紧张急躁,学习成绩稍微低于预期就感到恐慌。考试焦虑症则表现为考前失眠,甚至弃考,选择逃避;考试中特别紧张,心理恐慌,顾此失彼,对考试结果极其悲观;但是实际考试结果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糟糕,事实可能成绩还相当好,完全能够接受。

2.强迫症。优秀生对自己几近苛刻,对于他人要求也很高,无论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的表现都是如此。优秀生对自己的学业要求非常高,无论是专业课、公共课还是选修课都是如此。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往往以自己的要求和标准去影响和干预他人的学习和生活,希望他人都能像他们一样去学习、课、做作业,像他们一样打扫宿舍,注重生活细节,像他们一样参加班级、学院或者学校活动,也因此往往会和同学闹矛盾,尤其是当他们的愿望不能实现时就会产生一种挫败感,人际关系紧张。    

3.身份认知错位。具体表现为两种形态:完整性身份认知错位和多角色主次认知错位。完整性身份认知错位,是指认为自己是优秀的,就不允许出现任何不足。优秀生在学习优秀、工作能力出色、品行出众的光环之下自认为自己在所有方面都是优秀的,不能有任何不足,不能接受自己在任何方面的表现差强人意。

4.应激不当。应激是有机体对内外刺激所做的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应激不当就是优秀生对内外刺激反应过于激烈,甚至超过个体所能承受的界限,最终导致消极情绪爆发甚至失控的局面。由于优秀生追求完美,不能接受任何瑕疵,当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这些纸漏时,便会出现过激情绪,甚至发生过激行为。应激不当的突出特点是一点小事也会触动他们敏感的神经。    

二、优秀生心理异常的原因分析    

优秀生心理异常产生的原因复杂,甚至某一种类型的心理异常反应也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 学习焦虑与考试焦虑形成的原因。引起优秀生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的原因主要有:(1)由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所引发。学习过程中的“高原现象”是现实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人们在学习过程中,起初投人与效果(学习成绩)的对应关系非常明显,投人一定时间和精力用于学习,学习成绩提高很快;但是在学习成绩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再增加投人所取得的成绩并不十分明显,就是存在着经济学理论中所说的边际效益递减现象。(2)优秀生在学习追求极致所致。优秀生在学习给自己定的目标过高,每一门功课都要求达到年级或者班级第一,都要求达到一个分数,但是实际能力以及时间和精力可能都不足以使他们实现自己的目标,形成目标与现实的落差,进而形成学习焦虑。(3)优秀生可能还背负着家庭过高的期望。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其父母所在的年代学机会少,尤其是大学的机会非常少,加之竞争、攀比、虚荣心的影响,使他们的父母将自己的全部希望甚至自生未实现的抱负都寄托在子女身,而且这种期望随着子女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高度会层层加码。

2.造成优秀生强迫症的原因。优秀生强迫症往往源自于其长期形成的心理过度压力。这些学生平时给自己不断加压,不断提出更高要求,并深知只有投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才能取得更大的成绩,表现更为优秀,于是即使已经做完规定作业任务还是不放心,不断给自己加码,增加更多的学习和实践内容;为了确保正确性,即使作业无差错也会反复去检查;明明知道论文完全是自己写的还会怀疑因而去做重复性检测;即使自己非常劳累疲惫依然强迫自己去学习等。尤其是在出现潜在竞争者时,这种情况表现更加突出。   

3.身份认知错位形成的原因。无论是哪一种身份认知错位都源自于学生认知的局限性、片面性,缺乏辩证思维意识与方法,缺乏更为宽广的看问题的视野,就是犯了通常所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多角色主次认知错位还因为优秀生未能把握住矛盾的发展规律,未能正确处理大学期间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之间关系。优秀生通常认为工作能力很重要,而且需要去锻炼和提升,各方面的特长也需要去发展和发现,充分挖掘个人潜力,于是用于学习的时间与精力必然减少,学习成绩下降,从而出现本末倒置、主次不分的身份认知错位现象。    

4.应激不当源自于学生完美主义的心理追求。完美主义是不承认自己有缺陷或者不足,无论是学习成绩、工作业绩还是个人性格爱好等都必须是完美无缺的,总是相信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出色的,不允许在任何方面存在不足的心理状态。追求完美是每一个人的目标,但是如果据此希望自己所有方面都完美无缺,优于他人,不能接受和承认自己存在任何缺点和不足,就是心理问题。

三、优秀生心理异常的干预对策    

1.观念重视,行动投人,情感关怀。首先要改变传统对优秀生的认识—“优秀生就是心理健康的学生”的错误观念,不能认为优秀生天生就具备克服心理障碍的能力。大学生尽管到了青春期的后期,但是毕竟还处于成长阶段,心智、自我调节与控制能力、社会经验等各方面还存在欠缺,尤其是新时期的大学生是在物质丰富,现代信息技术发达中成长起来的。高校学生工作者不能被优秀生表面的学习优秀和工作能力出色现象迷惑,而要深人他们的生活、内心之中,去深度把脉他们的心理状态,了解他们的心理需求,精准提供心理支持,以帮助这些优秀生克服偶发性的心理异常,真正把他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    

2.针对每一名优秀生制定精准工作计划,发现并治愈优秀掩盖下的小“瑕疵”。优秀生的心理异常是非常态,具有偶发性,并且其发生具有规律性。非常态就是并非连续一贯的,是非典型的心理类型,不像抑郁症具有连续性、长期性。偶发性是这种心理异常只有在特定情境下才能爆发,产生心理异常的特定情境不具备或被打破就能顺利度过心理异常期,不会发生心理异常现象。发生的规律性一般表现在大学的前半期(大学一、二年级时期)。高中生活结束以后,学习生活的连续性中断,大学生活舞台突然展现在学生面前,呈现出不适应。在这些规律基础,高校可以通过深人细致的分析,将优秀生的心理异常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了解并把握他们心理异常的现状,分析其成因,在此基础针对每一个对象制定出专门的心理干预方案与策略,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心理危机期。    

3.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互联网+技术”充分运用于心理学的教学与实践中。利用互联网技术并非仅仅采用网络慕课的教学方法,而是要形成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心理诊断、心理治疗与干预等融为一体的高校心理教育与实践系统。通过定期在线心理测评系统把握学生心理动向;通过订单式教学系统(学生针对自身心理特点与心理困惑自主提出要学习的模块)开展精准的心理知识教育与普及,通过线线下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状态,采取科学方法克服心理危机。特别要重视传授应对心理障碍的科学方式方法,能够切实解决问题;让学生学会求助,避免防御性应付方式,更多采用积极的事前干预应对方式。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