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心理教育治疗学之组滞对比思维病机探讨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3日

中医历来重视精神、情绪、气机等以心理为主的因素对形神(身心)养生和临床诊疗的指导意义。“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论》),“余知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素问·举痛论》)等均可佐证。20世纪80年代,王米渠教授率先提出“中医心理学”,标志着在中医领域已开始组建针对以“中医之神”为主要研究的团队,并不断展开对中医心理病机的研究。“谨候气宜,无失病机……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结局的关键机理和基本规律。陈潮祖指出“辨证的关键在于捕捉病机”。    

阻滞对比思维,是在传承中医病机理论基础上,结合中医心理教育治疗学临床实践不断创新发展而成,是思维病机系列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笔者在近年来中医心理临床诊疗科研过程中逐渐体会到,该病机能够充分但不必要地支配着约占临床40%的心理与心身病症群,主要涉及:肝郁气滞(忧郁、自卑、自闭、自杀倾向),肝火上炎(烦躁、愤怒、暴力言行、头痛、头晕、眼胀),心胆气虚(焦虑、惊恐、心悸)、不寐(睡眠障碍)等,使用阻滞对比思维的患者容易反复体验“羡慕、嫉妒、恨”,对自身攻击可能患神经症走进医院,对他人攻击则可能违法犯罪走进监狱。因此,医者对本病机的认识越深刻,就越能从整体和根本上抓住治疗关键,提高疗效。本文从基本定义、分型、衍生倾向、实践意义等方面对阻滞对比思维进行论述。

1基本定义

1.1阻滞对比对,有对象、对方、对立之意。对比,是指主客观世界的两种(多种)事物或现象进行相对比较分析异同的倾向。具体可包括外界与自身、外界之间、自身前后左右、思维前后等的对照比较。例如“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以及小巫见大巫、学习雷锋好榜样、大相径庭、相提并论、天壤之别、各有千秋、相形见细等均属于对比范畴。对比属于中性同,如果应用得当则有助于个人、家庭与社会的发展,反之则反。    

阻滞对比,是指个体关注两种(多种)事物或现象对比异同之后的消极方向和消极状态,从而阻碍其心身健康发展的倾向。比如,黯然失色、望尘莫及等即属于此范畴。

1.2阻滞对比思维方式阻滞对比思维方式(-tardative contrast thinking),简称“阻比思维”,是指个体在认识主客观一切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与相关联系及其想象加工的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区分多种参照对象从横向、纵向进行异同对比,并追求过程与结果中的消极方向和状态加以强化,从而阻碍合理自我意识的构建,导致其成长滞后的习惯化思维倾向。简言之,阻滞对比思维就是应用阻滞对比对主客观多维世界进行认识、加工的思维倾向。比如,跟自己的过去比精力或青春形象、跟世界首富比资产、跟古代皇帝比权力等。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与阻滞对比思维相对的是发展对比思维。具体来说,是指个体在认识主客观一切事物或现象的本质与相关联系及其想象加工过程中,不断选择和区分多种因素从横向纵向进行异同对比,并追求过程与结果中相对积极的方向和状态,以促进其健康发展的习惯化思维倾向。第二,在中医心理教育治疗之思维方式病机系列研究中,阻滞唯我思维,主要反映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定势局限,此病机主要决定疾病的病程长短。阴阳两极思维,主要反映个体对主客观世界的认知加工过程趋向阴阳极端的倾向,此病机主要决定了症状的轻重程度。阻滞对比思维,主要反映个体与现实外界、个体发展历程对照比较过程与结果中的选择消极关注倾向,此病机既可催化和加强前两种思维病机的病症表现,又可独立致病攻击自身和他人。

具体而言,阻滞对比思维联合阴阳两极思维的患者更具攻击性;联合阻滞唯我思维的患者,则更易处于长期想回到过去不痛苦时候的状态,或长期觉得自己是最优秀的等。一言以蔽之,阻滞唯我思维会让患者不能顺利融入社会之中(走不出去);阴阳两极思维会让患者内忧外患(死去活来;阻滞对比思维让患者在社会中迷失自我(走不回来。

2基本分型

2.1纵向阻滞对比思维纵向阻滞对比思维,是指个体以关注并强化自身主客世界前后异同对比中消极成分为主的倾向。具体表现有:我受不了自己不如从前、想回到年轻时的状态、记忆力不如从前、想办法要回到没有发病的状态等。临床上可见于疑病症、身区体形式障碍、抑郁状态、焦虑状态、强迫状态、失眠、人体解体、瘴症,以及偏执、胆怯等人格倾向。

2.2横向阻滞对比思维横向阻滞对比思维,是指个体以关注并强化当下客观世界与自我状态异同对比中消极成分为主的倾向。具体表现有:觉得别人比自己好、受不了别人比自己好、关注和探究身边对自己态度差的人、嫌弃自己笨、过度自尊或自卑等,反映其盲目攀比、虚荣心强。临床上可见焦虑状态、抑郁状态、激越状态、妄想状态、失眠、强迫症、双相情感障碍,以及强迫、自恋、反社会、胆怯等人格倾向。

3衍生倾向

3.1强求公平公平,有平等、平分、不偏颇之意。强求公平,是指个体关注对比双方(多方)因素并刻意追求平等而不偏颇状态的思维倾向。一般来说,当处于对自己不利的情境时,容易刻意关注对比双方的因素并追求平等而不偏颇的状态;当处于对自己有益的情境时.则容易忽视或淡化对比双方是否偏颇。可表现有:付出什么就期望回报什么、付出多少就期望回报多少、付出就一定能得到回报、做坏事一定会得到报应、相信“老天是公平的”等。    

追求公平根源于对比思维,是由纵向与横向阻滞对比思维交织在一起而引发。简言之,没有对比思维就没有所谓的公平。此外,人类竞争意识、机遇、概率、实践活动等亦促进和发展现实的不公平。事实上,人类生命起源的受精过程即可反映不公平,因此,不公平是历史发展的常态、是促进生物进化和多样化的动力源泉之一,而绝对公平的社会与现象几乎不存在。

3.2求异排斥求异排斥,是指个体关注对比各方的差异因素,并选择其中一方或多方为立场、而排斥其他对象的思维倾向。排斥是针对差异性对象或因素,融入部分阻滞唯我思维的成分,强调个体立场与众不同、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可表现有:强调自己跟他人不一样、自己的病最怪或最难治、自己付出最多等。临床上常见于躯体形式障碍、幼稚神经症、无聊神经症、懒惰神经症、软弱神经症、瘴症转换障碍,以及偏执、表演、强迫等人格倾向者。

3.3求同屈从求同屈从,是指个体关注对比各方的差异因素,并压抑、掩盖或改变自身差异,以迎合、屈从于外界达到近似或相同的思维倾向。求同屈从与求异排斥相反,主要是因为担心由于自己和他人的差异而被孤立或承担相应责任,因此,通过从众来追求一致而获得安全感。可表现有:压抑自己的想法、模仿他人言行、担心自己想法跟别人不同等。临床上可见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以及胆怯、依恋、强迫等人格倾向者。

4实践意义

4.1治未病首先,指导家庭教育。中国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几乎都会经历不断选择和区分多种因素,并从横向和纵向角度进行异同对比。例如,当老师公布全班同学的成绩排名,或父母把孩子跟邻居家孩子进行对比,均属于培养孩子的横向对比思维习惯。家长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找到对比过程与结果中的积极因素(比如今年比去年有何进步、他人有何优点值得学习借鉴等),使之成为孩子不断学习的动力和榜样,促进其茁壮成长。同时防止转向阻滞对比思维,以达到从教育层面“治未病”的目的    

其次,对成人而言,一般自我意识缺失和偏移的人容易通过和外界、过去的对比来了解现在的自己,这样又可能引申出自我界限意识模糊不清,以至时常在对比中迷失自我。因此,深刻认识自己、定位自己、肯定自己、激励自己、调节自己,可以有效防治在无意识中应用阻滞对比思维后给自己带来的诸多麻烦和痛苦。

4.2治已病首先,提供诊断评估参考依据。中医心理之教育治疗临床诊断过程已倾向于多轴诊断评估,主要包括病因诊断、病机诊断、人格倾向诊断、病症诊断、心理状态诊断等。其中,阻滞对比思维与阻滞唯我思维、阴阳两极思维等已共同组成病机中关于思维方式的核心诊断评估要素。因此,中医心理医生通过问诊、中医心理病机量表识别阻滞对比思维,更有助于指导诊疗。    

其次,提供临床治疗要素。在针对患者各阶段的治疗要素设计和执行过程中,医生依据病机评估结果,可直接参考选择阻滞对比思维的分型、衍生倾向以及发展对比思维等作为治疗要素,让患者全面深刻识别阻滞对比思维与相应症状的因果关系,促使其主动放弃不合理的思维方式,达到从病机层面“治病求本,祛邪扶正”的目的。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