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客观范式的历史地位与未来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17日

心理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探寻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奥秘,了解人、认识人、服务人。人始终是心理学研究的根本主题,因而弄清楚人的本性不仅是心理学研究的出发点也是心理学研究的终点。按照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人的本性不是先天规定的,而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不断生成的,正是在人的创造性实践活动及其结果中,人不断地展现出自己的本质。主观与客观这两个对立而又统一的范畴也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生成并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彻底的主观主义与彻底的客观主义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是一致的,主观中包含着客观,客观中包含着主观。

在对科学主义主观范式的批判中孕育而生、经过刺激一反应范式、中介变量范式、信息加工范式到认知神经范式的一系列发展,客观范式的内涵不断得以深化,其能解释和说明的有关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范围不断得以拓展,在心理学的科学化进程中发挥着重大作用。

确切说来,客观范式揭示了人及其存在的客体性、客观性以及自然性,人被看作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与其他自然物有着相似的“运行规律”、人与其他动物并无本质差异、人与机器工作的原理一致等观点提供了对人的自然属性的正确理解,部分地实现了心理学认识人和了解人的使命与目标。客观范式还确立了与人的客体性、客观性以及自然性相适应的研究原则和方法,形成了以逻辑主义、还原主义、决定论为基础、客观实证为主要特征的客观主义研究路线,对于认识和解释人的客观属性、理解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客观方面,意义重大。在当代科学研究的前沿阵地,如脑科学、神经科学、精神医学等领域都活跃着心理学家的身影。客观范式的发展,也在不断革新对传统心理学问题的思考。如认知领域内隐研究的兴起,使得早先无法被客观证实的无意识现象得到了科学证据的支持,而具身认知的研究,推动了对传统心身关系问题的再思考。正是伴随着客观范式的不断发展,当代心理学可以从行为与环境的外显函数关系、行为的内在机制、人的内隐心理机制以及心理与行为的神经机制多个层面立体地解释和说明心理与行为的本质,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形象变得高大和丰润,学科分类越来越细,学科刊物越来越多,心理学的应用范围不断拓展,心理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和生活领域的影响力也在不断提升。

然而,建基于主客二分法的客观范式,其形成与发展是以忽略甚至遗忘主观对象与主观方法为代价的。在本体论上,刺激一反应范式、中介变量范式将人等同于动物,信息加工范式将人看作一架复杂的计算机,认识神经范式则以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建基于对人的客体性、客观}h}与自然性的肯定以及对人的主体性、主观性与社会性的忽视。在认识论上,客观范式强调获得对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客观知识,动物实验的结果被用以解释人类行为,计算机运算得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在确保客观性的同时,却完全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远离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实际。与人的主体性、主观性和社会性相应的研究主题,诸多带有主观性的内容如目的、价值、自由、尊严、动机,人存在的意义和生活的体验均成为心理学研究的“方外之地”}zW  s,被拒之于心理学大之外,极大地限制了心理学能够加以解释的范围。在方法论上,客观范式坚持方法中心论,以客观实证的方法“削足适履”式地排除了所有涉嫌主观的研究对象,以及与之相应的主观方法。

总之,以主客二分为前提而形成的客观范式与主观范式,均是以对人的本性的完整把握为出发点的,也确确实实揭示出了人之为人的部分属,有其合理存在的空间。但按照这种非此即彼的二歧式思维方式,自始至终是无法完整地揭示出人的本性的。未来心理学的健康发展,必须超越主观与客观的二分法,确立心理学的整合视野,重构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的关系。

心理学的整合视野建基于人的本性,要求心理学研究立足于对人的整合本性的完整把握。据此框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确立心理学的方法,构建心理学的理论,批判地吸收心理学的历史遗产,以期构建出人的完整形象,促进心理学的应用。而从包容中见胸襟,从定位中显边界,从融合中出整体,则是心理学整合视野的具体内容,也是它实际运用于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一,以心理学的整合视野来看待两种研究范式,意味着要确立“人的科学”观,确立有关心理与行为的“多元文化视角”,在实践中达成主客观的统一。

(1)确立心理学的“人的科学”观。

心理学究竟是否属于自然科学,长期以来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争论。在心理学历史上,说明与理解之争首开先河,科学与人文两种取向得以形成。就其生成依据而言,无论是科学取向还是人文取向,均是以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为前提的。科学取向的心理学以自然利1学为模板,用自然科学的模式来研究人,人即成为自然物,强调的也就是人的“物”,成为客观范式产生与发展的基本动力。而将人从物中剥离,强调“人”性的人文科学取向的心理学,势必要保留人之为人的主观属性与主观方法,衍生出主观范式的各种形态。两种科学观各有所长,但“在对心理学性质的理解上,每一种观点和划界标准都不约而同地站在了‘自己’的立场上,或是站在了批判和反对另一方观点的立场上”。显然,这种二歧式对立思维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心理学的科学观问题。心理学科学观的生成,必须建立在对人的本质的完整认识上。人是兼具自然性与社会性、主体性与客体性、现实性与历史性的“否定的统一体”,心理学致力于对人的这些本性的探讨,可以看作是一门“人的科学”。因而,无论是主观范式还是客观范式,均应成为“人的科学”的有机部分。确立心理学的“人的科学”观,意味着心理学研究的重心必须回到人本身,必须以对人的完整本性的把握为前提,同时也意味着心理学研究视角的转变。

(2)确立心理学的“多元文化视角”。

以主观范式与客观范式的对立为前提,当代心理学中出现了多种对立的两极,体现出一种非此即彼的“二元文化视角”,如沃特森提出心理学中18种相互对立的范畴,金布尔提出心理学中相互对立的12个维度等,归结起来,即科学与人文两种文化,两种视角。前已述及,以科学与人文“二元文化视角”看待人,人要么具有主体性、主观性与社会性,要么具有客体性、客观性与自然性。以这种思维方式来看待心理学,心理学要么是科学的,要么是人文的。人在心理学中的形象支离破碎,心理学也呈现出四分五裂的局面。“多元文化视角”主张在人的完整本性这一大的背景下,兼容各种能够揭示人的本性的观点并在不同维度、不同层次凸显出各种心理学视角的价值。揭示人的自然性与客体性的科学视角,揭示人的主体性与主观性的人本视角,揭示人的自然性、主体性的心理分析视角,揭示人的自然性与历史性的生物进化视角,揭示人的行为的自然性与客观性的行为主义视角,揭示人的文化性的文化心理视角等均应有机地分布在人的本性这一立体画卷中。毫无疑问,相较于“二元文化视角”,“多元文化视角”能更好地揭示人的全面本质,顺应了当代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3)确立心理学研究的主客观统一原则。

在心理学实际研究中,两种范式的差异与分歧势不可免,但这应是在“人的科学”中“多元文化视角”下不同观点的碰撞与争执,是心理学发展和完善的动力之一。确立主客观统一原则,意味着人的心理与行为的全部内容均应成为心理学的一部分,人的常识心理、宗教心理、超自然及超精神的心理状态一也应进人主流心理学家的研究视线。同时应确立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原则,定性与定量、整体与还原、直觉与逻辑协同发挥作用。而与人的心理与行为研究相适应的各种方法,无论是带有主观性的内省、体验、直观、理解还是以客观为特征的观察、实验、数学和逻辑方法,抑或历史研究、文献追踪、个案分析等,也均应在实际研究中巧妙运用。这样,当主观与客观的边界不断消融,历史的和现实的各种偏见不断被抛弃,学派之间的壁垒不断被打破,在“多元文化视角”下看待人的心理与行为问题,未来心理学中必将呈现出绚丽多彩的人的生动形象。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