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环境伦理系统哲学之维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0月31日

系统哲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整体优化律、层次转化律、差异协同律等,由于系统哲学的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地应用,系统哲学的基本原理为研究环境伦理提供了新的方法论。

一、环境伦理蕴含的层次性思想

系统哲学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由各种类型系统和不同等级的系统所构成的系统世界,即物质世界是系统的,系统物质内存在着无限多的层次。”环境伦理研究对象有三个层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社会与自然。从系统哲学的角度看,这三个层次是不断扩大,由低级向高级转变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出发点,人是在自然中产生的,人通过狩猎、采集等方式与自然发生关系,形成了人与自然层次。随着人的实践活动使人们结合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于是社会成了人生存和发展的另一环境。由于“社会是人同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人与自然层次进一步上升为人与社会的层次。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复杂多样的,人是社会关系构成的一部分,作为社会关系总体又与自然总体发生关系,从而形成了社会与自然的层次,由此可以看出环境伦理的研究对象具有层次性。

内部结构的层次性

环境伦理的层次性首先表现在内部结构的层次性。一个系统内存在着无数个子系统,自然系统可以有不同的子系统,如动物系统、土地系统等,因而环境伦理的研究又可以分为动物伦理、土地伦理等。同时各个层次的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如研究草原环境伦理,不仅需要对草原的生态系统加以研究,还需要从草原文化精神、草原经济框架等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出发去整体构思。社会系统中的物质生产力、生产关系、人的价值观念等对环境伦理的研究产生重要的影响,这就需要环境伦理研究用一种系统哲学的眼光去研究人一自然一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人与自然关系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与危机,从而促进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以求共同发展。同时要看到层次不同研究的目的、方式和手段也不尽相同,研究动物伦理需要相关生物知识,如基因科学;研究土地伦理需要相关土地知识,如工程测量、数字计算等,这种研究方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知识储备的侧重点不同。可见现代系统科学的发展为环境伦理的研究对象的层次性提供了多视野的角度。

研究内容的层次性

环境伦理的层次性还表现在研究内容的层次性。我们知道环境伦理的研究内容由小到大依次是人类社会生态系统、地球生态系统甚至宇宙生态系统,三者从发展的进程,演化的时间顺序构成了各方环境伦理内容的层次性。并且三者协同进化是有序的,人类社会生态环境的发展能够促进地球生态的进步,从而才可能扩展到对宇宙生态的伦理关怀,进而向着宇宙共同体的方向发展。具体以人类社会生态系统来看,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经济系统为第一层次。指导经济系统平稳、快速发展的政治系统是第二层次。经济系统和政治系统的协调发展会产生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系统,文化系统又能反过来推动二者的发展。环境伦理研究的自然系统与前面三个层次的系统组成整个有机的社会系统,自然系统是其它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当今世界全局性、整体性的视野要求环境伦理研究内容涉及社会系统的各子系统,由此可见环境伦理研究内容具有层次性。

文明程度差异的层次性

环境伦理的层次性还表现在文明程度差异的层次性。人作为伦理主体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一定的文明差异,这也导致了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在历史发展中的层次性。如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自然和谐的;在进入农业文明时期,随着新的技术工具的发明和使用以及劳动分工的专业化,自然的生态平衡被打破,但人的活动一定程度上还是符合自然演化的规律,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和谐;进入资本主义时期,人类对自然无节制、无体止的利用导致人与自然严重对立。在承认差异性的同时,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是相互依赖的,其地位是平等的,人可以利用自身的智慧去调节环境伦理对象之间的关系,趋利避害、共同发展。

二、环境伦理的整体优化思想

环境伦理的整体性路径

环境伦理整体论认为整体自然界都有其自身的存在价值,这种存在价值包括自然价值,也包括社会价值。当然这种社会价值体现在人对自然的开发利用上,但是人们对自然社会价值的评判不应该以人的利益得失作为尺度和依据。人类虽然是道德评判者,但不是唯一道德身份的获得者,在人类之外的其它自然存在物都具有道德关怀的权利,土地、动物乃至整个生态系统都需要道德关怀。

过去,人们习惯用片面的眼光看待人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功利主义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将个人作为伦理思想的出发点,认为个人的义务和责任只对自己负责即可,只肯定个人作为生命存在的道德身份。随着史怀泽、利奥波德等伦理学家道德关怀对象的扩展,现在这种道德关怀扩展到自然界其它生命,并且给予了生态系统其它构成要素以道德关注。现在,人们改变了传统的伦理观念,用整体性的思维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伦理关系。

 “系统整体性思想指的是,系统整体上的性质并不等于它的多个组成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性质的机械相加。系统哲学的整体观念认为生态系统各要素是构成整体的基础,没有部分就没有整体,各要素之间的普遍联系和相互影响构成了有机整体。环境伦理认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不可分割的,人是生态系统中的部分,因此人不具有特权,就像黑格尔形象描述的割下来的手就不叫手,人的道德关怀如果只关心自我,或者只关心系统中的某一部分都无法体现它的价值,只有人的道德关怀上升到整体系统的层次才是现代环境伦理整体论的应有之义。现代环境伦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研究体现出了整体性路径的走向。

环境伦理的整体性原则

(1)整体共生性原则

现代系统哲学认为,整体的共生性强调的是系统的整体性、内在联系和共生性。“整体包含于每一部分…其他部分以某种形式包含于每一部分之中。”夕记得高中地理课本当中有一个“草原食物链”示意图:蝗虫一草一青蛙一蛇一鹰。这是一个完整的食物链系统,草是生产者,蝗虫、青蛙、蛇、鹰是消费者,单独拿出一个环节例如蝗虫一一青蛙一一蛇可以自成一个系统,但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发展进化不是靠单一部分的作用,也不是各部分的相互叠加。在草原食物链中,每一个要素都在自己的环节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同时每个要素又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首先,生产者草是最重要的要素,没有了它系统无从建立,而青蛙作为消费者一方面为生产者“草”能够更好的生长,免于蝗虫的破坏提供保障,同时也为蛇提供了维持基本生存的条件“食物”。这是一个逐步循环的过程,任何要素的排列组合缺一不可,在草原食物链中,草原生态是整体,草、青蛙、蛇的内在联系体现在生产一消费环节,在这一环节他们是相互共生的,缺一整个系统将被破坏,同时它也将失去作为这个系统的要素的作用。

整体共生性体现在环境伦理中就是指人与自然的相互联系、共同生存和协调发展,人一自然一社会也遵循整体共生原则,人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大自然的馈赠,而人对自然的保护也能使自然资源丰富多样,这是一种互惠互存的关系。在现代环境伦理整体性的构建中,整体共生的原则转变了人对自然漠视,一味索取的态度,人们转而重新审视自身的评价尺度,在承认自然的道德地位的前提下实现人与自然整体共生。

(2)系统的优化性原则

优化是系统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系统的优化是指构成系统的要素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协调、相互作用,“使整个系统或该系统的某个方面最大限度(或最小限度)接近或适合某种一定的客观标准。”不同系统中,系统优化的表现形式不同:第一,要素优化,整体优化。比如农业耕作中,选种优质、施肥到位、人力勤劳、风调雨顺则农业大丰收。第二,要素优化,整体表现不优化;部分不优化,整体看起来优化。比如一个班级,只有几人成绩优异,全班整体成绩不好;一个班级,没有人成绩突出,但平均成绩优异。这是系统优化的表现形式,环境伦理的目标就是生态环境最优化,生态效益最优化。

在过去,对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问题上,环境伦理的价值观是追求利益最大化,因此出现了一系列环境危机,环境危机反作用在人类身上造成人的生存危机。因此人类不得的改变环境思维,工业社会人类中心主义有一种最大化的伦理倾向,现代环境伦理思想则是经济环境综合最优化。“最大化思维是什么带来最多就怎么做;最优化思维是什么带来最好就怎么做,”现代环境伦理最优的原则要求经济利益与生态利益是并存的,短时间内的经济最大化会造成长时间的环境问题;反过来创造经济利益需要用几倍时间来维持生态平衡这是得不偿失的,如果再陷入反复的用经济利益去补偿生态环境破坏的怪圈,更是对人类社会的最大破坏,因此寻找二者之间的平衡才是现代环境伦理所要思考的主要问题。环境伦理最优化原则为环境政策的制定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兼顾经济效益,注重全局利益,从长远的角度去考虑如何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环境政策制定的出发点。

(3)系统的动态性原则

系统中各要素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形成有机整体,只有在运动中系统各要素以及“系统整体才能体现为一定的结构性质与功能的规定性。”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产生了动植物、人类,组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就大自然而言,这种创造性本身就具有价值,大自然的创造价值为我们提供了审美的可能,我们的环境伦理观念也因大自然的创造,大自然的动态性得到升华。

系统的动态性创造了大自然的绚烂多彩,给予了人类审美的可能。环境伦理认为生命的价值不是某一物种单一的存在价值,也不是某一物种在某一时刻的某一特性的表现,而应该从生命间的动态联系,生命存在的整个时间段去看待。环境伦理用人性化的方式感受自然的魅力,环境伦理学者投入自身的情感感受生命的奔流不息、血脉喷张,环境伦理随着系统的动态变化逐渐加深对自然的了解,荒野哲学的出现就是现代环境伦理审视自然环境动态性后获得的理论展现。

系统整体性是系统的本质属性,系统的优化是相对的、有条件的,系统的动态性是在系统整体中各要素有机运动的条件下进行的,系统的整体性是二者的基础。在这些基本原则之上,现代环境伦理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问题上更具有科学性,这也是系统哲学对于环境伦理的重要性。

环境伦理的整体性价值观

现代系统科学认为整体性是生态系统的最重要特征,“将其推广到生命和社会现象,每一个物种都占据着特定的生态位,都离不开与其它物种的联系和对环境的依赖。”在这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中系统层次、生态圈、食物链、物种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任何生物的存在都有价值,并且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或是生产者,或是消费着,其功能是维护整个生态系统的稳定。人与其它物种没有等级之分,在同一个有机整体中为实现整个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为目标的。当然除了协同,每个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有差异就有竞争,在差异与协同的共同作用下整个生态系统变得复杂多样,在这种情况下环境伦理的整体性价值通过人与自然关系体现出来。

首先,从哲学的角度来看,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对此马克思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做了分析。马克思认为从理论上讲,人的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自然界不仅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源的来源,自然界同样是人认识的对象,没有经过人意识加工的自然物只能作为自然存在物而存在,人的意识赋予其价值内涵。从实际上来看,自然界的存在物是人生活生产的部分,人依靠自然界存活,人的身体需要自然界提供养分,提供能量才能维持。人的精神作用于自然界才能获得充实得到慰藉,因此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由此看来,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是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的命运就变得息息相关,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这体现了一种整体性价值观。

其次,任何生物除了自身独立性之外,只有处在与其它生物相互依存的情况下才能生存。要维护整体生态系统的稳定运行,需要系统每个部分要素发挥自己的功能,自然环境中生长的植物要存活不仅需要自身进行光合作用,还需要自然界提供给它的阳光雨露。不仅如此由于人类的介入,人类求生存需要植物提供氧气等生存资料,}叮且为了人类的未来,人类还需要对‘植物加以保护不能过渡的开发和利用,由此一可见在这有机统一的自然界中人与自然是相互协同、相互依赖的。同时自然是从低等级向高等级不断进化的,自然界在不断进步,人由猿猴逐渐进化而来;人类的活动作用自然界,也在促使自然界在进化。如医疗卫生的发达,人类体质增强抗病毒能力的增强,然而病毒也在逐渐进化变得更加多样难以治愈,虽然这种进化对人类带来危害,但从进化的角度来看生命都是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完善和发展,人在进化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观察实验可以控制进化的程度,完善进化方向,当然也可以实现趋利避害。

再者,人是实践的行动者,能够主观能动的决定自身的行为,可以意识到自己行为准则的对与错,人类作为道德的主体可以对道德行为做出评判。然而人作为道德主体不是随心所欲的,现代环境伦理学扩大了道德关怀的对象,但并没有扩大人道德主体的权利,因此人对道德关怀的对象具有保护的责任,承认关怀对象的存在价值。

因此,环境伦理整体价值观一方面承认人与自然的辩证统一,自然具有固有的价值;另一方面肯定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并且主动承担保护自然的责任。这样道德共同体“从人扩展到自然界,人、地球上其他生物和整个自然界成为新的道德共同体。”环境伦理整体性要求人从内心的“善”出发,不把个人利益、社会利益作为善的出发点,而是践行善的道德,将善的道德真正落实到对自然的保护,人具有了善的品德就会形成善的行为,行为之前多思考,行动之后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实现品德与行为的统一。

三、环境伦理的协同进化思想

相互依存的伦理基础

起初人只把自然界当作生产生存资料的提供者,自然界内部的能量交换,系统运行是独立的。尤其是近代以来,人们认为人与自然是对立的,一味的向自然索取,凌驾于自然之_上,这样就将人与自然割裂开来。然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除了相互区别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随着现代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人类才开始认识到人类不是一世界的中心,而是世界的一份子,破坏环境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也破坏了人类生存的基础。人不在简单的看待自身的价值,开始意识到生命有价值,生态系统也有价值,并且人的价值寓于整个自然价值之中。“正如西方著名生态思想史学者唐纳德·沃斯特在考察了生态思想史之后作出了三点总结性的概括中所说的那样,即地球生态是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依存中。”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万物的相互依存。

人与自然界的相互依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人类是生态系统的一份子,人类同生态系统的各要素无时无刻不发生着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包括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约。就拿人与环境的关系来说,人要生存和发展就需要对环境的开发和利用,由于环境伦理思想、科技发展水平等条件的限制,人的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而自然环境本身是脆弱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因此反过来制约人的生存和发展,由此来看人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任何一方都会导致另一地方的损失,这种相互依存性也决定了人同自然的协同性。

其次,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表现在人对生命的尊重,“每个生命都有其善,因为作为生命,它有方向,有目标,有目的。”生命存在始终在追求实现自身存在的合目的性,人如此生物也如此,生物本能的获取食物,规避危险这是其追求的目的。我们听过太多动物护子而牺牲的故事,自然就是这么奇妙,谁又可以说动物没有感情,这样的自然界值得我们去关心和爱护,值得我们去尊重,尊重人与自然办同进化的关系就是尊重人类自身。

第三,“相互依存还表现在系统内在各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之间受初始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外部条件稳定性的规定。”初始条件是人类无法改变的,地球上资源不是无限的。煤炭、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只能在利用之初合理规划。外部条件的稳定性是系统内部各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知道自然环境是复杂多变的,但风雨变幻,四季交替,日月运行运行是有规律的。整体上来讲自然界是稳定的,如果人们能够适应环境,依据环境的规律对环境加以改变有利于环境的进步,同时也能够维持环境的稳定,这是人与环境相互协同的表现形式。然而这种稳定性时一长被人们所破坏,科技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自己的能力言目自大,虽然意识到环境保护,但总是认为先发展,经济科技提高环境保护就能获得提升,殊不知环境同人的身体一样,身体失去了稳定平衡就会摔跟头。所以及时改变这种行为,消除人类自身的不稳定因素,与自然相互依存,协同发展,在一个和谐稳定的生态系统中共同进步。

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对待人在自然界中所处的地位,不仅能够意识到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是共同发展的基础,也明白自然界是丰富多样的,维护自然的平衡稳定是人对自然的责任。人对自然利用的方式和手段并不是都正确,只有摒弃人类中心主义,一切以利益为准则的观念才能把握自然的内在协同,获得人与自然互利共赢,因此人与自然万物相互依存的目标是实现共存共荣。

共存共荣的伦理目标

从环境伦理思想的一路发展来看,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对立之外还有统一。人的发展需要自然,但并不是以破坏自然为代价的,况且人对自然的保护反过来能促进人类的进步,因此人与自然相互依存是前提,共存共荣是环境伦理的目标。

共荣的前提是共存,共存简单理解就是共同存在,这就意味着人首先对自然平等的看待,人与自然存在物共同置于生态系统的大环境中,没有谁是特别存在。其次,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又赋予了两个物种互相依存性,生态系统中的狼与羊离开了一方另一方就无法生存。第三,在人与自然共存的前提下,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进步共同发展,“在生态学概念协同进化的定义中,在同一居群内的某些种的进化与另一些种的进化互相关联、互相收益。”自然存在物可以本能的适应环境以获得自身的发展,如两栖动物为了适应环境的变化由水生向陆生进化,高山植物带也会随着海拔的高低呈现不同的分布,自然存在物自身适应环境的同时也改变了环境,进而为其它相互依存的生物提供生存条件。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不仅能够适应环境,更能通过工具运用自己的智慧去改变环境,在这一过程中人类学会了生物的智慧,如人类学习蜜蜂的筑巢技能运用到房屋的建造,可以节省资源,增强房屋的稳固性。同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自然的进化也需要人类的协助,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人类建立野生动物园,设立保护区,促进自然的进化发展,这种人与自然互利共存,办同共荣的关系构成人类文明发展的前提。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环境伦理目标在当代社会已经发挥着它的作用。我国领海面积广阔,渔业资源丰富,然而过渡的捕捞导致近海生态系统破坏,洋污染,全球气候上升等环境问题,问题我国出台了休渔期的捕捞政策,我国海洋生物的多样性逐渐消失。再加上海面对环境并且开展海产养殖,污染,尤其是通过放养的方式来增加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运用科技手段防治海洋使得海洋生态系统得到逐步恢复。灵活的运用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理念,问题出现就得面对,保护海洋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提升了环境质量,同时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善反过来造福人类。从现实意义上来讲人类的共同利益是人与自然共同进化,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协同道路能够缓解人与自然的冲突,引导人们走向协同进化的道路。

由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协同进化不仅是相互依存,在现实中相互作用表现的更为明显。相互作用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好有坏,“以往我们人类对自然的相互作用己经造成局部多样性生态的急剧恶化,正在超过自然整体性的生态阂限。”为此我们更要不懈的努力,改变人类中心主义、工具主义、功利主义的价值观,践行协同进化的环境伦理思维,促进整体生态系统的稳步发展,同时肩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真正实现人与环境的共存共荣。

协同进化的价值意义

历史上每一次社会转型都会带来价值观念的转变,协同进化的伦理观念是随着生态文明的发展,生态危机的出现逐步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环境伦理思想是否具有价值,是否与时俱进,是否有益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关键在于这一环境伦理思想是否有益于人类价值目标的实现,是否有益于生态环境双重尺度。从协同进化的基本内容、伦理基点和伦理目标来看其符合两个标准。

首先,协同进化的基本内容是和谐,“系统哲学认为,和谐是指系统之间、系统与要索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结构层次之间内在的各种差异部分,在整体中呈现出的一协调一致的系统要素的属性。”协同进化承认系统内部差异部分的相互作用,各个差异部分之间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能够消除他们之间的对立面,进而形成整体优化的方向一与目标。在一个动物群体中,羚羊间的相互角力不仪是争夺领导地位,同时能够增进整个群体的凝聚力,从而实现整体优化促进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生态系统内部各要素是内在统一,相互作用的,羚羊群体的整体优化能够促进相关生态系统要素的发展,从而使得整体生态系统进步。当然也包括人类社会,反过来良性竞争同样能够促进生态系统的完善。其次,协同进化的伦理基点相互依存和伦理目标共存共荣更是符合有益于人类,有益于生态发展的双重尺度。

系统哲学视域下的协同进化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伦理基础和共存共荣的伦理目标。无论是生物之间、还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甚至人与环境之间协同发展是最大的目标,人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念,在主观上接受自然的主体性以及自然的价值,这样协同进化的价值意义同人的主体价值以及自然的内在价值相结合,才能真正站在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共生的立场上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