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指向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4日


随着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进入城市,如何实现他们的市民化,己经成为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关于这一点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侧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就曾指出:“大量农业转移人口难以融入城市社会,市民化进程滞后”是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中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之一教育与培训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提升农村转移劳动力素质、实现其市民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教育领域己经明确了促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这一目标定位,但是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究竟包含哪些内容还尚未明晰。为了深入研究教育与培训如何以人为本有序推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我们借鉴社会学己有研究成果,从分析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指向,即培养现代市民应具备的“市民性”和“现代性”入手,进而探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即通过现代市民综合素质结构的构建,进一步明确市民化教育与培训各维度的具体内容。      

市民化是作为一种职业和社会身份的农民,向市民转变进程中形成现代市民基本特征,适应现代城市社会发展需要,具备现代市民基本素质的过程对于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而言,市民化不仅指向于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融入城市社会成为市民,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教育与培训使他们能够和城市既有市民一起发展,在人的现代化这一更高层面上发展成为集“市民性,和“现代性,于一体的现代市民。 

20世纪20年代就曾有社会学家对“市民性”特征进行研究并提出:城市和农村在现代文明发展过程中对立共存、相互补充,形成了城乡二元社会结构相对于农民和其所处的农业文明而言,市民身处现代工业和都市文明之中,具有市民群体自身的特点具体来讲,在职业活动方面,市民接触的人和社会事务较多,工作范围较大,工作领域多样,职业流动性强、变化性大;在人际交往方式方面,市民交往接触面广泛,但更多地表现为短暂性、表面化和形式化,人与人的交往多以业缘为主,而不是农民的血缘式人际交往;在社会心理和行为模式方面,市民通常具有较高的社会公共事务参与意识和热情,面对社会发展更具有变革意识、竞争意识;在生活方式方面,市民生活节奏较快,生活方式更加现代化,更愿意接收现代大众传媒信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习、了解新潮流和新趋势。正是由于农民和市民在群体特征上具有一定差异性,因此农村转移劳动力在市民化过程中必须通过教育与培训不断增强其“市民性”以实现他们在城市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对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而言,从较为传统的农村社会进入更加开放和现代的城市社会,不仅意味着获得市民身份、具备“市民性”特征,而且要与城市既有市民一起面临城市社会现代化发展对人素质现代化的挑战,不断增强自身的“现代性”西方学者最早对现代性特征进行研究的是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英克尔斯等人又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角度、二十四个维度测量人的综合现代性,提出了现代人应该具备的十二方面特征,并列出了“素质清单”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学者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对中国人的现代化特征及指标体系进行了研究,提出现代人应该在观念意识方面,具有改革、超越、竞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主体性和独立人格,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在文化知识方面,现代人应该具有现代知识结构,接受过良好教育,有较高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素质等;在综合能力方面,现代人应该具有创造力、思维力等综合能力,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和职业变化、胜任不同工作岗位的能力,具有建立广泛社会关系的能力,具有不断学习、善抓机遇的能力等囚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实现人的现代化,因此教育与培训必须从发展取向上将内容指向于培养满足城市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市民,即通过教育与培训使广大农村转移劳动力具备“市民性”的同时,更具备“现代性”。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