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分析与假设提出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13日


   (一)预算管理评价者的过度自信特征    

过度自信行为是指人们在作决策时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高估而产生的偏差,人们会高估决策获得成功的可能性而低估与决策相关的风险。过度自信在人们处理各种信息和作出重大决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样地,企业评价者在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时不可避免地也会受到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那么具有什么特征的评价者容易滋生过度自信心理?现有研究表明影响过度自信的个人因素主要包括关心程度(高度相关)、专业知识、成功经验、控制幻觉四个方面,本文从这一角度分析评价者的过度自信特征(见图1 )。   

高度相关即当人们与某一事件高度相关时,更容易过度自信!发现人们在自己关注的事件上表现得更容易过度自信。同样地,当评价者为管理人员或者直接负责预算工作时,与企业预算管理系统高度相关,那么评价者在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时就容易受到过度自信的影响。专业知识也会影响到过度自信,即如果人们认为自己对该决策拥有更多的知识时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同样地,评价者直接负责预算工作或工作年限较长会因为更多地掌握了预算管理方面的知识或者技能而在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时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成功经验指的是拥有更多成功经验的人更容易过度自信。有研究表明企业管理人员往往经历更多的竞争、获得更多的成功,具有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卓越的专业水平,因此他们容易“学会”过度自信,并不断强化过度自信这一倾向,因此担任管理人员的评价者比基层员工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在企业实际工作中,工作年限长的评价者能够积累更多的经验,因而工作年限长的评价者比工作年限短的评价者可能拥有更多的成功经验,更容易表现出过度自信。控制幻觉是指人们认为事情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中,对风险不敏感进而过度自信。管理人员对企业重大决策具有最终话语权,这种地位会使管理人员相信自己可以掌控企业命运,陷入“控制幻觉”,因此更容易出现过度自信。同样地,相对于基层员工,担任管理人员的评价者也可能会因为“控制幻觉”而高估自己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的了解和把握,低估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存在的不足。    

将过度自信的基本理论应用于预算管理评价者(见图2),发现担任管理人员、工作年限较长、直接负责预算工作的评价者在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时,更容易产生管理者过度自信心理。    

此外,这一结论与现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及实证研究结论相一致。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符合“熟悉一高估”机制。“熟悉”是诱发过度自信的主要机制之一。当人们自认为熟悉某一事件时,即使这一事件的发展完全是由偶然性决定的,他们也会认为自己可以控制该事件的发展。评价者在评价预算管理成熟度时,很可能会受到熟悉程度的影响而表现出过度自信,而直接负责预算工作、工作年限长、担任管理人员的评价者比不负责预算管理工、工作年限短、担任基层员工的评价者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熟悉程度更高,进而更容易滋生过度自信心理。    

在实证研究方面,有学者认为,虽然过度自信的人在作决策时会高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但随着经营管理经验的增加,他们可以从过去的经营管理决策中收集更多的新信息,从而不断修正对自身能力和知识面的高估而产生的偏差。借鉴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模型是最新的研究成果,评价者在实验中也第一次面临需要定量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不存在“修正偏差”的机会,故如果盲目假定工作年限越长的预算管理人员过度自信越弱是不合理的。    

(二)评价者过度自信特征与高估预算管理成熟度    

过度自信既有有利影响也有不利影响。评价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如何影响其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本文从管理者过度自信的三种主要表现—自我归因偏差、过度乐观、置信区间过小进行分析。    

自我归因偏差即管理人员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身出色的能力,将失败归因于外部环境。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在评价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成熟度时,很可能产生归因偏差,将预算管理系统的成功实施或者预算管理在经营决策中表现出的作用归功于自己预算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技能,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存在的缺陷归因于复杂的外部环境而非自身考虑不足,从而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过度乐观是指管理者会高估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低估项目失败的可能性。这种乐观情绪会造成管理者无意的失实陈述。虽然这并不一定是有意的欺骗,但是这种乐观情绪会影响其对公司的业绩评价,造成“乐观偏见”。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会因过度自信而乐观地高估企业在全面预算管理系统方面投入的成效,低估或者忽略企业预算管理系统中仍然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之处,从而导致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估值的置信区间过小是过度自信另一个心理表现,导致人们显著高估预测不确定事件的准确性、高估小概率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而将90%以上概率性事件视作肯定发生。对美国企业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创业企业家认为别人的企业成功概率只有59%,认为自己成功的概率却能达到81%;只有11%的企业家认为别人的成功概率是100%,有33%的企业家相信自己成功的概率为100%。然而后续的研究发现,这些调查企业中有66%的企业是以失败告终的。这一点为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对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自我评价与其实际情况存在偏差提供了进一步解释,即估值的置信区间过小很可能导致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高估本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基于以上分析(见图3),可以看出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更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由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具有过度自信特征的评价者更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假设1a:直接负责预算工作的评价者比其他评价者更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假设1b:管理人员比基层员工更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假设1c:工作年限越长的评价者越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三)产权性质、过度自信特征与高估预算管理成熟度    

国有与非国有企业中评价者过度自信特征与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的关系可能因为以下两点原因产生差异。   

第一,国有上市公司存在所有者缺位问题。国有企业的第一大股东是“国家”这一虚体,而各级政府官员作为所有者代理人,他们对经营决策监管效果是有限的。相比之下,非国有企业中并不存在所有者缺位这一现象,因此能够对企业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而公司治理结构是过度自信的影响因素之一,在股权集中度较高,企业监督机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会导致管理人员过度自信的心理难以得到及时矫正;相反,在监督机制比较完善的企业中,管理人员过度自信心理会因为外部环境制约而减弱。因此非国有企业的评价者过度自信心理因为受到有效的监督而减弱,国有企业评价者则因为监督机制的不完善而更容易高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成熟度。    

第二,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人员与其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相关程度更大。2003年发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明确规定国有企业要将预算目标作为业绩考核的标准,2011年、2012年国务院国资委又先后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中央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中央企业开展管理提升活动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要求央企加紧推进全面预算的实施进程,提升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而大多数非国有企业虽然也会将预算作为主要的考核指标,但是没有强制性的压力。由此可见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人员在预算管理方面面临来自国资委硬性要求的压力,管理人员的业绩与其预算指标的实现高度相关。因而国有企业预算管理人员更加关注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而人们在与其高度相关或关注的事情上更容易受到过度自信心理的影响。(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