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为本是学校公平质量的核心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4月17日

这些年我国在促进教育均衡发展上有了很大的进步,校际办学条件的差距在缩小,教育起点公平逐步成为现实,但绝大多数地区教育均衡的方式是人为的、强制的,包括硬件设施的统一调配,学校集团的“拉郎配”,学科教师的强行流动甚至电脑派位,解决的仅仅是最低层次的问题—教育机会公平。加拿大有条教育理念:“公平不等于一致,公平更多地体现为在开放、民主的教学情境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天性,而不是凡事都要“齐步走”。事实上,学生在不同学校受到的教育机会肯定不同,即使在同一学校甚至坐在一个教室里也不见得就受到同样的教育、适合的教育。因为每个人的智能结构不同,即便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也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提升和发展所以,仅有教育机会的公平还远远不够,起点的教育机会均等不等于教育过程的机会均等,更不等于教育结果的均等。教育结果是不可能均等的,这是更深层次的教育公平问题。

究竟什么是教育公平?一般说来,教育公平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教育机会公平,有教无类,保障每个学生都能在办学条件大致相同的学校里就读,主要责任在政府;二是教育过程公平,因材施教,保障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主要责任在学校;三是教育结果公平,人尽其才,保障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主要责任在教师。教育机会公平是前提,教育过程公平是路径,教育结果公平是方向,三者缺一不可。在我看来,三者之间并不完全是顺序关系、递进关系,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每个层面、每个责任主体都要同时尽责,教育公平不允许任何一个层面的缺位。

真正的教育公平不只是教育的普及,更不是“削峰填谷”,稀释优质资源搞机械均衡,而是通过教育质量的提高,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要,也就是通过教育过程的公平,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对每个具体的学生而言,在学校、班级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比学校之间的差距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后果更严重。

教育质量又如何定义?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回溯到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为了促进人的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的理论对教育的目的给予了精辟的阐述,马克思给人的发展加了三个定语:自由的、充分的、全面的。用现在的观念看,教育就是为了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要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就必须是一个有理想、有德行、有教养、身心健康的人。这些都不是考试成绩和排名能够取代的要素,尽管这些要素不像考试成绩和排名那样易于统计,但我们不能简单地把教育质量等同于考试分数。

要达成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最重要的是教师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学生都应该受到平等的对待,既不能“一俊遮百丑”,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指标,也不能因为成绩不理想或者是“问题学生”而歧视甚至放弃、抛弃。教育公平不仅要看教室内人数的多少,或者课桌摆放的样式,更要看学生在教师心目中的位置,看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求异的思维、疑惑的声音、重复的错误,看教师如何一视同仁,对待学生的差异。“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是教育过程两个不可或缺的要求,尽管两者难以同时并举,但只有两者的有机融合,才能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和质量提升,这是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绕不过的坎。

基于公平的学校教育质量,就是以“育人为本”作为着眼点,以提高教育质量为重心,以推进教育公平为价值取向,尊重和鼓励学生的个性差异,建立健全积极的差别对待机制和质量调控评价体系,让每个学生的身心潜能都得到最好、最快、最全面的发展。总之,基于公平的学校教育质量就是追求更高质量、更加公平的学校教育。

成尚荣先生讲过一个故事:同样是借班上课,台湾教师上课前,开讲的第一句话是:“同学们,我说的话,你们听得清吗?”然后又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又问:“同学们,我写的字,你们看得清吗?”大陆教师上课前,首先让学生仔细看看,从自己身上发现了什么?成先生由此感慨:都是“开场白”式的热身,台湾教师关心的是学生们是不是真正听清了、看清了,心中有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自己;而大陆教师更多的则是引导学生关心教师本人。这就是教育理念的差异。很多时候,我们总是以升学压力大为挡箭牌,把教师应当承担的责任、应当履行的职责推得一干二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好老师”的四条标准: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教师要明确意识到肩负的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性格爱好、脾气秉性、兴趣特长、家庭情况、学习状况不一的学生,必须精心加以引导和培育,不能因为有的学生不讨自己喜欢、不对自己胃口就冷淡、排斥,更不能把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所谓的“差生”甚至问题学生,教师更应该多一些理解和帮助。在学生心目中教师具有重要位置,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教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习总书记指出: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

习总书记对“好老师”的要求就是对“有教无类”与“因材施教”关系的最好解读,我们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既要让“有教无类”成为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景,又要让“因材施教”成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行为。教育者只有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既保证国家规定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又让每个受教育者的个性特长充分彰显;既强调高质量的公平,尽可能缩小教育结果的差距,体现统一性和标准性,又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多样性、选择性及个体自由。这种教育结果的差异性,恰恰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而健康的发展,这就是教育公平的最好体现。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