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农业职业教育问题分析与对策思考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5月11日

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13年发布中央一号文件,关注农业人才培养和农村发展等重大问题,聚焦“三农”。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农业人口比重大。国务院2010年开展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7 415万人,占全国总人口一半以上(50.犯%)。整体来讲,农村人口普遍科学文化素质低,农业新技能掌握不理想,导致农业发展缓慢、农村劳动力转移不通畅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三农发展。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关乎国家全局发展,关乎改革发展成果的维护和国家大局稳定,影响着和谐、平安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在这种形势下,农村教育不容忽视,农业职业教育作为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身兼数任,它不仅具有培养建设农村和服务农村社会的新型农民功能,同时还为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在西部大开发形势下,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需要大批具有一定文化水平、掌握一定技能的新型农民,由此看来,农业职业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教育部早在2008年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高峰论坛上就曾提出将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加快培养农村社会发展急需的技能型人才。2014年人社部印发了《农民工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一“春潮行动”实施方案》,同年,教育部和农业部又联合出台了《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案》,致力于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我国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青海、山西、甘肃、宁夏、陕西等十二个省、市和自治区,由于受恶劣自然环境、落后经济条件等不利因素的限制,这些地区农村文盲人口比重依然很大。据国家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西部地区人口总数占全国人口的22.99 %,文盲、半文盲人口比重较大。如西藏仅文盲人口就占该区人口40.69% ,青海省文盲占其总人口10.23%,贵州省8.74% ,甘肃省8.69%,这些省区文盲比例高,而绝大部分文盲分布在农村,造成农村人力资源处于劣势,没有文化知识的农民难以理解和掌握新的技术理念和生产技能,直接影响到“三农”问题的解决,因此,大力发展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已成为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培养新型农民的迫切需要。

1 西部农业职业教育现状及问题分析

近些年,农业职业教育受到国家和相关部门的重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保障农业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随着西部大开发步伐的加快,国家在政策、资金、人力投人等各个方面对西部欠发达地区有很大的倾斜。在国家宏观政策引导下,西部各省市区纷纷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建设力度。如陕西省先后出台《陕西省关于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制度的意见》、《陕西省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助学制度实施办法》等。在国家和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基础能力建设得到进一步提高,初步形成了不同主体、不同类型的农业职业教育工作体系。毋庸置疑,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其发展运行过程中,各个层面依然存在突出问题待解决,当前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从社会和组织两个层面分析。

1.1 社会层面

首先,西部农业职业教育资金投人不足。与发达国家和东南沿海地区的职业教育资金投人相比,我国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经费投人还有待提高。当前我国农业职业教育经费主要靠地方政府投人,西部落后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水平较低,财政困难客观原因致使政府投人不足。我国西部部分省、市、自治区2015年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如表1所示: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不难看出,这些省市区的教育经费投人所占公共财政比例普遍较低,与同阶段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明显偏低,中等职业教育受到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费是教育系统正常运转的“血液”,资金缺口导致不少职业院校发展后劲不足。

其次,农业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较低,群众基础差。受传统观念影响,农业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人鄙薄。农业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服务“三农”的人才为主,不少人对它持有偏见态度,尤其农村家长及其子女,往往希望就业后跳出“农门”,此外,传统的人才观一直以来注重学历和文凭,世俗的偏见严重影响着农业职业教育的生源数量和质量。

另外,一方面,许多地方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引进政策缺乏吸引力,导致很多优秀人才不愿投人到发展农业职业教育的大军中来;另一方面,由于教育自身的投人资金周期长、收效慢特征,在当今重政绩和经济效益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些政府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宣传、组织和实施都方面都缺乏热情,不重视农民职业能力的培养。

1.2 组织层面

首先,西部农业职业教育体系自身办学理念、教学模式pfR待突破。尽管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口号喊了很多年,不少西部涉农类的中、高等职业院校、农业职业教育中心等单位改革不深人,教学重理论、轻实践。农业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技术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为主要培养模式,而现实情况是由于缺乏实习实践基地、设备以及资金,很多职业院校依然遵循着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教学模式,造成了一些农业职校陷人“书本上种田,黑板上开拖拉机”的窘境。

其次,农业职业教育系统教师队伍水平层次不齐,实践技能不夯实。不少西部农业职业教育院校缺乏既掌握理论知识又具备熟练实践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教师,就拿陕西省咸阳市某职业院校来讲,该校现有专职教师840多名,而具有“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只有300名左右。据了解,一方面,由于受学校政策和教师自身实际情况的限制,不少职业院校教师每年企业一线实践锻炼时长仅一个月,实践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出于资金考虑,一些涉农类中、高等职业院校、职业教育中心不愿或没有实力聘请技术高、能力强的专、兼职教师,造成农业职业教育师系统资队伍良萎不齐,对农业职业教育正常教学造成很大冲击。

2 大力发展西部农业职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西部农业职业教育的健康、稳步发展离不开政府和农业职业教育组织两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政策、资金投人的完善、农业职业教育组织内部改革的深化促成一种外延结构拓宽、内涵能力提升的农业职业教育发展新模式的形成,保障农业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2.1 从政府层面提升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保障水平

2.1.1 农业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政策、体制支撑

中央和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完善促进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拨款、资助等政策和制度,给农业职业教育工作者点亮“护航灯”。加大对农业职业技术院校的扶持力度,其一,加大对农业职业教育对象的扶持,对中、高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实行有力的奖、贷、助、补、减等形式的资助;其二,充分利用农业职业教育资源,在农村地区有计划地开展集中、分散双重形式农业职业教育培训(长期、短期),制定一套完善的面向农民、农村剩余劳动力等人群的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减、免、补政策;最后,提升农业职业教育人才待遇,为有志投人到农业职业教育大军中的人才解决后顾之忧。

2.1.2 建立农业职业教育激励机制,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监管

建立激励机制,开展绩效评价,形成定期业职业教育工作机构检查、评估机制,表彰奖励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政府和社会须加强对农业职业教育专项经费的监管,将农业职业教育从“重投人”转向“重效益”,以此来提高农业职业教育经费使用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

2.1.3 政府牵头,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

首先,政府牵头多渠道筹资引资发展农业职业教育。我国农业职业教育建设资金主要靠国家政府拨款,经费来源有限。当前美国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的举措之一就是从农业领域的企业、社会机构、产业协会、行业组织以及个人多渠道筹集资金,值得我们效仿。建立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团体、个人捐资或投资为辅的多元化农业职业教育投资渠道是农业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其次,整合农业职业教育资源,调动社会力量积极加人农业职业教育阵营。地方政府应该积极利用农业龙头企业、涉农类教育系统的优质教育资源,以中高等职业院校、涉农类企业、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为农业职业教育主阵地,推行学校教育、社会农业技术推广普及培训(长、短期、集中、分散)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农业职业教育模式,给农业职业教育注人“活水”和动力。树立一批农业职业教育的示范院校,提高其教育质量、办学效益,改变传统思想对农业职业教育的偏见。

2.2 进一步深化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改革

从横向意义来讲,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涵盖学校教育形态和继续研修形态两种,纵向上学校教育形态可以归纳为初等农业职业教育、中等农业职业教育和高等农业职业教育;继续研修形态的教育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其目标是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服务“三农”建设。要大力发展西部农业职业教育,政府应该引导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深化办学机制和教育教学改革。

2.2.1 在办学理念上,突出实践教学特色

农业职业教育的核心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通过实践教学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和训练农业职业教育对象的农业生产技能、农业技术操作、管理等能力。在这方面,农业职业教育领先的西方发达国家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如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企业一教育契约模式、合作教育模式等。

2.2.2 提升农业职业教育体系内部组织的办学条件

一方面,从三个维度着手加强农业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即明确统一的人职要求、保证畅通有效的资格培训以及配置与其劳动价值成正比的福利待遇,塑造一批技能强、质量高、来源广、能满足实践教学任务的“双师型”教师;另一方面,扩大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尤其扩大社会实践基地,如加强与农业龙头企业的合作、发挥院校科教研基地作用。

3 小结

要打好农业翻身仗,建设好西部农村,需要多重因素相互作用,其中大力发展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西部“三农”发展不可或缺的人才保障。正如温家宝总理曾指出的一样,我国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根本在于提高农民素质,农民素质的提升离不开教育,只有大力发展西部农业职业教育,全面提升农村人口素质,才能达到全民整体发展,从真正意义上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目标。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