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性差异而教:传统教育的教诲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07日

传统教育推崇“隐微技艺”的缘由并非普罗塔戈拉认为的那样,是因抢风头导致对“妒忌”的“恐惧”,而是古人和前辈教育家对人性自然的深刻洞察   

(1)人性差异:隐微教育的根源    

普罗塔戈拉口无遮拦地宣称自己能够教授政治术时,苏格拉底曾提醒这种公开言辞存在巨大风险。苏格拉底通过讲述拉克岱蒙人隐藏自己哲人身份的故事,表露出老派智者隐藏自己身份的真正原因是“为了保护天性不适合热爱智慧者的灵魂”,而非因为怕“招惹不少的妒忌,以及其他敌意乃至算计”。若公开他们的哲人身份,则会使想成为政治人物的青年趋之若鹜,模仿他们最终可能会招致“把耳朵打得青肿”的后果。苏格拉底试图表明,按老一辈智者的教育传统,他们有话不会直说,而是通过制作诗(讲故事),以诗的寓意来传授知识。隐藏自己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在于让不同心性的青年的理智在温和的诗中得到训练与提升,德性得到涵养。不同的受教育者,依据自己的心性可以得到差异化的教育效果。    

(2)辩证法:基于人性差异而教的新实践    

因材施教指的是教育中针对不同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采取差别教学的原则。这种原则在直接针对希拍克拉底一个人时是适用的。但是苏格拉底在面对有诸多人在场时就得另找一种方式。它必须使在同一个过程同一场对话中对不同心性的人产生不同的效果。这种方式就是辩证法。    首先,辩证法不同于“智术”。这是苏格拉底与普罗塔戈拉的教育方式的根本差异所在。普罗塔戈拉认为,他可以让受教育者“每天都有长进”,在“齐家”与“治国”两方面都有“善谋”。他认为自己是一个“有助于某个人在臻进美和好的品质方面比其他人突出”的德性教师。智术是为了获利而迎合学生。而苏格拉底不承诺帮人发现知识,而是试图让向学青年追求知识其方法是让青年跟“苏格拉底展开问答式的谈话和对真理的自我发现过程,该方法使得青年们自己的信念之间的矛盾和内容的空疏昭然若揭”。普罗塔戈拉总是“承诺”能给学生某些东西,但是总是无法兑现。而苏格拉底并不承诺真理(答案)的获得,强调只是为受教育者“接生”,而且还要对生产的精神产物进行检验,试图帮助学生自己把真理的种子自己生育出来,同时把助产的过程理解为“一种师生为了共同的目标即真理而共享的探索过程”   其次,辩证法是基于人性差异并指向知识或真理的修辞学。普罗塔戈拉教授学生时只是运用智术,而非哲学式的辩证法。辩证法需要的是让参与对话的人一起审思、批评或论证自己与对方的观点,即双面辩论(two-sided debate,最终要上升到一个更高的认识。谁来提问,谁来回答,是有讲究的。提问的人必须是真正知晓人性差异和掌握“问答法”要义之人,而且对话参与者必须承认提问者的优越地位。辩证法最终要借助于提问者的知识去探寻更高的善。这种辩证法首先要讥讽那些自认为无所不知的智术师,揭露他们把真理与知识挂在嘴边却很无知,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人领悟:人不可能拥有智慧,只能通过不懈努力接近(爱、追求)智慧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