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划方案变化与成因分析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6日

1区划方案分区空间变化

中国现代农业区划方案包括15个一级农业区、53个二级农业区,其中将滨海的省市海域划分为海洋农业一级区(图5)。与1981年版《中国综合农业区划》方案相比,陆地14个一级区发生了较大变化。①将东北区细分为东北平原区和东北山地丘陵区,东北平原区西南界线向西扩展,包括朝阳市、通辽市中南部地区;②将黄淮海区调整为京津冀鲁平原丘陵区和黄淮平原区,京津冀鲁平原丘陵区界线平均向北移动17.3 km,向西移动8.4 km;黄淮平原区界线平均向南移动7.0 km,向西包含了郑州市、南阳市、焦作市、平顶山市和洛阳市的堰师市、孟津县、新安县、宜阳县、伊川县、汝阳县、篙县;③长江中下游区界线随黄淮海区南界的南移而调整,西界向西平均移动10.1 km,南部包含了梧州市、肇庆市、清远市、韶关市、河源市、梅州市,并将该区大部分区域调整为长江中下游平原区、江南丘陵区;④将浙江中南部、福建东部、广东东部沿海地区和台湾省分别从原长江中下游区和华南区调整为东南沿海丘陵区;⑤内蒙古高原区较原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范围西扩北进,将原属甘新区的巴彦淖尔市和鄂尔多斯市划入本区,南部原属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的榆林市北部、吴忠市南部、大同市西部、朔州市、忻州市划入黄土高原区,张家口市、大同市东部划为京津冀鲁平原丘陵区;⑥四川盆地区列为一级区,空间范围与1981年版中西南区的二级区秦岭大巴山林农区、四川盆地农林区空间范围基本一致,将贵州省、滇北、湘西、湖北恩施和重庆东南部划分为云贵高原区一级区。

2主要成因分析(1)气候条件变化。在现代农业区划中,东部、中部一级区分布具有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区际南北界线水平移动较显著,而西部地区农业一级区界线没有显著的水平移动。这是因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暖温带、亚热带界线北移,其中界线东段变化较为显著,而西段受地形因素影响未发生显著移动。具体而言,北方气候变暖,地处农牧交错带的西北地区夏季潜在蒸散明显降低,促进了区域湿润度提高和牧草、作物的生长,是引发内蒙古高原区南界北移、黄土高原区和京津冀鲁平原区北扩的主要原因。秦岭仍为中国亚热带和暖温带分界线,因此黄土高原区南界没有发生明显移动。    

(2) 区位影响增强。区位变化改变了农业地域空间,直接表现是以中心城市为中心,形成农业圈层分异结构;间接表现为城镇化占用耕地及其他农业生产空间,改变农民的就业和生活方式,使农业二级区发生变化。例如,将原黄淮海区划分为京津冀鲁平原丘陵区和黄淮平原区两个一级区,前者属京津冀和山东半岛两大城市群辐射范围,以都市农业、观光休闲农业发展为方向,后者受城市辐射作用弱,以大宗农产品生产为主要功能。中国南方地区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占用大量耕地,仅1996-2006年间减少耕地达82667 km=,加之农业园区化、乡镇经济多元化,致使东南沿海丘陵区、江南丘陵区的二级区数量增加或空间界线移动。    

(3)重大工程建设。一是农村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通过实施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业水利建设等综合措施,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增加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例如,位于蒙西干旱半干旱分界地区的鄂尔多斯市、巴彦淖尔市,通过农村土地整治、灾毁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突破了原有农业自然条件限制,改善了农业生态环境,因此由原甘新区划入内蒙古高原区;二是围海造田开发原有水域、沼泽等未利用土地,新增海涂资源。近30年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围垦新增耕地908.6 km-、设施农用地3920.7 km-,特别是山东、江苏、辽宁、浙江四省所占比例高,达82.3%    

(4)农业结构调整。受农业气象条件、农产品市场变动、农业经营主体变化等影响,农业生产结构发生了区域性、地方性转变,导致农业区的空间变化。例如,围垦造田和设施农业建设,促进海洋农业区的结构性调整,转向发展以设施农业为支撑的海岸带养殖业和经果种植业;鲁、豫、皖、苏四省棉花产量持续下降,大面积改种小麦、玉米等低人工成本的粮食作物,这一结构调整促使黄淮平原农业一级区空间南移西扩,以及京津冀鲁平原丘陵区二级区数量增加。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