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科学生童年期虐待经历近期生活事件与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关联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2月27日

青春期是多种心理行为问题的高发时期,其中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on-suicidal self-injury,  NSSI)为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常见公共卫生问题。国内外多项研究提示,童年期不良生活经历,特别是童年期虐待(childhood abuse, CA)是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另有研究显示,多数大学生长期在外生活,经常会遇到各种应激性生活事件,如学习、生活、人际、恋爱、就业等方面的压力与困惑,这些应激性生活事件易诱发心理病理问题,同时又是自伤行为较强的危险因素。本研究通过调查医学专科大学生自伤行为、童年期虐待及生活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提供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于2016年10月选取安徽省某医学专科学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大一、大二63个班级。将抽取班级的全部在校学生纳入调查,剔除不愿意完成问卷者,并去除有明显逻辑错误或漏填率>>15%的问卷。共发放问卷1 958份,回收有效问卷1 875份,有效率为95.8%}其中男生517名(27.6%},女生1 358名(72.4%);一年级学生1 315名(70. 1 % ),二年级学生560名}29. 9%);农村学生1 457名(77.7%),城镇学生418名(22.3 %}。平均年龄为(17.611.0)岁。研究内容获得学校和学生家长的知情同意,并通过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伦理委员会的审查。

1.2方法

1.2.1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年级、户口所在地(农村、城镇)等内容。

1.2.2童年期虐待采用B ernstein等编制的童年期创伤问卷简化版,赵幸福等利用我国人群样本对该量表进行了评价和修订。本研究选取汉化简版儿童期虐待问卷(SF)中童年期虐待分量表,量表共巧个条目,每个条目对应的均是“从来没有这种现象”“偶尔”“有时”“经常”“总是”5个选项。本次调查以“有时”“经常”“总是”为阳性条目,累计各条目总分,"0分”计为“无童年期虐待”,1分计为“有童年期虐待”。本研究中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良好,Cronbach a系数为0.7681.2.3青少年生活事件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多维评定问卷(Multidimensional Life Events Rating Ques-tionnaire for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LERQ) }8}。该问卷有5个维度(家庭生活、学校生活、同伴关系、健康成长、恋爱与性)43个条目,为自评式问卷,调查被试最近0.5年内是否经历过以上条目对应的事件,再根据实际经历或感受描述对自己的影响程度。若问卷中所列情境或生活事件没有经历过,计为。分;若发生过,按“没有影响”“轻度影响”“中度影响”“重度影响”“极重度影响”分别计为。一4分。根据问卷总分,将受试对象分为低水平组(蕊P25、中等水平组(} P25一尸7。高水平组组进行分析。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8701.2.4非自杀性自伤行为调查受试者在过去1年内是否存在不以自杀为目的的自我伤害行为以及各种自伤行为的发生频率。自伤行为包括故意打自己,故意拽头发,故意撞头或拳头击打其他物体,故意掐自己或抓伤自己,故意咬伤自己,故意割伤或刺伤自己,故意服用药物、饮酒或吸烟等,故意吞食异物8种情况,合计各种自我伤害行为的发生频率为总体自伤频率。总分越高,说明自伤的程度越严重。将总体自伤发生频率)1次者界定为有自伤行为。本研究中,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0.71401.3质量控制根据知情同意的原则,以匿名的方式要求学生在20 min内完成问卷调查。调查使用统一的指导语,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质控人员现场解答学生的疑问,并负责收集、审核调查表。

1.4统计学分析采用EpiData 3.1软件进行问卷录入,使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尸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级和户口所在地大学生童年期虐待、NSSI和生活事件检出率,并建立二分类非条件回归模型分析童年期虐待和生活事件对大学生自伤行为的影响,检验水准   

自伤行为和童年期虐待经历的检出率分别为14. 7%和53.7%。男女生自伤行为、童年期虐待经历检出率和生活事件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尸值均>0.05 )。大一学生童年期虐待的检出率高于大二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4.286,P<0.05)。

2.2不同童年期虐待和生活事件水平组间青少年自伤行为检出率比较有童年期虐待经历的大学生自伤行为检出率(17.3%)高于无童年期虐待的大学生(11.6% ),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生活事件水平的升高,大学生发生自伤行为的风险呈增加趋势  

许多调查发现,童年期虐待会对青少年的健康危害行为和身心健康带来负面效应[14,IS},同时,生活事件也会增加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风险。本次调查证实,童年期虐待经历和高生活事件水平是青少年自伤行为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但在中高水平近期生活事件组中,童年期虐待对自伤行为的作用有限。童年期不良经历、近期生活事件和个体身心健康之间可能存在较为复杂的关联。Martorell等研究表明,早期创伤经历是生命后期精神问题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而在控制早期经历的影响后,近期生活事件与精神问题的关联无统计学意义。

Stumbo等认为,成年阶段的不良经历对个人生活质量、身心健康和社会功能的影响高于童年期不良经历。杨林胜[zl}发现,儿童期虐待对青少年抑郁的作用部分是通过近期生活事件介导的间接效应,中学女生儿童期虐待对间接效应有正向调节作用。    

本研究调查了医学专科学生童年期虐待和生活事件与自伤行为的关联,但本研究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本研究采用横断面调查,因此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无法确定;其次,回顾性偏倚难以避免,特别是童年期虐待评定的部分条目较为敏感,可能会影响调查对象的真实填写。今后需要在队列研究中进一步验证童年期虐待和生活事件对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影响以及其中潜在的机制。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