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和特点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26日

德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这是德国的悲剧,但是他们在很短时间内恢复发展,繁荣起来,尤其在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创造了被誉为“德国速度”的时代声誉,一跃而成为世界第三位强国。究其德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德国高度重视教育,是世界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并坚持从经济社会实际出发发展教育,德国的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世人著称。德国产生出许多世界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为德国、为世界的教育现代化作出重要贡献。

一、德国教育现代化的历程    

16世纪以前的德国是一个由众多小公国组成的,政治经济落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输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而1517年由马丁·路德发起的宗教改革,这两者不仅是一场在德国发生的促进欧洲社会从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的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推动教育发展创新运动。德国人文主义代表斯图漠于1538年在斯特拉斯堡市创办第一所文科中学,并采取分级教学制度,从7岁到17岁分10年级,与大学相接,并按固定课程和教科书教学,这一教学计划被西方教育史家认为在教育实践上首创了分级教学组织形式和固定课程。以路德为首的一些宗教改革家把教育作为改造教会与改造社会的不可缺少的工具,大力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他们针对当时的寺院学校的教育制度及状况提出尖锐的批评,并提出了普及义务教育、政教分离和建立新学校制度等教育改革的主张。马丁·路德认为,国家应当像强迫民众服兵役一样,强迫他们将自己的子女送进学校接受教育。新教在这场宗教改革运动中取胜,统治阶级采纳了宗教改革家的建议。

一些公国开始重视教育,新学校发展计划应运而生。其中,维滕堡公国最早于1559年率先颁布了义务教育法,施行强迫教育。并同时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学校制度,它包括有:德语学校、拉丁学校、文法学校、高级修道院学校、大学等。德国各公国纷纷效法,大批学校建立起来,使德国成为当时教育最发达的国家。直至到1794年,普鲁士邦国以法令形式把教育机构收为国家机构,其它各公国纷纷效法,国家从教会中夺回了教育权,德国又成为西方国家从教会手中夺回教育权最早的国家。一些西方教育史家认为,德国的国民教育制度的建立早于法国100年,早于英国200年。   

18 , 19世纪是德国教育体系奠基的重要时期17世纪英国的工业革命和18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对德国有巨大影响,促进了德国工业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同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也促进德国进人一个批判时代,涌现了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包括教育家。最为著名的教育家是19世纪初由普鲁士教育部长威廉·冯·洪堡等领导的教育改革引发的教育创新。首先他强调人人应受同样的教育,建立了公共学校网,强化小学四年的初等义务教育。其次为中等教育设计了一个多向分流并允许不同学生选择的学制,使不同学生都能获得适合自己的教育机会。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以后德国的中等教育逐渐发展成为三类学校:培养技术工人的主体学校、培养技术员的实科高中和主要为进人大学服务的文理高中。同时各类学校都能相互沟通交流,除获就业外,都能获得进人大学的机会途径。第三,著名教育家福禄培尔创办幼儿园,在世界是首创,推进幼儿园和幼儿教师培训发展,形成一整套幼儿教育体系,推动了德国和世界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第四,建立起优良的教师教育体系。18107月颁布普鲁士教师资格考试教师救令,救令规定只有通过国家考试者才能获得教师资格证书,得以任用。各种师范学校应运而生,并开始成为一种真正独立的教育机构。逐步建立起系统的教师教育体系。提高了教师的声誉和工资待遇。稳定了教师队伍,大大提高教师任职资格,提高了教师质量。第五,洪堡对德国乃至世界最大贡献的是在一批学者专家支持下创办柏林大学,推动高等教育改革。洪堡坚决主张把大学发展成为高级的学术教育机构,他提出大学教育三条原则影响深远:独处、自由与合作三者相统一的原则;教、学与研究三者相统一的原则;科学统一的原则(哲学院带头从事科学实践活动,从而产生了许多科学分支,出了一批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与哲学家。柏林大学模式开启了历史先河,使得德国大学成为各国学习的典范。柏林大学创办后,一批大学按它的模式在德国创办起来,包括布莱斯劳大学、波恩大学、慕尼黑大学等等,一批具有现代风格的大学逐步取代了旧有的高等教育结构,从而极大推动了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0世纪上半段,德国经济发展超过了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于其扩张发展要求,它发动了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均以失败告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国不仅要清除纳粹及军国主义的影响,恢复和发展各类学校,而且要适应世界现代化发展潮流,推动教育转型发展。20世纪60 , 70年代是联邦德国教育发展的黄金时代。在人力资本理论和公民权利运动冲击下,联邦德国的教育政策不仅关注到教育质量,而且高度关注教育公平。在学校教育中,加强科学知识教育,建构以科学为主的课程体系,大大削弱教会对教育的影响,改变按宗教信仰,按传统等级划分学校的原则。

通过制定颁布《教育结构计划》和《教育综合计划》,明确提出教育分为四大领域:3周岁起的儿童设置学前教育;初等教育包括14学年级的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主体中学、实科中学、文理高中,中等教育第一阶段包括510年级教育,在这一阶段,必须向所有学生提供规定的相同的基础教育,所有建立在之上中等教育第一阶段之上,并且与其直接相衡接的学校形式,独自属于中等教育第二阶段,每个学生有较大选课自由;与中等教育相衔接的高等学校和其他具有职业资格的机构。就中小学教育而言,实施到16周岁的普通义务教育,制定一种大多数学生经过10年学习后可以达到的毕业标准。高等教育也进行了重大改革,除新办一批高等学校外,弦调办学形式的多样化,以适应社会经济需要,满足更多青年享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把以前的工程师学校、中专学校等改建成高等专业学院,学制3年,注重培养实用技术人才为目的,社会反映很好。在这些高等专业学院毕业后还可升人大学,选修相应专业。    

20世纪80 , 90年代,德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德国“制造”闻名于世,成为世界第三、第四大经济体,教育是其科技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支撑。80年代以来,适应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德国加弦了外语教育和计算机教育,加强了个别化教学和尖子学生培养,同时注意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渗透。1982527日,联邦德国文化教育部长联席会议通过了《关于相互承认一体化综合中学毕业生的总纲协议》,规定了一体化综合中学的毕业资格与主体中学、实科中学、和文理高中的相应学级的毕业资格相等同,规定了一体化综合中学的各科目教学的总学时和周学时。通过学校内部的多样化、灵活的分组教学,分别培养如3类中学那样不同类型人才,在综合中学毕业后,一部分学生进人大、专学院深造,一部分则进人职业学校、职业培训后就业。1991/1992学年在原联邦各州就读一体化综合中学的学生占各类中学总数的8 % 0 80 , 90年代德国职业教育在过去的基础上有了重大发展。198112月《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在联邦议院通过,并于198211日生效。《联邦职业教育促进法》对联邦和各州经费支助进行专门规定。联邦直属的联邦职业研究所对联邦和各州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进人20世纪90年代,以德国东德和西德统一和促进东德作为联邦5个新州重建为增长的职业教育又有了新的发展。这5个新州的大部分年轻人获得了联邦和州的特别项目经费以及欧洲社会基金的资助,接受了良好的职业培训。2002年联邦职业教育学术大会召开。大会主题:“全球化社会的职业教育:21世纪前瞻”。2000多名世界各地职业教育界人士参加了大会,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出席了大会。这是欧洲乃至全世界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盛会。80年代,联邦德国高等教育十分重视产学研的结合,重视自然科学的研究并及时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极大地促进科技进步。德国大学科研机构发达,既有同院系平行的校一级研究机构,也有隶属于院系的研究所或讲座。德国高校师资既是教学工作者,也是科研工作者。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在联邦层次、州层次、和高等学校层次实施了一系列行动计划,有力促进高校与政府、企业、行业、社会团体等合作,科技进步成果累累,德国成为世界第三第四大经济体与此密切不可分。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