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农业发展模式的研究前言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07日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农业、农民、农村工作一直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农业发展的一种体现与外在标志。农村经济的发展成效主要体现在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加两方面。其中农业的发展还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问题有着紧密联系。品牌农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顺应时代发展的契机,品牌农业的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部分,能够代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工作,通过发展品牌农业可以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拉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自我国获得 WTO 入职资格后,品牌农产品的市场竞争越发激烈,来自外国的品牌农产品纷纷进入我国,参与我国的市场竞争,使我国的农产品面临严峻挑战。为了扭转这个不利局面,凸显我国农产品的竞争实力,我国政府作出了相关举措。

2005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我们应该要着重于发展特色农业,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选择具有地域特色的农产品进行重点开发,着重培育具备市场潜力的农产品品种,尽快形成一个具有竞争力的产业体系,整合特色农产品品牌,支持做大做强品牌产品。

2006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地推动特色农业的发展,生产绿色食品,支持生态农业体系的建设,保护现有的农产品知名品牌,培植主导产业,壮大产业规模。同年,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要求,要加快品牌农业的发展进程,因此,农业部根据这一要求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农业品牌化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该《意见》的出台,标志着品牌农业的发展已经成为农业发展的首要事宜,我国的农产品也由此步入了品牌时代。这是自 2005 年开始连续两年提出要发展特色农业,注重农产品品牌的发展充分凸显出品牌农业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工作。2010 年农业部办公厅发出的《关于推进农业品牌工作的通知》显现出了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农业品牌的建设具有一定的紧要性。2014 5 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要促使“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战略思想,改变农业的发展方式,即由传统的种产品转变为种“品牌”。

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阶段,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由高速发展转为中高速;第二个方面是中国经济的结构,由过去的低端转向高端;第三个方面是从经济的增长动力来讲,要推进科技创新。与此同时,我国正在加速发展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已处于关键时期。积极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是重要的举措之一。发展品牌农业是提升我国农业竞争力,拓宽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渠道,推进我国高效、优质农业全面发展的必然选择。

章丘市物产丰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自然资源丰富,以其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多享誉中外的名优农产品。如章丘大葱、龙山小米、明水香稻和鲍家芹菜等。章丘市前后承担实施了农业部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农业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全国棉花标准化基地示范县(市)、全国粮食高产创建整建制示范县(市)、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等多个项目,一连两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县”、“山东省农业产业化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并且在 2013 年十一月荣获“全国品牌农业示范县”称号。品牌农业的发展可以带动附近产业带的兴起与发展,可以拉动经济的增长,拓宽农民收入来源渠道,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进程。

1.1.2 意义

1.1.2.1 理论意义

品牌农业代表着现代农业发展的程度,以生产优质产品作为基础,以提供优秀的服务作为支撑,再加以配备完整的标准化系统机制,渗入到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其中以产品生产前环节、产品生产过程中环节、产品生产完成后环节为主要代表。自20世纪 90 年代以来,品牌农业的发展就备受学术界的关注,我国学者积极投入到品牌农业的相关研究中。本文以章丘市为例研究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一方面适应了现阶段现代农业发展的节奏,另一方面,为学者研究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提供借鉴。

1.1.2.2 现实意义

章丘市农业发展是章丘市发展品牌农业的典型实例,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势,积极发展品牌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是促进章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使农业的发展对传统产品向品牌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品牌农业研究综述

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同样的农业经济的发展也要早于我国。如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国家较早地研究了品牌,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上述国家的学者加大了对品牌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此外,英国出版了《品牌管理》一书,这本书在当时的影响力是最大的,因为在 1955 1996年间,品牌研究学者们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发布在了国际著名学术刊物上,恰好这些品牌管理论文被全部收录进了这本书籍中;David A Aaker(艾克) Kevin Lane Kelle (凯乐)在品牌研究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二者在该领域拥有强大的影响力。David A Aaker(艾克)一直以来被赞誉为品牌管理研究范畴的“集大成者”,并且被人们尊称为品牌资产管理的“鼻祖”。 David A Aaker(艾克)在 1991 年出版了《品牌资产管理》一书,然后,他在 1995 年又出版了《建立强势品牌》一书,另外,他还在1998年出版了《品牌领导》一书。这三本书的出版对全球的品牌运作产生了深远影响,由此这三本书被称为品牌创立与管理的“三部曲”。而 Kevin Lane Kelle(凯勒)则是被世界公认的品牌战略研究范畴的知名的权威学者,他出版于 1998 年的《战略品牌管理: 品牌资产的创造、衡量和管理》专业著作被全世界的著名商学院以及知名的跨国企业所选用,因此,这本专业著作有“品牌圣经”的佳誉。国外关于品牌农业的理论研究,学者们大多集中在对品牌农业的内涵、农产品品牌创立与建设、农产品品牌的经营管理、农产品品牌质量认证,政府对品牌农业发展的政策支持与措施等方面进行探究与思考。

1.2.1.1 品牌农业内涵

在国外,由日本学者藤田昌久提出的品牌农业的概念和特点是更完善的,他结合了在上世纪六十年代起源于日本的“VOVP(一村一品)和上世纪九十年代的“Michin Eki(路边站)做法的实例,给出了品牌农业的定义,他认为,品牌农业是一种“创造型自然农业”,根植于土地,自然资源,包括渔业,林业,加工业,旅游等在内。藤田昌久认为品牌农业必须是建立在识别,培育,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历史资源、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基础上,为了某一个特定的乡村,或者地理区域的独特产品或服务而发展,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农村发展总体战略。

1.2.1.2 农产品品牌创建

在农产品品牌的创建方面,德莫 J·海耶斯等开展了一个比较有意义的研究,海耶斯认为,顾客对品牌特别认可,然而个体农户因其生产规模小、产出能力有限,难以承担因模仿品牌所产生的巨额成本,因此为了获得顾客对自己产品的认可,农户必须采取一种手段,如限制自己生产的产品的供应量,努力创建属于自己的品牌,只有采取这种方式,个体农户才可以获得些许的营业利润。

1.2.1.3 农产品品牌管理

国外学者以布赖恩 G·因内斯为代表,在农产品品牌管理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布赖恩G·因内斯等从农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两个层面出发,一个是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出口所占的比例,另一个是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能力,进行研究和思考,提出务必经过进行农产品的品牌管理才能提高农产品在国际市场出口中的比例,从而达到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的目的。他认为一个国家农产品品牌的竞争能力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国家品牌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了该国农产品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强弱,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可以提升竞争力,反之,坏的国家品牌形象则会大大降低农产品品牌的竞争能力,使之处于不利地位,因此,对于同一个农产品品牌,我们不仅仅要特别关注农产品优化机制的建设,同时,还需要注重农产品质量保证机制的健全和完善,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国家农产品品牌系列形象的维护与管理。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农产品品牌管理的各个层面环环相扣,才能有利于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形成竞争优势,从而大幅度提升其国际市场竞争能力。

1.2.1.4 农产品品质认证

农产品品质的认证,不仅与农产品的生产环节对品质的保证有关,还与农产品的销售流通环节对品质质量的把控程度有关,更与农产品在市场上的认可度有着紧密的联系。对于不同学者对品牌农业各方面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而在农产品品质认证研究领域,曼努埃尔·冈萨雷斯·迪亚斯等则是较有代表性的学者。他在分析和研究西班牙鲜肉品牌时,研究发现农产品质量在农产品生产经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由此提出了农产品质量认证组织的工作流程,而农产品质量认证的组织形式可以根据各个品牌的具体需要进行建立,不同的专门化品牌可以创设不同形式的农产品质量认证组织,当然,在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中必然会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象,我们可以通过品牌的专门化来解决这一问题。

1.2.1.5 政府对农产品品牌的扶持

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了推动品牌农业的发展,其关键性问题是推动农产品品牌的发展,而当地政府的农产品品牌的支持则是有利于其发展条件之一,也可以说是前提条件。让·克里斯托夫等通过研究发现,政府对农产品品牌建设的扶持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欧盟国家的农产品品牌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正是因为有欧盟政府的支持,欧盟农产品品牌才能取得重大成就:欧盟通过制定食品商标政策,并成功地实施了此政策,一方面促使了欧盟有 572 种农产品得到了政府的保护,另一方面促进了农产品品牌的创设与发展,从而提升了区域农产品的竞争力,同时,农产品品牌政策的实施还成功地推动了农产品的差异化发展,增加了农产品发展的多元化。农产品的差异化不仅可以满足不同顾客对不同产品的需求,也可以加强对农产品归属的整合与管理,因此大大减少了农产品的生产成本,继而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不过,让·克里斯托夫同时也指出,虽然食品商标政策的推行对农产品品牌的建设十分有利,但这也容易出现官员腐败的现象,由此导致国家对农产品失去认可。

1.2.1.6 品牌战略管理步骤

实施品牌战略是促进品牌农业发展的有效措施。品牌战略的实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分步来进行。日本的八卷俊雄对日本品牌农业战略规划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的品牌农业战略管理需要分布在三个不同的层面上,在每个层面上进行分步管理,即品牌农业战略国家层次管理、品牌农业战略县级层次管理和品牌农业战略农协层次管理。八卷俊雄认为每个层次的管理都有其不同于其他两个层次管理的地方,只有把这三个层次的战略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使日本的品牌农业得到迅速发展。日本在上世纪 70年代末开展的“一村一品”运动在整个世界农业发展的领域中颇具影响,随后在世界各地被广泛地推广。日本大分县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发源地。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以及韩国等国家,基于彼此互利互惠,纷纷与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发源地——日本大分县进行了相关交流,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效仿日本的做法,开展了“一州一品”运动,洛杉矶借鉴了日本的发展经验,设立了“一村一品”节。东南亚的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也都效仿日本,开展了有关品牌农业的发展研究。

1.2.2 国内品牌农业研究综述

我国最早于 1999 年开始进行品牌农业的研究。

林荣清(2013)认为,崔超登是国内最早进行品牌农业研究的学者。崔超登于 1999 年发表了一篇题为《发展我国地区色品牌农业的探讨》的论文,该论文被刊登在特区经济杂志上面,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到了“把地区特色品牌农业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整体附加值的战略方向”。

崔超登(1999)认为,影响现代农业竞争力的有两个重要因素,第一个重要因素是农业的规模化经营程度,另一个则是农业品牌化的发展进程,大力支持区域特色品牌农业的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的竞争优势,使区域农产品逐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发展区域特色品牌农业时应该遵循四个基本的原则,即“抓技术”、“树品牌”、“重流通”、“求规模”。自从崔超登提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品牌农业这一观点后,立刻掀起了国内学者对发展品牌农业的研究热潮。

1.2.2.1 品牌农业的内涵

关于品牌农业的内涵,国内学术界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罗德鉴(1999)认为,品牌农业,是指在利用农业原料生产商品的前提下,坚持以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需求为导向,以商品的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有效的结合商品各个环节的流程——商品生产、科学研究、商品流通、产品服务,形成一个系统体系的经营性农业。品牌农业以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为基础进行建设和发展,并且在市场上,具有很高的声誉以及较高的品位。其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以优质和特色求生存。品牌农业是以在充分利用自然、劳力和产品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所形成的“一镇一色、一村一品”为基本,所开发出来的具有较高品质,较强生命力的特色产品。(2)以系列化技术配套求发展。品牌农业需要农产品品种、生产、运输、仓储、保险、加工、包装、营销等方面的相互连接融合,配套成龙,形成一系列的技术体系,发挥产品的竞争优势。(3)以技术争优势。需要不断的更新技术支持,转变生产工艺,扩大品牌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加工,根据市场的需求开发出具备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品味档次高等特点的名、特、优、新产品,保证农产品经久不衰的优势;同时以严格的技术标准保证产品信誉,不断开拓出广阔的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覆盖率。

 张明沛(2003)提出品牌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是指农业生产经营者经由有关质量标准体系的认证后,获得相应的商标注册权,在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知,并且能够取得消费者的高度信任,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市场销售能力,能够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

干经天,李莉莎(2003)认为品牌农业是一种新型农业,以标准量化农产品的生产,采用区域化的布局形式监控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并对农产品实施产业化经营和规范化的管理,把该产品交由相关部门审核,获得质量安全认证证明和商标注册权利, 能够在市场上拥有较高的知名度,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认可,在市场竞争中具备明显的竞争优势,在市场上的份额占有率较高,能够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娄向鹏(2013)在《品牌农业:从田间到餐桌的革命》一文中指出:品牌农业放弃了之前以家庭户为生产单位进行生产经营的落后模式,转向现在以获取较高效益为目标而采用规模化经营方式的规模农业;品牌农业是坚持保质保量、确保产品安全健康的品质农业;品牌农业是严格按照量化标准进行产品生产、产品加工的、始终坚持一贯标准的标准化农业;品牌农业是经过恰当筛选农业原材料并对其进行加工和包装,从而使农业价值增值的农业;品牌农业渗透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之中,对全产业链进行全程把控,确保产品的质量与安全,实现了品牌农业与现代商业的对接。

1.2.2.2 品牌农业战略

林荣清(2013)认为奚国全和李岳云两位学者是我国较早研究品牌农业战略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越来越快,在这种背景下,国内外农产品的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我们必须推行品牌农业发展战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不仅仅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获取利润的空间,还有利于进行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开拓,增加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份额;此外,实施品牌农业战略也将积极的推动我国农业全面向高效、优质农业方向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白光等(2006)撰写了《中国要走农业品牌化之路》一书,他在此书中提出,当前国内外的农产品竞争日益严峻,在这种形势下,推动农业的品牌化发展是加快农业产业化的深入发展、提升农产品及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大举措。

杨全顺(2004)在《农产品品牌战略探析》一文中提到,在激烈的农产品市场竞争中,拥有名牌农产品是获得市场份额以及高额利润的前提,因此,农业经营主体很有必要把创建名牌作为核心战略,建立自己的品牌,打造自己的名牌。

陆国庆(2002)在《区位品牌: 农产品品牌经营的新思路》一文中表明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克服农业衰退的问题,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态度来支持、推动品牌农业战略的实施,推动区域农业品牌的法制化与组织化,建立健全区域农产品认证体系,促进农产品品牌的推广。

季明川认为,农产品品牌战略的实施具有两方面的重要意义,一方面是,有利于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达成,另一方面是,有利于提升我国农产品的出口竞争能力。另外,他以山东省为例,在深入分析了山东省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制约品牌农业发展因素的基础上,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五个促进山东省品牌农业发展的战略措施。

王兆峰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实施品牌农业战略是促进农业发展新市场形成的根本措施。

林荣清(2008)认为,品牌农业战略可以实现一举多赢。首先,可以实现农产品市场风险的有效规避,增加农民收入,其次,可以大幅度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再次,减少购买者的风险,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1.2.2.3 品牌农业建设

(1)品牌农业建设现状

从有关品牌农业建设研究的文献看,我国品牌农业建设的现状有:一是目前我国品牌农业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有所提高,标准化生产正在一步步加强,但绝大部分地区的品牌农业仍处在创品牌阶段,品牌意识不够强,只注重品牌实体产品的一些特性,缺乏对品牌核心部分即品牌文化理念的设计与营销的涉及;二是农产品品牌多而杂,知名品牌少;三是品牌农产品的规模小,成本高,生产力低下,产业化程度低;四是品牌稳定性较差,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四个,第一个是品牌农产品的质量不过关,第二个是品牌农产品的销售不具有持续性,第三个是有关品牌农产品的服务不太到位,第四个是品牌农产品的市场定位还不够明确。

(2)品牌农业建设问题

尽管我国品牌农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其时间短、理论指导缺失、不到位等原因,当前我国品牌农业建设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特别体现在如下五个方面:

第一,我国农产品的质量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农产品安全缺少应有的

安全保障机制,农药的过量使用,造成了农药的残留,有害生物存在着比较大的安全

隐患。

第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规模普遍偏小,难以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的集聚优势。

第三,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和营销观念比较薄弱,品牌效应不强,标准化程度低,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体系。

第四,品牌农业组织制度安排严重不当,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合作组织的发展不健全,组织薄弱,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效性差,农业合作组织发展缓慢,农业企业与农民的关系不够紧密。

第五,国家针对品牌农业的发展规划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缺少有效的政策支持,农业的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市场体系不完善。

(3)品牌农业建设对策

阎寿根(2000)提出:我国的农产品供给发生了改变,我国的农产品买方市场已经初步形成,从整体上来看,农产品的供给已经从长期短缺变为供给总量基本上实现了平衡,在丰收年度会有所剩余 ,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也发生了改变,由过去单纯的追求农产品的数量向追求农产品的质量转变,并且人们对具有特色的农产品的供给提出了需求,依据上述事实,提出了量化农产品的生产标准不仅是发展品牌农业的基础,也是推进品牌战略发展的基本条件。

翟建松(2002)认为要想促进品牌农业的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农业资源的潜力,以此来拓宽品牌农业发展的渠道,增加其资源基础;积极地推动农业的规模化生产经营,加强、强化品牌农业发展的市场动力,使农业科技成果进行快速转化应用到农业生产领域,为品牌农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另外,积极施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管理,为我国发展品牌农业提供质量保证;对相关的农产品品牌加强其产权保护,为农产品的快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冷志明(2004)针对我国品牌农业的发展提出了以下战略思想:依据目前形势的需要,可以选取若干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产区作为重点发展对象,采取一种农产品对应一个既定的发展思路,在对主要的目标市场进行明确和细分的基础上,选择一套实用的技术和相应的扶持措施,积极地与一批龙头企业进行合作,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品牌带动效应,集中力量进行农业品牌的重点培育,尽快形成一批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优势农产品品牌辐射和带动我国农业的发展,促使全国农业竞争力整体水平的提高。

方中友(2006)认为,对于品牌农业的发展与建设,我们可以通过对国家级品牌的保护来支持区域优势品牌的发展,同时积极推动对弱势品牌的扶持与建设。

东智(2006)提出,鉴于国外品牌农业的发展经验,我国品牌农业的发展,需要利用科技、人才以及先进的工艺设备,开发出名牌产品,并且需要特别重视农产品的质量,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的信誉,另外,政府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对品牌农业的发展加以扶持,同时做好农产品的市场营销工作。

林晖(2006)提出发展品牌农业,还需要增强国人的品牌意识,完善政府的政策支持,实施品牌农业的创建与监管并重,维护好农业品牌。

张国江(2007)提出品牌农业的培育需要以质量管理为抓手,以规模化生产来提升品牌农业,以农业的产业化促进品牌农业的整合。

1.2.3 简要评述

总结国内外对品牌农业的研究,专家学者们基于不同的视角对品牌农业的内涵、农业品牌的创建管理、农业品牌战略、品牌农业建设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对我国当前和今后的品牌农业的发展具有指导意义。

目前,国内对于品牌农业的内涵研究尚不够深入,应该将品牌建设与农业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以品牌运作,提升农业的发展水平与层次。我国品牌农业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先进的品牌理念的引进和吸收,中国的创新是非常少的。

我国今后的研究可以从如何因地制宜的创建品牌,发展品牌,对品牌农业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深入研究品牌农业成长性测评的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本文在归纳、整理国内外品牌农业的内涵、品牌农业的发展战略和品牌农业的建设等基础上,提出品牌农业的概念以及发展品牌农业的必要性。在基于研究国外品牌农业发展的模式上,针对章丘市品牌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适合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的模式。

基于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模式研究,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以章丘为例的背景和意义,笔者在归纳、总结了国内外有关品牌农业发展的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本文研究主要包括的研究内容,采取的研究方法以及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品牌农业的基本内容和基础理论。首先,本章界定了品牌农业的内涵,概述了品牌农业所具有的主要特性,分析了我国为什么要发展品牌农业,即发展品牌农业的意义,另外,对品牌农业与现代农业之间存在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对本文写作的理论基础进行了阐述。

第三章,国内农产品品牌发展现状。本章主要概述了我国农产品品牌意识正在增强,农业经营主体——企业和农户正在逐步注重品牌建设,商标的注册数量也越来越多。在从事农产品生产经营的政府、非盈利组织、企业和自然人等主体中,企业注册商标居多。虽然我国农产品驰名商标数逐年增加,所占驰名商标总数的比例也在增加,我国的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我国农产品的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第四章,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现状。首先介绍了章丘市品牌农业的发展情况,其次介绍了章丘市为了发展品牌农业所采取的具体做法,最后概述了章丘市的品牌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

第五章,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模式。针对上文中章丘市品牌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了章丘市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

第六章,结论。本章主要是对整篇文章研究内容的总结。品牌农业的发展进程能够体现现代农业发展的情况,发展品牌农业可以有效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也可以实现农业效益的增加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1.3.2 研究方法

基于经济学理论、区域发展理论,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加之对国外品牌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与经验启示,在全面了解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模式。

1)文献分析法。根据研究目的和内容搜索国内外有关品牌农业的文献,利用文献分析法分析、整理这些文献,为本文的写作奠定理论基础。

2)比较分析法。介绍国外品牌农业的发展模式,并与我国的品牌农业发展进行分析比较,得出经验启示。

3)系统分析法。基于对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系统的分析了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

1.3.3 技术路线

blob.png

1.4 本文创新之处与不足

1.4.1 创新之处

品牌农业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开发、拓宽国内外农产品市场的必然选择,以推动中国的高效率、高质量农业的全面发展。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以章丘市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为切入点,分析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的现状,针对章丘市的实践提出章丘市品牌农业发展的模式。弥补了我国学者对章丘市品牌农业个案分析的空白。

1.4.2 不足

笔者对于品牌农业发展模式的分析主要是针对章丘市现状进行论述的,不适用于全国地区。另外,由于笔者实践经验有限,在写作上不可避免存在疏漏之处。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