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京华烟云》中林语堂的自传色彩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6月26日

    

目前,林语堂小说三部曲之一《京华烟云》的研究成果颇丰。国内学术界主要探讨小说中译本的翻译策略和方法,包括异化、归化、直译、意译、回译、音译、文化翻译、显性翻译、翻译美学、语用翻译以及分析小说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评述小说的人物形象等。在论述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时,几乎千篇一律分析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或林语堂的女性崇拜意识等。林语堂也承认,小说的众多人物,尤其是女性形象是以《红楼梦》为创作模本,模仿或仿效《红楼梦》的人物形象。他说,《京华烟云》“大约以红楼人物拟之,木兰似湘云(而加人陈芸之雅素),莫愁似宝钗,红玉似黛玉,桂妹似凤姐而无凤姐之贪辣,迪人[体仁]似薛蟠,珊瑚似李纵,宝芬似宝琴,雪蕊似鸳鸯,紫薇似紫鹃,暗香似香菱,喜儿似傻大娘,李姨妈似赵姨娘,阿非则远胜于宝玉。林语堂在多个城市、国家的漂泊行旅为他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他不断地把自己旅行生涯的细节、情景等融人到自己的旅行书写中。林语堂除了提及体仁和阿非这两个次要人物与《红楼梦》的薛蟠和宝玉有关外,并未提及小说其余众多男性形象及其人物原型。因此,进一步分析小说中其他主要男性人物(如姚思安、孔立夫等)的创作原型可以丰富《京华烟云》的人物原型研究,并为林语堂其他小说研究的拓展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    

美国当代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和沃伦指出:“从作者的个性和生平方面来解释作品,是一种最古老和最有基础的文学研究方法。”通过传统的传记—历史的文学研究方法即传记式研究法,详细对比《京华烟云》的小说文本和林语堂传记资料(自传和他传)的相关文本,可以揭示小说中体现作者个性的真实成分。美国当代文学理论家艾布拉姆斯在论述艺术与个性相互关联的变量时曾说:“在一部文学作品中,不仅是风格,而且连同作品的人物、构局和总的主题内容都必须被认为是由其作者个性中的各种形成力使然,因而也表现了这些形成力。3换言之,文学作品创作的动力因素需要考虑作者个体性情、经历等,文学作品的风格、人物、结构和主要内容都是融合作者个性的能动因素。乔纳森·卡勒} Jonathan Culler)在论述文学的本质时也提出,文学是互文性或自反性的建构,“小说在某种程度上是关于多部小说的作品,是关于再现和塑造,或者赋予经验意义的作品。《京华烟云》中的许多人物、故事、情节与林语堂的人生经历具有更多相似或吻合,是一部挖掘林语堂“真实生活”及其所阅读的其他文本和他对生活经历的理解方式二者之间关系的“自传小说”。该小说与林语堂的传记资料之间从内容、语言上的互文性特征体现了小说虚构与社会真实之间的互动及二者间边界的模糊性。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