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空间美学视角下的公共艺术研究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3日

一、城市空间公共艺术概述    

公共艺术是两种内涵的结合,首先是公共内涵,强调的是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指明其受众是广大群众、发生地点是公共空间;艺术内涵表明其本质是美的载体,是运用各种适合于公共场域的表现手法而展现出来的艺术之美。因此,公共艺术应该是有助于从形态美和精神美上增强公共空间整体美的存在。城市公共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它的产生与发展不是偶然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佐证之一。当代城市空间公共艺术的范围已经不再局限于园艺或城市雕塑作品,城市空间布局、建筑形式等都已经成为了城市公共艺术的范畴,是城市空间、情感、场景、公众事物等的集合。综上所述,城市公共艺术所包含的范围是非常广的,根据其时效性、规模、形式、结构、情感等可细分出非常多的类型。比如通过艺术类型可分为雕塑、装饰、影像、园林艺术等,从表现形式可分为平面、立体等,从内涵上可分为写实的、抽象的、寓意的等。因此,公共艺术作品的设计需要根据现实空间的功能需要、情感需要、场景需要、文化需要等来决定,只有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后才能创作出适宜的公共艺术作品。    

城市公共艺术的内涵决定着它的特征,所有城市公共艺术都具有如下典型特征:第一,装饰性。公共艺术的首要作用是点缀城市空间、美化城市环境,装饰性是其作为艺术的基本特性。公共艺术的装饰性主要体现在空间布局的装饰性和表现手法的装饰性,合理、美观的空间布局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视觉感受,恰如其分的表现手法同样带来愉悦的精神享受;

二,实用性。现代城市发展重心是“人本建设”,以服务于民为宗旨。因此,公共艺术在装饰城市空间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实用性。比如与雕塑、壁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的公共设施,以浮雕为载体的具有视觉导向作用的过道和长廊,即具有实用性也增加了公共环境的美感和趣味感;第三,互动性。公共艺术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与城市空间、城市空间中的居民等相互协调共存的,互动性主要体现在物与物、物与环境、物与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满足城市空间审美需求、城市居民知行需求的同时给城市带来新的活力。公共艺术的上述典型特征也不是独立的,是相辅相成的,共同构成了公共艺术的独特性。    

成功的公共艺术不在于公共艺术作品本体的突出艺术性和经济价值,而在于是否做到了艺术性与公共性的相互协调,是否有助于城市社会与空间自然的协调,是否实现了城市情感与艺术形式的融会贯通。    

二、公共艺术之美对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推动作用研究    

公共艺术作为城市文化的宣传载体和城市形象的名片,对城市空间整体美感的构建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提升城市软实力的有效手段。    

()公共艺术对增强城市空间美感的双重促进作用    

城市空间的构建是否具有设计美感与城市的系统规划息息相关,而公共艺术是城市规划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城市规划以公共艺术的形式表现出城市的细节美和形态美,从平面、空间等不同维度来勾勒城市的设计之美,从而从城市自身形象建设上去推动经济建设。良好的城市公共艺术作品是城市对外宣传的名片,是增加城市辨识度和知名度的有效媒介,随之而来的商业效应和经济效益能够直接、有效地推动城市经济的增长。此外,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污染问题,盲目追求经济发展带来了生态文明滞后是得不偿失的。当代城市中以环保为题材或以环保材料为载体的公共艺术作品数量越来越多,通过这种手段将艺术之美与可持续发展结合起来,运用循环生态哲学来进行公共艺术作品创作,在满足城市公共空间审美需求的同时实现生态文明建设,这种形式的公共艺术在满足当前经济发展需求的同时为子孙后代的延续留下宝贵的生态资源,从而从城市自身去推动经济的永续发展。城市空间的美感不仅仅体现在空间内优美的环境和亮丽的风景,同样体现在城市经济、文化的双重可持续发展。    

()公共艺术对弘扬城市文化内涵的名片作用    

公共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态实质上是隶属于文化范畴的,城市空间的公共艺术对城市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3}城市文化形成于历史积累和城市精神,公共艺术是这些风俗文化、人文精神得以表达的直接手段,而城市文化又给公共艺术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比如北京丰富的历史建筑和雕塑展现着北京的皇城文化特色,拉萨的佛教建筑群透露出浓厚的佛教文化气息。通过这些极具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向人们传达着城市、民族所追求的精神价值和审美需求,从而形成独特的城市文化。城市形象是由城市地理环境、风俗文化、建筑风格等公共营造的,城市旅游业的发达程度直接反映着城市形象的好坏。而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对城市形象塑造的帮助是十分巨大的,当人们来到城市旅游时,总会重点寻找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景点,对该城市的认知也大多建立在这些具有对方特色的景点或者艺术作品之上。比如到了长沙就一定会去橘子洲,到了武汉就一定会去黄鹤楼,这些建筑、雕塑都可以划分到公共艺术作品的范畴,他们对城市文化建设、城市形象塑造的重要性已不必赘述。这些公共艺术作品在推动城市文化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客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    

三、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    

艺术不是文化人的专属,要渗透到生活中去,公共艺术的存在意义就是深入推进生活与艺术的互动,培养人们的艺术素养,从而提升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质,艺术不应该都是曲高和寡,应更多地融入生活。纵观当代城市社会,互动性的艺术作品逐渐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成为公共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互动必然是多个个体共同参与,互动需要主体、客体、场域和媒介。}4}公共艺术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的过程就是典型的互动过程,其中互动的主体包括城市大众和公共艺术的创作者,这两者的思维、情感、技艺等构成了互动的主体;互动的客体主要包括公共艺术作品和城市空间环境,公共艺术创作者根据作品所处的空间环境、人文氛围等因素,从风格、尺度、主题、色彩、功能等方面进行艺术作品的创作,将这些要素融入到客观环境之中,以实现作品与空间环境的呼应和协调。此外,通过这种客观的表达手法和特有的人文气质来烘托周围空间的文化氛围,从而改善周围空间的环境。    

公共艺术与城市空间的互动性主要表现为以行为的方式(如语言、肢体动作、动作场景等)和以物的形式(色彩、造型等)进行。公共艺术的这种互动性逐渐构成了以人为主体,公共艺术作品为媒介,发生在城市空间环境场域中的情感、审美、技艺的互动与交流,并在这种互动过程中体现了公共艺术的社会价值,促进了城市的和谐与融洽。当代城市生活节奏快、压力大,人们在公共空间中参与到公共艺术的这种互动之中可实现放松与减压,这种微妙的情感体验不仅能帮人们舒缓情绪,还能够进一步拉近公共艺术作品与人之间的距离。公共艺术作品不仅能够增加城市空间的活力,同样能够帮助城市空间在功能和审美上实现提升,公共艺术作品一方面可以展现地方文化特色,另一方面也是识别城市的标志,同时给城市空间中的人们形成一种归属感,从而增强凝聚力。公共艺术的互动性是建立在艺术作品与城市空间价值互相匹配的前提之下的,也就是说,公共艺术作品不是简单粗暴的将某个艺术作品不假思索的置于某一公共空间之中。公共艺术作品应该具有地域性,而不是趋同性,要与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品质相互关联,在作品的创作初期要经过充分的调研和论证,结合人文、空间、环境等要素进行恰当的创作。公共艺术作品的重点是公共性,曲高和寡不是公共艺术所追求的,公共艺术作品需要被广泛接纳,艺术性再强的公共艺术作品放置到不合时宜的公共空间中只会显得突兀,破坏空间的整体性。公共艺术的互动性是多方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其目的是增强城市空间环境的宜居性,并在此基础之上向人们传达城市特有的精神文化,从而逐渐形成人们的精神归属。    

四、城市空间公共艺术设计的美感与情感体验    

设立公共艺术作品的初衷主要分为两大块,首先是提升城市空间环境质量,增强居住环境美感,为人们提供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其次就是增强人们的情感体验,使人们身心愉悦并感知城市的精神文化风貌。在美感形成的基础上加强艺术作品的情感表达,从审美和情感两个角度来增加公共艺术作品的表现力,已实现其历史使命。    

公共艺术作品之美来源于美感元素的积累,主要包括如下层面的积淀:首先,艺术形象之美的原始积累。主要包括人们从日常生活中总结和创造出的艺术形象,人类通过学习自然、开发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实现客观的合规律性与主观的合目性的统一。比如古代艺术作品中常见的花鸟鱼虫、象形文字等都是原始艺术形象美的积累;其次,艺术层面的材料美感积累。人们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和尝试,运用艺术语言将艺术之美通过某些材料表达出来,并选用恰当的材料使得材料本身的美感能够为作品增色。比如充分利用材料的质地、花纹、人格特点等来表达特殊的情绪,从而触动人们的感官,以帮助人们更好的理解和感知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意境往往是艺术家们所追求的某种特质,希望通过作品能够表达出某种难以言说的意蕴和境界,通过各种渲染手法将美感、情感等融于作品之中,使这种意境即迸发于空间之中又蕴含在作品之内。不同美感元素的融合、升华共同造就了公共艺术作品的特殊美感,从而在公共空间中打造出独特的美感,为城市空间增添生机和活力。    

公共艺术的情感体验也可从形、色彩、材料等角度进行分析。形主要是从作品形体的点、线、面三个维度来理解,比如点的聚集性和焦点性,或者通过点的不同组合形式来实现节奏的变化产生特殊的韵律,从而表达出不同的情感。或通过不同的线形、变化多样的曲面等方式表现出自由、流畅、浪漫的公共艺术氛围,抽象或具体的自由艺术形态在不断变化中营造出丰富多彩的情感体验。色彩之于情感体验的影响是最为明显的,强烈的色彩冲击直接表现出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人们在看到作品的第一眼就会奠定情感体验的基调,它是最重要的感官要素,是现代公共艺术设计增强艺术表现力,烘托整体环境氛围的重要要素。红色的热情、橙色的温暖、黄色的高贵与希望、蓝色的和平与安静等都能够帮助艺术家去表达作品所追求的意象与情感。材料因为其本身特质的不同,以及不同材料在人类文明中所代表的情感基础不同,使得材料也成为了公共艺术设计的研究对象,利用不同的材料表达不同的寓意十分凑效,如金属的冷峻、木材的淳朴、玻璃的轻盈、石材的稳重等。数千年文明的积累使得人们对于不同的材料有着不同的认识,对不同材料的审美也有一定的情感基础,艺术家们利用这些特点,将材料本身的特点与公共艺术作品的情感诉求相结合,从而更加深刻地表达情感,引起人们的共鸣。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