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5日


基于对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内容指向的分析,我们将从意识、知识、能力三个维度探析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即通过构建现代市民综合素质结构,找到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实践落脚点。  

 1.意识维度    

意识是人们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反映客观事物的主要思想和基本看法,在人的行为中通常以潜在准则或标准的方式指导或约束人们的行为根据“市民性,和“现代性,特征,以及新生代农村转移劳动力的群体特点,教育与培训应该在意识维度着重培养农村转移劳动力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法治意识法治作为一种生活态度,以人人平等、尊重民主、维护秩序为主要认识依据,它是现代城市社会秩序平台建立的基础现代社会活动的核心是实现社会人的权利和应得利益,每一个生活于现代城市社会的人都必须通过大家认可和共同遵守的秩序平台来沟通交换、创造财富。把法治意识的培养纳入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教育与培训的内容体系之中,不仅能够为他们的城市社会认知提供精神支持,还能为他们的城市社会活动提供方法指导,使他们能够了解、认可和遵守现代城市社会各项活动的秩序平台,做到主动学法、认真守法、遇事靠法其二,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意识由于长期生活在农村这一相对保守且强调血缘、等级关系的社会结构下,农村转移劳动力的自我需求和自我价值更容易被忽视,当他们进入城市,面对更加民主、开放、自我、平权的现代城市社会时,他们主体意识不强、缺乏归属感的不适性就会显现出来因此,要通过教育与培训激发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主体性,帮助他们消除对城市的隔离感,使他们能够形成“我也是城市主人”的自我意识,能够自觉将个人发展与城市社会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能够以主人翁意识和姿态融入城市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其三,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公民意识受我国城乡二元分割体制的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先赋性身份限制了其权利的平等享有,经济权利、社会权利和政治权利都受到身份性限制,整体缺乏话语权虽然,目前农村转移劳动力公民意识有所觉醒,其经济和社会权利上的平等性追求己经成为他们关注的内容,但是他们在政治权利上的公民意识仍然十分薄弱,消极参与大量存在,这严重阻碍了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的实现教育与培训必须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城市一员的平等政治参与意识,使其能够主动寻求话语权只有农村转移劳动力充分享有公民权利,才能有效承担公民义务,从而消除城乡隔离,进一步增强对城市的归属感。  

 2.知识维度   

知识是人类认识的成果,是形成个体素养和发展潜力的重要力量在社会生产生活日益知识化的今天,劳动力的整体规格正在逐步从“金字塔型”向“橄榄型”转变,整个结构日趋扁平化,即随着社会生产过程中科学技术含量的提高,劳动生产过程所需的经过训练的劳动技术工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比重逐渐增大面对城市社会知识化的快速发展,农村转移劳动力作为城市社会一员,必须通过教育与培训实现个体素质的不断提升,成为知识型劳动者根据我国城市社会现代化发展需要和农村转移劳动力现有知识水平,教育与培训要在知识维度着重培养农村转移劳动力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文化知识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文化程度普遍低于城市人口的平均水平。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为10. 20年,而农村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7. 33年;城乡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比为20:1,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为4:1,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比为0. 91 :1,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比为0.37:1教育程度偏低和文化知识的缺乏导致农村转移劳动力面对城市现代化生产方式时,往往会表现为学习能力较弱、技能掌握性较差、工作无所适从的不足,急需获得文化知识补偿性和提高性教育与培训其二,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专业知识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大量传统手工劳动的产业和部门逐渐升级改造,岗位知识科技含量的提高要求工作人员实现知识化、专业化生产力发展对劳动者素质提出的更高要求,使得大量缺乏专业知识的农村转移劳动力难以满足工作岗位需要,有些人即使获得了暂时性工作,也难以应对生产岗位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挑战而最终被淘汰,因此教育与培训必须使农村转移劳动力具备在现代城市二三产业工作所需的各项专业知识,如工作岗位知识、安全生产知识、法律维权知识、求职知识等,使他们逐渐从体力型劳动者转变为知识型劳动者其三,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信息化知识我国社会的发展己经进入信息化时代,过去不会读、写和算的人被称为“文盲”,在现代社会即使会基本读、写、算,但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无法利用现代化生产生活设施的人,会被称为“功能性文盲”因此,教育与培训必须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信息化知识水平,使他们不仅能够利用信息技术便捷地获取工作信息,而且要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消费和体闲娱乐等,适应现代城市社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3.能力维度   

能力是个体完成一项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任何一种活动的完成都需要参与者具备一定的能力教育与培训不仅要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掌握在城市生存的能力,更要增强他们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体来讲,要在能力维度着力培养农村转移劳动力以下几方面内容:其一,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专业技术能力对于农村转移劳动力而言,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是个体在生产领域和生产方式的重大转变,为了能够在城市谋求一份工作并能够获得从事该工作的稳定性,农村转移劳动力必须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量农村转移劳动力并没有接受过适当的教育与培训,缺乏应有的专业技能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转移劳动力接受过短期培训的仅有20%左右,接受过初级职业技术教育或者培训的仅占3. 4%,接受过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仅为0. 13%,没有接受过技术培训的高达76. 4% 。面对大量的缺乏专业技能的农村转移劳动力,教育与培训必须着力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使他们具备从事城市某一领域工作所必需的专业技术能力其二,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际交往能力农民群体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以血缘关系为主导的,具有同质化倾向,然而市民群体的人际交往是以业缘关系为主导的,角色互动以职业为关系和纽带,具有异质化倾向基于两个群体不同的交往方式,教育与培训必须帮助农村转移劳动力形成业缘式人际交往能力,能够以职业为纽带建立和扩大自己的人际圈,能够通过与市民的深入沟通和交往消除城乡隔阂。其三,增强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是实现农村转移劳动力市民化发展的一项重要能力,学习能力的提高不仅意味着他们要进一步巩固己有的学习成果,更意味着他们要扩大学习的领域和范围,并把学习提高到自觉的、终身学习的层面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学习必须是全面的,即在他们适应社会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学习信息获取、追踪的方式方法,而且要在与他人交往和合作的过程中不断向他人学习;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学习必须是自觉的,即随着他们在城市适应性的提升和个体发展向更高层次的递进,农村转移劳动力将更加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将成为个体发展的内在需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更为强烈;农村转移劳动力的学习必须是终身的,即身处于快速流动的城市社会,农村转移劳动力要面对各种变化,不论是实现职业领域的主动流动,还是要实现阶层结构的向上流动,他们都必须学会学习、终生学习,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能。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