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ESC心房颤动管理指南更新解读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23日


 欧洲心脏病学会(ESC.)联合美国心脏病协会(OHO)于2006年制定了《心房颤动治疗指南》,随后欧美分别对该指南进行了更新口习。随着近儿年多个多中心大型临床研究结果的公布,2016年ESC将这些研究结果纳入其中,在原指南基础上更新了该指南,并于2016年8月发表。该指南虽然针对欧洲人群所制定,但对我国仍有很大启示与借鉴价值。本文将重点解读2016年更新的心房颤动(房颤)治疗指南中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的部分内容。  

 心房颤动是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超过600万欧洲人患有这种心律失常,全球患病率为100^200,随着社会不断老龄化的发展,其患病率在未来还会进一步增长。我国发病率目前约为0. 77 0 o,房颤患者的平均年龄也呈上升趋势,男性高于女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人群的5倍与3倍,同时其所导致的住院率和病死率也在逐步上升,房颤治疗已日益成为当今世界心血管领域的巨大挑战。以下列举的5条为该指南的重点和更新的要点,与临床实践密切相关,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房颤的筛查和分类

 1 房颤的筛查  

 2016指南提议及早发现房颤,预防卒中,体现了战略前移和预防的理念。中国是卒中大国,除高血压外,房颤是导致缺血性卒中高发的另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此,在高危人群中积极筛查房颤对于制定正确的卒中预防策略至关重要。这一问题在我国一直未受到应有重视。2016年欧洲指南较以往更加注重房颤患者的筛查,强调在并发症出现之前早期诊断房颤比预防卒中更为重要。指南建议对于6}岁以上的老年人,在常规体检行脉搏或心电图检查的同时,应观察有无房颤发作(I,B);在不明原因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中,应进行72 h的动态心电图检查,以便筛查阵发性房颤。若未发现,建议进行更长时程的心电图记录(I,B>;对于7}岁以上或有高危卒中风险的患者,也建议进行心电图检查以筛查房颤

房颤的分类、临床分型和症状分级 

 房颤的分类在此次指南更新中仍然沿用了之前的分类方法,分为初发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长程持续性房颤和永久性房颤5类。房颤的临床分型,仍分为继发于结构性心脏病房颤、局灶房颤、多基因与单基因房颤、术后房颤、二尖瓣狭窄和人工心脏瓣膜相关房颤等。房颤的症状分级较前有所变化,虽然仍按照EHRn分级,但将2级细分为2a级和2b级。2a级是指有轻微症状,一般正常体力活动不受影响;2b级指存在中度的症状,一般正常体力活动也不受其影响,但患者对发作的症状感到困扰。此项症状分级的细分有助于临床医生对不同的房颤患者采取不同的管理和治疗方式。

房颤的危险因素和综合管理

   新指南强调了要加强对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管理,尤其是肥胖和合并有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对于肥胖的房颤患者,应积极控制体重与其他危险因素,以减少房颤发作频度与症状(IIa,B>,在控制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同时强化体重干预(体重减轻10-}-15 kg)可以更为有效的减少房颤复发,并减轻临床症状。对于所有的房颤患者,应仔细询问有无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临床表现(II a,B>0通过治疗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可以减少房颤的复发并改善房颤的治疗效果(II a,B> 0

    新指南中对房颤的治疗强调要进行综合管理,要增加患者管理自身疾病的参与度,存在合并症时与其他科室相配合、根据患者的意愿及患者所处环境的具体医疗水平情况,采取既切合实际又有效的管理和治疗方法。所有房颤患者均应考虑结构化治疗与随访,以减少住院率与病死率(II a,B>0;制定决策时,应以患者为中心,以根据患者意愿实现个体化治疗,改善长期治疗的依从性(IIa,C>0 2016年指南重视患者参与,提高了防治效果。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