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对策——论文平台网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8日


提高校企合作质量,让合作能够有效的承担学生从院校学生到行业职业人转换过程中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职院校必须足够重视,避免合作形式化。由于校企合作涉及到校、企、生三方,我们也从企业、自身和学生三方的角度来考虑提高校企合作质量的提升。

(一)降低企业成本,增强企业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社会组织,接收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目的是比较明了的。首先,与院校合作后带来了稳定的劳动力资源,在与院校进行约定的基础上,实训实习期间(通常为半年至一年),劳动力资源的流失率较低。第二,合作带来了与社会招聘人员相比相对优质的人力资源,在校学生由于良好的教育背景对实习工作的学习能力较强,能够较好地满足企业对基层人才的需求,加之学生对职业发展的美好期盼强烈,在对工作岗位基本满意的前提下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热情较高,配合企业的“评星”等奖励制度,对企业整体的工作氛围有一定的提升作用。第三,实习生实训期间,院校为帮助学生适应企业环境并保证学生稳定性必须进行管理,管理方向与企业管理要求一致,降低了企业的管理成本。第四,学生在企业领取的实习津贴或补助数额通常低于企业正式员工,降低了人力资源支出成本。

校企合作中企业也有一定的成本投入,主要体现在两大块,高职学生实训期间的实习津贴、补助或称为实习劳动报酬和企业为保证与院校之间的长期合作在人事管理中投入的成本,后者主要表现为为学生举办定期的活动、优秀学生的奖励、学生的人文关怀及学院的管理费用等成本。

企业成本的高低与实习企业承担培养责任的意愿存在一定的矛盾,企业在支付实习补助后,企业盈利的内在属性产生了本能的获利需求,要求获取与劳动报酬等值或超值的生产或劳动价值。那么在学生的使用上,是以企业的人力需求为核心的,院校和学生处于被动的配合地位。在酒店企业实习中,最直接的表现是岗位与工作时间。在半年的实习中企业无意愿提供轮岗,即使是一年的实习,按学生意愿更换岗位也基本不现实。而对于加班,比较典型的操作是客流旺季无条件加班,客流淡季补钟补休,没有自主选择加班和选择加班工资的权利。

企业不承担以学生的职业发展为目标的人才培养责任,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提供岗位,通常是技术含量和操作要求较低的岗位,校企合作仅仅止于形式的合作,对学生毕业后对口就业率的提高不但没有积极意义,甚至存在由于学生产生对重复性低技能劳动的抵触情绪,降低行业从业意愿的可能性。

要增强企业人才培养的责任意识,必须让企业实现利益最大化,将企业投入的成本减到最低,对利益的追求迫使企业不得不用更主动的人才培养措施来延续与院校的合作。

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请企业安排人员参与到在校期间的实训教学中,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与企业之间的紧密度。如学院开设餐饮课程时,请企业餐饮部主管或经理对操作技巧、要求及可能发生的情境与问题进行专题教学,然后安排学生到相应岗位进行1到2个月的顶岗,企业人员与院校教师共同提供指导,确保顶岗过程的学习性,对学习为主的顶岗不支付实习报酬。当然,以降低企业成本换取企业培养责任意识必须以时间划分阶段,注意实习实训的学习性。这样,企业的直接人力成本可以降低三成以上,学生张弛有度的学习岗位技能,收益亦可以实现最大化。

(二)建立针对实习生的人本管理制度,提高学生满意度

校企合作中学生的满意度至关重要,对企业、院校的合作能否持续、能否更加深入紧密有直接影响。企业与院校需要建立一整实习生管理的制度,提前设想到学生在实习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将学生的实习感受提升到最佳。首先是校企合作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的约定,合同的约定内容可以有效减少实习期间问题的产生。通常合同中会针对学生实训时间、实训人数、实训待遇、管理方式和违约责任等有约定,但对于学生在企业实训的具体岗位、岗位培训时间、企业指导人员要求、独立操作要求、实训应达到的目标、学生不适应的换岗政策、实习加班时间的处理等内容并不涉及。要改变这一状况,需要学校与企业共同设计《企业实训教学环节细则》、《企业实训指导人员手册》等企业使用的教学手册,确保落实校企合作的操作规范。

其次是企业针对实习生的系列程序性管理制度,包括实习生招聘制度、住宿制度、加班制度、请假制度、座谈制度等等。就酒店实习而言,实习前酒店人事部与院校必须对学生信息与岗位信息进行匹配。企业列出所需岗位的要求,主要是语言、身高和工作时间,对岗位的优缺点进行详细说明,企业派遣人员进行面试后,由院校与企业共同根据学生的意愿结合学生的实际条件进行岗位分配。这个过程也就是剔除由企业在现场根据几分钟的印象进行分岗的潜在不稳定因素的过程。实习生的住宿管理对酒店实习的学生而言是特别需要企业重视的大问题,不仅涉及到学生的安全管理,还涉及到学生实习情绪管理。加班和请假制度不仅要制订,而且在入职培训时就要为学生做详细的说明解释,减少学生的迷惑。很多企业都有座谈,但是用制度来保证座谈的实际效果更重要,建立有效的信息通道对问题进行改进,改变实习生在座谈中越说越少、越来越沉默的情况。

旅游企业尤其是酒店在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对学生实习有较大的需求,在这样的外环境下,学校有能力建立一整套得到企业认可的校企合作评价体系。企业实训过程中及时收集学生给实训企业和实训岗位的评价和感受,实训结束后依据评价量表给实习企业评分,评分内容包括旅游企业的设施设备、岗位、培训、奖惩机制、基层管理、工作程序、交际环境等各个方面。同时,可以为实训设计科学的工作描述指标表,通过相对主观的描述调查收集实训结束后学生对实训的工作满意度的客观评价。

(三)依据企业需求设立课程,提高企业在校学习阶段的参与度

旅游经济环境变化急剧,旅游企业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他们对高质量人才的需求十分强烈,然而,院校对市场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毫无前瞻性,对需求信息的反馈严重滞后。随之而来的结果是尽管高职院校大都设计了配合校企合作培养的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期望实现学业与职业的“零对接”,现实情况仍然不乐观,旅游人才供应“相对过剩”。

以旅行社需要的典型岗位“计调”为例,由于出境游的迅猛发展,出境计调人员严重缺乏,旅行社需要至少2年时间培养出一名合格的“出境计调”。那么,高职院校的培养为什么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呢?高职旅游专业通常只开设“旅行社经营管理”课程,而不开设“计调业务”,学生对计调岗位的职责认识都不清楚,更不用谈计调业务的操作了。有行业从业意愿的学生普遍的观点是没取得“导游资格证”就做“计调”,完全不明确“计调”是旅行社的核心岗位,是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保障,所需要的综合能力高于“导游”。

要提高校企合作的质量,必须依据企业需求设立课程,同时提高企业人员在学生在校学习阶段的参与度,具体的操作应该从确定企业需求着手。以酒店专业为例,通常认为实践操作技能是主要需求,然而这只是表象,酒店需要的实践操作技能是属于复合型技能,而不是简单的操作。就餐饮服务而言,等待客人点菜并按合理顺序上菜这种技能远远没有达到要求,服务人员需要通过观察了解客人的消费倾向,有针对性地推荐相应的菜点,同时通过菜品的介绍达到渲染就餐气氛的能力。那么,就应开设“点菜技巧”之类的课程或专题,由合作企业派遣人员进行教授。一旦根据企业需求开设的校企合作课程达到一定数量,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就更近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就提高了。

然而企业与院校职能不同,对人才培养的自觉意识不够强烈,企业人资部对人才的需求通常比较明确,但对于如何设置课程进行人才培养却不明晰,对于课程设置类型、课程操作要求等可能更不清楚。院校应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人和专业教师与企业人资部、部门负责人长期定期联系的制度,由院校对企业需求进行发掘和提炼,在遵循专业培养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结合校内师资与企业师资条件进行课程设置,明确具体的培养需求,减少需求与培养的脱节。在设计企业课程时,应注意补充学校教学的不足,在理论课程与实践操作技能课程之外将行业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与职业特点等因素纳入进教学内容,培养出适应行业需求能够留得住的人才。(本文由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