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经验学习圈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设计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9日

一、问题的提出

在互联网+教育的环境下,远程在线学习的模式空前拓宽了教师研修的范围。更重要的是,远程在线学习以开放、互动、共享、共进的活力,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因此被广泛采用,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一线教师的喜爱。

教师的职业特性决定了教师专业发展很多时候要从实践中获得,传统的教师学习方式主要是听专家讲座,同一地区教师聚在一起教学实践、集体讨论、评点反思等方式,但如何通过活动设计提高教师在线学习的效果?如何通过设计在线学习活动以增长教师专业知识,尤其是实践方面的知识?这是本文的研究主题和重点。

二、理论基础

1.经验学习圈的内涵

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库伯在总结了约翰·杜威、库尔特·勒温和吉恩·皮亚杰经验学习模式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经验学习圈理论,即学习的起点或知识的获取首先是来自人们的具体经验。并将一个完整的经验学习圈划分为四个阶段,即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念化和积极实践。经验学习圈通过具体经验、反思观察、抽象概念化、积极实验四个阶段的不断循环,不断把人的认知推向新的层面。

学习者在具体经验的过程中会接受来自多方面的体验,这些体验经过主体感性认识的加工和意识的转变会形成发散型的知识,然后经过理性认识的加工和意识的转变会形成同化型知识,经过理性认识的加工以及外部的积极实践会形成聚合型的知识,经过具体经验的加工和外部行动的转化会形成顺应型的知识。

由此可以看出,学习者经验—反思—抽象概括—行动的过程,就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与他人、与自我对话过程中建构意义和检验成果的过程。因此教师在线学习必须要有适合教师获得知识的环境、与他人对话的机会及促进自我反思的工具。

2.活动理论的内涵

活动理论起源于维果茨基(LEV VY?GOTSKY)。活动理论将活动系统看成最小的分析单位,人类的活动系统包含主体、工具、客体、分工、群体和规则六个要素。在一个活动理论系统中,主体就是参与活动的个人或小组成员;客体就是主体意图改变和影响的内容,它经过转变会成为整个活动系统的结果,是人们想要得到的最终目的,所以客体也可以说成是整个活动系统的目标导向;工具就是主体用来作用于客体上的东西;规则是作用于任何语境或者共同体中,涉及到限制活动的明确规章、政策和协议,这同隐性的社会规范、标准和共同体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共同体包含了个人和子小组,它们至少集中投入精力于客体上;劳动分工涉及到既有共同体成员横向的任务分配,又有职权和身份的纵向分配。对于本研究的启示是要注意对主体、工具、课题、分工、群体和规则六个要素进行系统的设计。

三、在线学习活动设计

在经验学习圈理论的指导下,在进行深度访谈和文献调研的基础上,笔者对基于经验学习圈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进行了系统的设计

在基于经验学习圈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中,最外面大圈之内表示学习者所在的网络环境、交互平台和文化氛围。在线学习活动中,通常要求由一个有公平意见的促进者做引导,协助管理讨论过程,以保证整个学习活动能够顺利进行。四个小圈表示本研究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分别是具体经验阶段、反思性观察阶段、抽象概念化阶段和积极实践阶段。在四个小圈内的流程之中,矩形表示教师个体的行为,椭圆形表示远程学习圈中教师的集体行为,平行四边形表示各个阶段所形成的成果。

第一个阶段是具体经验阶段。首先是有志于专业成长的教师(通常是同学科,即活动的主体)在确定参与在线学习活动后,组成一个小组(即群体),约定时间开展一次集体的会话,在这次会话中将集体协商授课的内容,并对如何上这节课讨论出基本的教学思路与教学设计(即客体),在会话的最后由教师根据各自倾向的经验获取方式选出即将要进行教学实践的教师(有的教师可能倾向于被观察,其他教师则作为教学课堂的观察者(即分工),还要讨论出活动的规则和监管(即规则)。在这次集体会话之后,被选定的授课教师就会进行教学实践,在实际授课过程中必须要全程录课,便于其他教师对课堂进行观察并为后续的活动打下基础。授课教师在教学实践结束后将课堂录像上传至网络平台。在这个阶段结束后,会有具体经验的成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录像、参与会话的老师共同讨论的文档。

第二个阶段是反思性观察阶段。在这个阶段,在线学习的各位教师(主体、群体)将根据具体经验阶段的角色分工(分工)对上传的教学视频(客体)进行观察,授课教师本身也可以对本次录课进行二次观察,“跳出来”观摩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种反思行为,一种是教师个人的反思,一种是教师集体的反思。集体反思是在线的老师通过网络平台互动进行。在这个阶段,教师个人要能够记录自己的反思,而集体的反思则由网络平台(工具)自动记录,这两种形式反思的记录就是此阶段的成果(客体)。

第三个阶段是抽象概念化阶段。在这个阶段,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老师(主体、群体)在具体经验和反思性观察阶段成果的基础之上,通过远程会议共同抽象出中层理论(中层理论是美国科学社会学家罗伯特·金·默顿提倡的一种研究思路。他认为:“中层理论的意义在于架通抽象理论研究与具体经验分析之间的桥梁,是一种介于抽象的统一性理论与具体经验性描述之间的理论。)。在这个阶段所形成的中层理论就是抽象概念化成果(客体)。这个成果可以是概念,也可以是授课的一些方法或者规律。

第四个阶段是积极实践阶段。在这个阶段,授课的教师(主体)需要再次进行教学设计,要能够将抽象概念化的成果融入教学设计(客体)中。然后,参与在线活动的教师通过共同会话提出修改教学设计的意见,再由授课教师将教学设计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同样需要全程录像。教师们再次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来讨论此次授课与上一次授课相比改进的效果在哪里,同时修改中层理论。教师最终形成的下一步的规划方案(客体)就是积极实践的成果。

为了进一步验证本在线学习活动设计的有效性,笔者将其应用到了具体的实践中。

四、一个实践案例

首先,在线学习的教师确定了此次在线学习活动的主题,“如何开展学生的合作学习”。教师们研究的主要内容可以是关于合作学习的问题设计、小组分组方法、合作学习评价的方式、合作学习的任务设计等等,具体的主题由教师们协商确定。活动的目标是使教师在驾驭合作学习的能力方面得到成长,教学行为得到改进。在本案例中主体是参与在线学习活动的教师,基本同一个学科的教师自发组为一个小组。工具指的是能够促进教师进行互动、反思、观察、抽象概括的助学支持,包括技术的支持工具与物化的支持工具。客体是四个阶段形成的成果以及教师在活动过程当中生成的课堂观察数据、报告和会议记录等。活动规则是在线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之间约定的条例,如在具体经验、反思性观察、抽象概括、积极实践四个阶段都需要进行一次会议以改进教学行为与发展专业知识,每次会议开始之前参与者都需要完成各自负责的部分等等。劳动分工是共同体成员横向的任务分配,如观察者与被观察者。

五、总结

本研究从经验学习圈的视角出发,首先从活动理论相关研究中梳理出教师在线学习活动的构成要素,然后在对教师的学习特征进行综合考虑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系统化的教师在线学习活动框架,最后基于该过程框架设计了具体的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为此类的设计提供了一个参考。由于时间、精力和研究水平的限制,本文还存在着较多不足的地方,如:1、没有针对参加活动的所有教师进行专业成长的绩效评估,若可以进行,相信还可以挖掘出更多值得研究的问题。2、助学支持服务对于在线活动的具体实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由于篇幅与研究重点所限,本文并没有对具体的助学服务做过多的描述。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