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死存在,为爱存在:于“原样复制”中领会自身的“主体性”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言说存在,如果“乡村三部曲”是通过展示生活的厚度完成的,那么治愈系电影《樱桃的滋味》则是通过体验死亡的态度完成的。   

加缪认为真正严肃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自杀。阿巴斯显然是赞同加缪这一观点的,他依旧“不改其志,仍然在这条‘寻找’死亡的路上遇见‘生命’!”困观众无从得知压垮巴迪生命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阿巴斯也无意解释或者根本无须解释,因为体验死亡比制造死亡更慑人心魄。巴迪先后寻觅到了库尔德斯坦士兵、神学院学生,他们分别是国家强制机器和宗教势力的象征。士兵其实就是杀人的代名词,是死亡的执行者,神职人员是信众灵魂的救赎者,但他们都未能拯救巴迪,给予他生的希望与可能。巴迪最后遇到了动物标本剥制师巴德瑞,老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带着自杀的念头离家,又带着桑堪果回家来开导巴迪,质问他“在拂晓时分你难道不想看着太阳冉冉升起?金红相映的落晖你不想再看了吗?”。巴德瑞是生活智者的化身,他既不以真主的名义否定自杀,也不以弱者的恐惧逃避自杀。唤醒他生命意识的不是天堂福音和政治教化,而是桑堪果的滋味和孩子们上学的声响。“我认为生活和经验带给我们的结论是:尽管我们是悲观主义者,但是我们活着不能没有希望。在老人的勉力下,巴迪体味到了“生存上的‘向死亡存在”’“‘想去死’思量着这种可能性究竟要在什么时候以及如何变为现实……此种思虑由于总盘算着要支配死亡而减弱了死亡的可能性质,能够在如此揭露出来的存在者的存在中领会自己本身:生存。巴迪从老人的濒死经验中获得了生命的“合法副本”,他放弃了自杀的念头,在绊红的霞光中吮吸着生命的滋味。   

言说存在,也可以通过展示爱情而实现。《原样复制》《如沐爱河》是阿巴斯的两部跨国合拍片,无论是艾拉和詹姆斯、援交少女和老教授,他们的爱情均非“原作”,缺乏“原真性”。本雅明指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灵韵消失”,而詹姆斯却要求“忘掉原创,专心复制”“仿得好胜过真的好”。艾拉想复制缺席丈夫的爱情,老教授想复制逝去妻子的爱情。阿巴斯告诉观众,仿制爱情本身也有价值,同样可以像真实存在过的一样,拥有深远的意义。   

柏拉图在《会饮篇》中通过与修辞学家、戏剧家、哲学家的会谈,指出爱是诗、艺术、金工、纺织、音乐的源泉和内驱力。这是一条人通过知识自我救赎的路,起点是知识,终点是对知识的爱。阿巴斯沉迷的“复制爱情”就是詹姆斯所表征的文学艺术和老教授表征的对社会学知识的爱。“在柏拉图看来,只有以知识为目的的爱才是‘高尚’的爱,知识因而就是爱得以升华的阶梯;只有以爱为导向的知识才是本真的知识,爱就是知识得以生成的原因。”所以,这种“复制爱情”就呈现出美的本质—精神的膜拜大于欲望的展示。  

 《希林公主》也是关于爱情的,是根据电影录音剪辑《霍斯罗夫与希林》而拍摄的实验片。希林公主对波斯王子的爱居于一种神圣的宗教精神,她将石匠对自己的爱“复制”到霍斯罗夫身上,这份毫无功利、启蒙性的爱的精神气质远超《罗密欧与朱丽叶》《图兰朵》等观众耳熟能详的生死爱恋,希林公主装在每位女性观众的心中,成为永恒的“此在”。不仅如此,在影院公共空间里,每位女性观众无意识中主宰了自己的身体,复活了希林,也成就了她自己。  

 在伊斯兰教的严格规训下,身披长头巾、头裹黑纱的伊朗女性身体处于边缘失语状态,福柯女性主义身体理论拯救了这个缄默的“他者”。阿巴斯重视女性身体,并用摄影机镜头回应了福柯—拍摄每位女性观众丰富的观影表情。作为表意符号,面孔不再是被主流意识形态/权力放逐的客体,而是被赋予了所指意义—解放灵魂的窗口,召唤着身体美和饱满生命,从而为伊朗女性赢得了“主体性”社会地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