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研究视域的多元与融合(下)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8年01月06日

(四)生活视域    

一般认为,哲学与生活是分裂的,哲学贬低生活,生活远离哲学。哲学研究的生活视域则是沿着消弧这一分裂的方向,走出一条下降的哲学道路。黄玉顺先生就复兴儒学提出了“生活儒学”的主张。在他那里,“生活”具有本体地位,“生活就是存在,生活之外别无存在。”「上列复兴儒学,首先要回到“大本大源”“源头活水”,即生活本身,生活情感,尤其是儒家作为生活情感的仁爱。黄玉顺的生活儒学既区别于原教旨主义的形而上儒学,又区别于道德化、伦理化的形而下儒学,“生活”成为像海德格尔的“此在”一样沟通哲学与现实生活、形而上与形而下的中介性概念。    

也有学者主张中国哲学应直面现实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推卸责任,对当代中国生活和社会开出自己的药方,为人们的世俗生活提供智慧。林安梧主张对中国哲学经典的诊释需面向“生活世界”,一要致力于将古代典籍的话语转化为日常生活话语,用现代的学术话语去转译释放古代哲学文本中的意义,这是中国传统哲学在今天发挥作用与价值的前提。二要使对中国传统哲学的意义诊释指向现代化的道德实践与社会批判,为今天迷茫的人们开出“心灵药方”。这一生活视域在其新著《道可道:<老子>译评》中得到了很好的实现。在该著的每一篇,林安梧首先用两字作篇名,概括该章主旨,然后在“白话译文”部分用现代学术话语对老子文本进行转译,最关键的是在最后的“道可道”部分,根据老子原典启示,为今人的处事为人、道德实践开出“心灵药方”。例如根据《道德经》第九章“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林安梧将此文章命名为“持盈”,在“道可道”部分,用通俗明了的语言给读者开出一条心灵药方:“张扬就要付出代价,不想付出代价,那且先别张扬。”他即是以此种方式让古典文献和智慧进入我们的生活世界,从而实现中国哲学的生活化。    

余英时先生曾就儒学的复兴指出,重新寻求建制化的“上行路线”不太现实,那么出路便在“下行路线”,即日常人生化。真正将这一“下行路线”付诸实施,以自己的努力推动儒学生活化的代表人物是蒋庆和陈明两位先生。他们意识到儒家思想能为解决中国本土的政治社会问题提供文化资源,但儒学复兴不仅仅是学问之道,更是一个践行功夫。于是便选择建立书院的“下行路线”,蒋庆在贵州办起了“阳明精舍”,陈明在北京成立了“原道书院”。书院的中心活动内容是自由游学和自由讲学,以独立自由地保守延续儒学的学术传统与精神命脉为宗旨。余英时曾称儒学已成无法找到附体的“游魂”,蒋庆、陈明之举是要为传统儒学找一处安居之所,并以此为实践路径追求古代与当代的文化对话,让国人走向一种美好的生活。    

三、视域的融合    

除以上提及的四种视域,中国哲学研究还有价值、意识形态、语言学等其他视域,这有力证明了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视域多元。在哲学诊释学中,“视域融合”是另外一个核心概念,陈来先生写道:“所谓视界融合是指,文本是从它的问题视角出发讲话,我们也同样是从我们的视角出发理解,通过诊释学经验,文本和我们的诊释被相互联系起来。”在伽达默尔那里,视域融合是文本作者与读者、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成为哲学意义创造性的打开方式。在今天的中国哲学研究中也存在一个视域融合的问题,各个特色鲜明的研究视域并非是一座座孤岛,相反它们是可以融通为一、互为补充的。      

(一)视域的界分是相对的    

研究视域的形成关键在于“立足点”的选取,就像摄影时相机取景框的设定,立足点不同,研究内容和重点自然不同。正如李振纲所说的,“视域是一种问题意识”「川,中国哲学不同的研究视域突出了各自用力的问题意识。诊释学视域无疑是主流视域,它追求中国哲学研究的开放性与创造性,对哲学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后现代视域着眼于对现代哲学的问题反思与批判,目的是推动中国哲学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实现完善与自足。中西比较视域是呼唤克服出主入奴的恶习性,挺立中国哲学的主体性,使中国人文贡献于这个世界。生活视域则是让中国哲学放下高贵的身段进入世俗日常去指导生活世界。中国哲学常令人产生望洋之叹,每一研究视域只能于其中掬一瓢饮,视域的界分并非绝对,相反往往是交叉重叠的。林安梧先生通过“言一构一象一意一道”的路径对哲学经典的诊释“上遂于道”,同时又注重“道的开显”,为世人生活开出心灵药方,实现了“解释学的循环”。程志华倡导对哲学史的内在诊释理路,同时主张传统哲学与后现代主义展开对话,以使中国哲学的发展绕开现代化陷阱。李振纲提出“大生命视域”,从后现代主义视角处理天地人的关系,同时他又认为中国哲学研究是通过义理的诊释实现向传统经典的逻辑回归,从而为今日之国人寻找到精神家园和心灵境界。      

(二)中国哲学的发展是共同目标    

经过百年的发展,中国哲学已经超越了“合法性”论证的层面,进入到“如何发展”的研究阶段。抛开国家文化战略和政府支持的外在条件不谈,中国哲学要在当今世界哲学百花园中立住脚、有特色,则必须致力于从不同视域去努力挖掘、诊释中国传统哲学中具有普适价值的思想义理,使其为今日中国乃至世界解决日益严峻的生态、世态、心态问题提供智慧。对待中国传统哲学,我们既不能自惭形秽,亦不可盲目自信。从哲学历史看,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存在的发展差距是客观的,前现代、现代、后现代是西方哲学发展的三种形态,而中国哲学仍在为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因此致力于从义理诊释、方法论等研究视域去丰富中国哲学思想体系,增强自身形而上学的解释力,才是最终能够挺立“主体性”,实现与西方哲学平等对话、友好互动的正道。     

 (三)世界视域是终极视域    

哲学是人类智慧之学,其本质特征即是形而上的超越性。王国维早就提出过不分古今中西的普世哲学观,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都是世界哲学百花园中的花朵,只有形态之别,并无本质不同。关于中西哲学的关系,杨国荣先生提出了宽阔的“世界视域”。“‘世界哲学’意味着从人类共同利益的角度理解世界对人的意义。”创中国哲学、西方哲学虽在形式上存在差异,哲学理论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在实质上具有共同的世界性维度。基于此,中西哲学不是封闭对立的,而是开放互融的,世界视域即是实现中西哲学的会通,共同深化对世界和人自身的研究和认识。姚新中教授也提出了中国“大哲学”的转型目标,即自觉地把当代中国的哲学问题放在世界哲学发展和哲学各学科互通的语境中来理解,从世界视域和中国发展的现实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解释问题、回答问题。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中国哲学的发展应摒弃狭隘思维,融合中国性与世界性于一体,更加自信更加开放地走向世界。在此意义上,世界视域才是当代中国哲学研究的终极视域。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