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知沟”问题解决对策之畅通传播渠道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6年12月06日


1 健全农业传播组织   

 农业传播领域的组织传播能够实现政府以及相关管理部门对农村的直接干预。农业传播中的组织传播即是政府以及相关机构的正规行政管理体系、或者有明确目标、结构的组织团体面向农村的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农业信息传播的过程。组织传播具有系统化、规范化的特点,能够优化传播结构、提高传播的效率。在我国,大多数农村中缺乏规范化、合理化的农业传播组织,政府对于农业传播组织的管理也不够重视。所以,有必要建立健全农业传播组织,使其在农业传播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首先,要充分发挥己有农业传播组织的作用。政府要重视传播组织在农业传播中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农业传播组织有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家大院、农业技术推广协会等。政府要从经济、政策、法律等方面充分保障,在经济上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财政拨款和经费支持。在法律方面,完善法律法规,不仅要保障传播组织运行的合法化,还要充分保障传播组织的合法权益。其次,加强组织间的互动与合作。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健全农业传播组织不能仅靠政府,除政府之外的农业传播组织之间也要相互扶持。各个农业传播组织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农业传播组织是一个相互关联的系统,组织之间要互通有无。比如,可以建立网络交流平台,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合理的资金流通机制,促使资金在传播组织之间合理流动。第三,加强组织内部结构的优化。每个组织内部要制定规范化的工作机制、人员管理机制等,使组织内部权责明确,组织内各构成要素之间能够相互制约。此外,农业传播组织也要通过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组织内的运行活力。

总之,农业传播组织的健全,首先要依赖政府的支持,政府要转变职能,从经济和法律两个方面保障农业传播组织的正常运行。其次,包括涉农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家大院在内的非政府组织,也要根据自己的优势,创新运行机制,增强组织活力,发挥应有的影响力。

2 健全信息传播硬件设施  

信息的传递离不开一定的载体,传播的效果能否达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信息传递的载体。传播学者麦克卢汉甚至提出过“媒介即讯息”的论断。这一观点虽然存在很多局限性和不足之处,但是它也确实起到了一定的振聋发馈的效果,即传播媒介对信息传递起到了重要作用,传播媒介决定着信息的呈现方式,决定着信息发挥作用的方式,所以想要提高信息传播的效果,改善信息传播的质量,必须重视对信息传播媒介的变革。

在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基础设施配备很不齐全。前文所提到的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很低,有线电视的覆盖率也大大不及城镇,这种硬件的缺失,使得农民在获取信息时处于被动地位。反观西方的一些发达国家,农民并不是“落后”和“闭塞”的代名词,他们使用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也大部分实现了机械化、规模化和组织化。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村和城镇之间的沟壑并不明显,他们享有和城镇相同的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这一点很值得我国借鉴。

我国的现代化目标不应仅仅是面向城市面向城镇居民的,也应是面向农村和农民的。加强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从多方面下手。首先,要使传播媒介多样化,比如,加大“村村通”工程的建设力度,让更多的村民能够收听收看到清晰的广播电视节目网。其次,提高农村的网络覆盖率,让更多的村民有机会应用网络。而且,在收取网费时,可以对农村实行一定的优惠和减免政策。第三,要拓宽报纸杂志在农村的发行渠道。总之,要通过调整农村媒介结构,整合不同类型的大众传媒,实现媒体间优势互补,形成浩大的传播声势,提高传播效果

3 完善信息传播软件条件

这里信息传播的软件条件主要是指信息内容。在我国,各类媒体对于涉农类的信息都关注不够,受农业发展落后和农民知识水平较低现状的影响,多数媒体更愿意将精力投向受众群大、受欢迎程度高的经济类、金融类、娱乐类内容的传播。所以,在传播内容上,各大媒体仍然可以开辟出广阔的空间来传播涉农类信息。

首先,各类媒体应该进行受众细化,根据不同受众的特殊需求,对节目进行准确定位,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人口数占据了全国人口的大部分,每个地方的三农问题也都有自己具体的表现形式,所以节目内容要接地气,有针对性,将形式创新,传播为广大农民所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其次,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媒体应该增设专门的涉农类节目,重视涉农信息的传播。目前,我国的涉农类节目总量还是太少,不管是电视还是报纸、网络,少见精彩、深刻、系统性兼具的涉农类节目和专栏,拿中央电视台来说,没有专门的农业类频道,农业类的节目和军事类、保健类节目混合在一起,观众在搜索和关注起来都很不方便。涉农类节目生存空间狭小,生命力也岌岌可危。增设节目和栏目之后,不必盲目追求数量,要专业化,讲究实用。进行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科学知识和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让农民更具先进性。第三,在市场化的今天,各类涉农类节目和专栏要摒弃一味追求经济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思想,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广大农民朋友是数量众多的弱势群体,各类媒体在传播信息时要注意心系群众,关怀弱势群体,服务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信息化时代,传媒具有强大的舆论引导力和社会号召力,媒体对于农民弱势群体的关注,会在社会上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风气,使得关注弱势群体、帮助弱势群体蔚然成风,从而使解决“三农”问题变为一种群策群力的共同行动

4 提高涉农信息可及性

涉农信息的可及性低,不是单方面因素导致的,是由于传播者的传播力度和传播方法不恰当以及受传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不高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所以,提高涉农类信息的可及性,要从传播者和受传者两处着手,共同努力。

首先,对于传播者而言,传播方式、传播技巧、传播内容的选择都是要经过反复推敲、综合考量的。传播方式和传播技巧是一种信息的编码方式,信息的编码方式是影响信息传播效果的重要一环。因此,信息编码方式必须科学、有效。农民群体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农村生活风貌和生活实际情况也具有多变性和复杂性,传播者必须注意到这些特性,在工作中先自我警戒和自我暗示,意识到自己责任的重大,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有效的编码方式不一定都是晦涩的和绕口的,最重要的还是要考虑到是否能为广大受传者所接受。鉴于农民群体的特殊性,传播者要经常深入基层,充分全面地了解农民的信息接收特点和习惯,逼迫农民适应传播者是有难度的,只能是传播者尽可能的适应受传者。同样一种信息,传播者采取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来传播也许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其次,对于受传者来说,不能坐等“吃饭”,要主动“找饭吃”,短时间内,迅速提升自己的接受能力是有困难的,但不能停止积累的脚步。政府要采取得力措施来提升农民的受教育水平,通过教育(包括基础教育和再教育)来提高农民的学习能力学习能力提高了,接受广度和接受深度也会相应的提高。长此以往,发展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科学的农业生产经验、来自世界各地的时鲜涉农信息再传播起来就变得相对容易。此外,农民也要有提高自身学习能力的意识,想方设法地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己信息接受和新知识的学习能力。

5 发挥舆论领袖的引导作用    

  “舆论领袖”是传播学中的一个词汇,它往往指的是在群体传播中,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他们的特点是交际范围较广;见识较广;有较高的威信,往往有相当数量的追随者;有影响别人的能力。他们的作用是告知同一群体或者不同群体的其他人,关于最新变动的情况,往往扮演着告知者、说服者、证实者的角色。在农村,若仅仅依靠政府工作人员或是专门的农业推广人员来传播技术和科技,不免有些吃力。广大的农民对这些人有一种天生的距离感甚至排斥感,而如果依靠农民群体中的个体来传播,效果会更好。在农民中具有传播实力的人可以看作舆论领袖,农业传播中要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作用和带头作用,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有人群的地方必然有上等下等,农民虽然同属于一个群体,但农民之间也是存在差距的。眼界开阔、知识水平相对较高的农民完全可以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这些人往往是农村中的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可以组织这些人定期进行种养经验的分享,把自己学习的方法和经验分享给其他的农民。这样可以在开阔眼界的情况下少走弯路,节省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此外,农业传播者在下乡传播的过程中,还可以将要传播的内容先传播给农村中的舆论领袖,再由他们传播给其他的农民。舆论领袖具有一定的威望,他们的所言所行能够具有比传播者更有力量的传播效果。而且,他们在传播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行动方式,更为农民朋友所接受。另外,在一些发达国家,像美国和日本,农民获取信息时还经常依赖于各种民间组织,比如各种合作组织、专业技术协会、农业龙头企业等。因此,我国的农业传播也可以在结合具体国情的前提下,借鉴外国的经验,让民间组织的活力竞相迸发,积极参与到农业信息传播和农业信息建设上来。(本文由中国论文平台网提供,如有更多需要,可登陆官网咨询客服。)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