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博弈及均衡系统:德国工程教育认证的结构观分析
论文作者:草根论文网 论文来源:www.lw360.net 发布时间:2017年11月02日


在德国的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中,利益相关群体主要包括政府、高校、工业界和专业协会四部分。政府、高校、工业界和专业协会的角色定位和功能发挥与德国独具特色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沟和社会文化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本研究在用历史制度主义结构观进行分析时,重点分析了在这些因素影响下四者如何进行协作与博弈并形成稳定的制度均衡系统。

    (一)政府:发起者和主导者

政府在德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政府作为协调与调控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机构,其作用发挥主要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各州教育部门对高等教育的直接实质性领导;二是联邦政府对高等教育的宏观间接性领导。从政治制度来看,联邦制是德国的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其核心是全国被划分为16个拥有自己宪法和主权的独立联邦州。在教育领域,《联邦基本法》规定,各州可以根据本州文化、历史、地理和社会的具体情况自主进行教育立法。据此,德国建立了教育地方自治制度,高等教育的管理权基本由州政府掌握。各州政府在《高等教育框架法案》的基本规定和保证学术自由的前提下,全面负责本州的高等教育管理,这具体包括高等教育立法权、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包括高校设置、专业设置、教育拨款、招生规模等)、高校日常管理(包括校长任命、教授聘用以及财务管理等)以及促进科学研究等职能。与州政府相比,联邦政府下设联邦教育和研究部(Bundesministerium fur Bildung and Forschung,BMBF)负责全国的教育管理工作,但其仅是一个协调机构,并无权领导各州的教育工作,其主要职责是为德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提供指导性的法律或政策意见。同时,为了使联邦与州之间以及各州之间的教育、科学、文化政策相互协调,德国专门设置了一些政府间的协调机构,基中在教育领域最为出名的就是16州文教部长会议。

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构建中,联邦政府、州政府和16州文教部长会议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府这一利益主体可以说是认证体系的发起者和主导者,其在制度构建过程中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修订法律法规和政策文本以及指导性的政策意见实现的。1998年联邦政府修订的《高等教育框架法案》引人了国际上通用的学位一硕士学位体系,并推动了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在联邦政府法律的影响下,各州随即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6州文教部长会议决定引人新的学位体系、建立联邦认证委员会认可系统以及制定认证的基本程序和标准等。但州政府并没有直接参与到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的具体管理工作中,而是通过在联邦认证委员会中约1/4的席位参与对该认证机构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二)高校:推动者和直接管理者

德国有着悠久的学术自由传统,按照洪堡精神建立的德国大学更是以教学与科研统一以及学术自由等特点被欧美各国奉为高等学校发展模式的楷模。从德国大学内部管理来看,教授们几乎垄断着教学、科研等学术事务的决策权,同时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事务中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学术权力和国家权力都比较强大的德国,高校与政府之间需要建立一个缓冲组织,高校校长联席会议就发挥着此作用。高校校长联席会议是高校之间自愿联合的松散联盟,代表着高校的共同利益,其主要作用是协调高校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协调高校之间的资源配置、制定或推动教育政策的实施等。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建立之初,高校更多的是通过其共同的利益代表—高校校长联席会议来实现的。联邦认证委员会的筹建就是在高校校长联席会议的建议下付诸实施的,并且在联邦认证委员会中的大学代表席位也是由高校校长联席会议决定的。

在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构建中,高校扮演更多的是推动者和直接管理者的角色。在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的组织架构中,最高权力机构是会员大会及其下属的理事会,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所代表的高校利益群体就占据着1/2的席位,他们与另一半来自工业界和专业协会的代表共同负责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整体管理工作;在具体负责认证实施工作的两个认证委员会及其聘任的13个技术委员会中,高校这一利益群体的席位占到了2/3,这反映出高校在具体的认证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认证制度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的发挥必然要调动高校的参与热情,让其成为认证工作的积极推动者。同时从认证的具体流程来看,专业认证也需要由高校相关院系主动向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提出申请,并在认证中积极配合,承担撰写自我评估报告、积极配合技术委员会的认证工作等义务,这样该认证机构的认证工作才能顺利开展。

    (三)工业界:支持者和直接管理者

德国是个工业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需要大批面向工业界的实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因此德国工业界与高校的紧密合作也就成为德国工程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而政府为两者之间的合作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联邦政府的《高等教育框架法案》规定,应用技术大学应主要开设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专业,以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又具有运用各种综合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同时,20世纪六七十年代逐步建立的应用技术大学也是由16州文教部长会议颁布的《关于协调统一工程师教育的规定》推动的根据这个规定,各州在工程师学校的基础上,合并从事经济管理、社会管理、设计和农业等的职业院校,组建应用技术大学。50多年来,工业界参与工程教育的趋势也愈加明显,其主要方式分为四种:一是为工业大学和应用技术大学的学生提供实习单位;二是提供与工业相关的科研项目、项目形式的课程设计以及毕业论文(设计)课题;三是让学生参与企业举办的实用技能培训;四是与高校全方位合作培养各种工业人才。同时,2013年德国工业4. 0战略的提出必然会推动工业界与高校进一步加强合作,以培养符合现代化工业生产模式的工程科技人才。

工程教育认证关系着工程人才的培养质量,与工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工业界积极参与认证工作的全过程也就成为必然,其扮演更多的是支持者和直接管理者的角色。在联邦认证委员会,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的成员大会和理事会中均约有1/4的席位来自工商业界;在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的认证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中也约有1/3的席位来自工商业界;同时在赴高校进行实地考察的审查小组中也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工业界资深专家。工业界通过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具体实施,能让工业界对高校培养的学生质量有具体的了解,同时可以把工业界对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标准的诉求反映到认证工作中。

(四)专业协会:辅助者和协调者

德国的专业协会组织由来已久,形成了遍布各行业、各地区的组织网络。作为联系企业、高校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专业协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一是为政府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建议和咨询服务;二是提供行业、企业间的各种协调服务;三是为企业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四是组织企业、行业员工的职业培训。在这些协会中最具影响力的是德国工程师协会。德国工程师协会成立于1856年,是德国最大的工程师协会和工程技术的权威机构,也是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重要的工程与工程师组织之一。目前,德国工程师协会拥有15.5万名会员,其中1/3左右的会员是在校大学生和年轻工程师。该协会的主要职能一是与高校、工业界和科研机构合作,促进工业相关的研究开发项目发展,包括技术监督、制定各项规则和标准、工作调查报告、产权保护以及专利法等领域的研究;二是通过1.2万名左右的工程教育专家向在校大学生或工程师们传递工程技术知识,其形式包括培训课程、国际会议以及专业论坛等。

总体来看,专业协会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并未发挥核心作用,更多扮演的是辅助者和协调者的角色。1999年成立的工程教育认证机构—工程及信息学专业认证委员会是在德国工程师协会倡导下成立的;在其初期的制度构建和物质支持上,德国工程师协会也给予了极大的帮助。但在工程、信息科学、自然科学和数学专业认证机构正式成立之后,专业协会虽然占据着1/4左右的会员大会和理事会席位,但并未参与认证工作的具体实施,只是派出一部分代表参与认证机构的整体管理工作,对认证工作的开展给予辅助性的支持。


相关推荐
联系我们

代写咨询
 362716231

发表咨询
 958663267


咨询电话

18030199209


查稿电话

18060958908


扫码加微信

weixin.png


支付宝交易

ali.jpg

  • 在线客服
  • 认准本站客服
  • 代写咨询
    362716231
  • 发表咨询
    958663267
  • 咨询电话
  • 18030199209
  • 查稿电话
  • 18060958908
  • 扫描加微信
  • 支付宝交易
  • 返回顶部
    在线客服